“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东辽县扶贫车间赶工忙
“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本报记者 王茵


麒人袜厂工人正在生产中。 本报记者 张建树 摄


    3月5日,惊蛰。古人说: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在东辽县渭津镇福胜村,土壤冻融交替,耕种尚未开始,但村里的扶贫车间——麒人袜厂却异常忙碌。
    记者到来时正值中午,趁着工人吃饭的空闲,厂长马小强掐着手里的订单一道工序一道工序核对着款式、规格、数量。“现在正是生产旺季,国内国外的订单不断,为保质保量完成订单任务,大伙儿正在加班加点,寻思赶紧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马小强告诉记者,他的这家袜厂是村里依托东北袜业园,通过企业驻村建厂模式建设运营的扶贫车间,在这里工作的都是本村村民,大家农闲时打工,农忙时下田。“可别小看了他们,每个劳动力一年都能挣几万块钱呢!”马小强的话引来了周围工人的哄笑。
    临时负责消毒消杀、测量体温、分发口罩的张大哥说,3月3日他们袜厂就已经复工复产了,全车间56台袜机满负荷运转,10多名村民每天上岗前都要进行健康登记、体温检测,戴好口罩后进入车间。
    马小强说,随着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的趋势,企业的生产形势也会越来越好,今年他还要在村里新建两栋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如果快的话,预计8、9月份就差不多建成投产,到时候我们再把袜子织造、缝头、包装生产工序延伸到村,形成产业链条,为贫困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实行‘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扶贫车间进村入户,在家也能脱贫致富的目标。”随行的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东辽县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实施的脱贫路径。自2018年起,该县依托东北袜业园推进“小商品加工+转移就业+贫困户”的转移就业扶贫模式,积极引导安恕镇李趟村、足民乡安良村、渭津镇恭和村和福胜村、辽河源镇公平村、云顶镇东沟村、凌云乡万平村等7个贫困村实施企业驻村建厂运营模式,把服装、轻纺、棉袜企业生产链条延伸到村组,就地促进劳动力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分红。
    说起脱贫任务,村第一书记许贵江自信满满,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也是收官之年,尽管遭遇疫情影响,但我们有信心把影响降到最低,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许贵江说,今年他们除了上两栋生产车间外,还要上一些后续的配套项目,到时还会增加村民就业的人数。“项目实施以后工人能达到七八十人,对于稳定村民收入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去年我们村已经脱贫了,今年是巩固和稳定时期,我们打算除扶贫项目以外,再搞一些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这个项目我们年初已经有计划了,现在正在逐步实施。村里的环境整治还有退耕还林这些工作都稳步开展起来了,疫情稳定了现在我们很多工作已经逐渐走向正轨了。”
    许贵江说,这个春天,全部脱贫的福胜村不但有声有色,还会有滋有味,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