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更显医者本色

危难时刻更显医者本色
金 扬 本报记者 李 锋


    “妈妈上班去了。最近疫情防控工作比较忙,你自己在家要好好完成功课,在家注意水电安全,千万不要出去乱跑,不要给村里防控工作人员添麻烦”。六时许,身为那丹伯镇卫生院副院长的陈艳华出门前对13岁的儿子叮嘱道。
    陈艳华是那丹伯镇那丹伯村六组的居民,1997年毕业于北华大学全科医学专业,后分配到东丰县那丹伯镇卫生院,一直从事内科和儿科诊疗工作。在从医的20余年中,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自疫情蔓延以来,她与时间赛跑,坚守工作岗位,奋战在抗疫一线。在接到院内关于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后,她积极投身于疫情的防控检查工作中,坐诊带班,尽力排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疫情所考验的,是公共医疗的专业性,也是人心。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更须抗击恐慌、绝望、猜疑等心里焦虑。这几天,以那丹伯医疗团队为代表的逆行者感动了全镇人民,她们在医院为就诊的患者进行医疗讲解,解答村民各种疑问,为村民战胜疫情注入了“强心剂”。
    大量的宣传讲解是需要一副好嗓子的,而最近陈艳华不敢像前两天那样说话了,而是使用电脑打出她的诊断和医嘱。2019年,陈艳华被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癌,由于病情发现及时,她做了甲状腺癌切除手术,现在尚处于恢复期。术后医生明令告诉她,注意休息、少讲话,注意保护声带和嗓子。但是,她是一个“工作狂”,见到紧急任务,就将一切抛到脑后。她说:“越是艰难就越要向前。非常时期就要尽非常之责,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退缩。”
    这些日子,她的嗓子越来越不舒服。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一线,她强忍着调节自己说话的音量、说话的节奏和数量。但是每天晚上回到家,嗓子已经完全沙哑了,几乎不能发声。陈艳华的儿子李硕看到妈妈的样子后,难过地哭了。他把家里的门全都反锁上,告诉妈妈明天不要去工作。陈艳华既感动又无奈,她告诉儿子:“妈妈是医生,现在是非常时期,我更应该坚守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