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战“疫”显身手
辽源战“疫”系列之退役军人篇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家有召唤,军人当先行,军人退伍不褪色。与疫情的斗争,退役军人勇当先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很多退役军人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尽管已经脱下军装,但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积极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中。他们冒风雨、斗严寒、昼夜值班的身影成为各疫情防控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使命担当,展现了退役军人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
东丰县
点滴小事写担当
无论在什么时候,军人都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值得人们尊重的。在危难关头,军人会第一个冲在前方,挺身而出来保护我们的安全。就算退役后离开了部队,他们有了新的身份和职业,但是那份担当也永不褪色。
在东丰县二龙山乡泉眼村就有这样一位退伍老兵,他叫李荣金,今年42岁, 在泉眼村三组开了个小超市。他为人谦和,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和睦,日子过得踏实平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屡次与村党支部取得联系,出工出力,积极参与全村防疫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的担当。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初期,他看见村民并不重视,仍然有人到处遛达,有的还不戴口罩,他会立即上前进行劝说,充分利用自己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给村民普及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加强村民的重视。同时,他合理运用开超市进货渠道,采买了300元的口罩,无偿地赠送给村民。与此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进货渠道,零利润给村民采买生活物品,并且主动到村边接货。在元宵节,他担心卡点执勤人员不能吃上一口元宵,因此,他提前采买备货,元宵节时无偿给每一位卡点执勤人员赠送元宵,让执勤人员深受感动。
当人们夸赞他时,他却朴实地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疫情防控上帮不上太大忙,我就想为村民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
退伍老兵同战“疫”
70岁的宋桂金和59岁的孙立桥,家都住在东丰县二龙山乡新安村。他俩不但都是中共党员,而且都是退伍军人。新安村部按照上级要求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们不辞辛苦,积极参与,主动承担防控任务。
他们是宣传员。在疫情防控初期,他们第一时间去党支部领取任务,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以提高村民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做好防护。遇到有不理解的或是不在乎的村民,他们会认真地讲解。据统计,他们在3天的时间走访了80余户,共计发放宣传单百余份,给新安村的防疫宣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还自掏腰包购买口罩,免费发放给村民。他们认为:不管穿不穿军装,党对我们的教诲永远都记在心间。疫情当前,争取尽自己的能力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付出一点,全民参与起来,这场战役必胜。
主动请缨战疫情
“现在的疫情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我自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民兵党员,我更应该冲在前面!”田宝春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东丰县猴石镇安业村田宝春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到安业村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基层民兵、预备党员,田宝春与安业村村干部一起,不但承担着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工作,而且还主动宣传防疫知识。
“当年在部队服役时艰苦训练,时刻牢记‘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部队宗旨。疫情来袭,尽管我是退役军人,但是我始终认为自己时刻是一名子弟兵,我就要冲在战斗的最前线。我要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作一点儿贡献,要用自己的一分责任和微薄之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业村退役老兵田宝春这样说道。
龙山区
行动起来去战“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时刻,在龙山区委宣传部、龙山区志愿者协会、龙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积极号召下,龙山区依佳志愿者团队第一时间响应,组织退役军人和社会爱心人士85人,成立辽源首批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请缨抗击疫情,决心打好阻击战。志愿者在庄严宣誓后,带着责任践诺,戴着飘带领取任务,进入了紧急工作状态,投身到抗“疫”第一线。
从2月4日开始,在疫情施虐的紧急时刻,依佳志愿者团队主动请缨,参战到工作最繁重的社区第一线。志愿者分为三组,分别进入长寿社区、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奋战了三天三日,走小区、做宣传,采集疫情期间采购退热药人员信息,拨打返乡居民询问电话和信息录入,张贴警示通告等等。在紧张的工作中,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下水管道突然堵塞、冒脏水,疫情时期很容易感染,志愿者姜志勇不顾个人安危,主动为他们修理,弄得满身都是脏水。活动中,志愿者迎难而上,没有一个人退缩,晚间同志们电话回访打得手都发软,却没有一句怨言,在急需年轻志愿者的紧急时刻,志愿者家属薇薇主动请缨,参加战“疫”。这次活动最小的志愿者只有24岁,最大的志愿者70岁,他们不惧严寒,为把政府通告尽快下发到每个楼道,志愿者们都拼了全力。
情系伤残孤寡老人,用大爱奉献温暖一片炽热。2月8日开始,依佳志愿者团队陆续分批为龙山区辖区内有需求又不便出行的残疾退伍军人、孤寡困难家庭,免费入户消杀灭菌、赠送口罩、送急需药品、生活物资等。
2月14日,一个有爱的日子,依佳志愿者团队开展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献一份爱心活动,倡议一经发出,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纷纷响应。在捐款志愿者中最小年龄是13岁的谦宁小学学生周芷伊,她不仅捐钱还帮着记账,把这个小大人儿忙得不亦说乎;最大年龄是84岁的贾玉梅。后来还有常慧君、孙凤云、刘淑英、李怡燃、霍凤英等志愿者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义务帮助做一些后勤工作。
仅仅两天的时间,捐助活动结束。捐款人数134人,捐款5730元。依佳志愿者团队还把200支体温计拿出来,免费捐赠给龙山区民政局,缓解政府压力,为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赠送口罩1500只。为打赢这场抗“疫”战斗,大家尽己所能,勇于奉献,满满的爱心让人感动。
依佳志愿者朴实的话感动人心:奉献让我们找到了自我,服务让我们生命更有意义,我们随时准备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抗“疫”情,万众一心。龙山区依佳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爱心和奉献为全区抗“疫”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东辽县
老兵就要冲在前
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响后,东辽县安石镇众志村党支部书记范廷信主动将责任抗在肩上,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共同抗击疫情,全力守护众志村群众健康安全。除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个身份之外,范廷信还有另外一个他更为热爱的名片——一名“退伍老兵”。
今年已67岁的范廷信尽管体态瘦弱,略带驼背,但是他身上仍旧带着当兵人独有的不怕死、不怕累,敢拼、敢冲的劲头。范廷信,1975年1月入伍,1980年7月因病从部队退伍。退伍后,他遇到什么事儿就没有服过输,什么难办的事儿、什么难啃的硬骨头,他都敢于冲在一线。
疫情爆发后,村口设卡点期间,他每天4时就起床,从家骑着自行车在崎岖不平的积雪路面上赶到众志村卡点值班。卡点没有取暖设备、条件艰苦,他每天就穿着军大衣,踱着小步取暖,中午吃口冷面包充饥,一待就到21时左右。除了卡点值班,他还需要入村(屯)排查外来人员,一户户走,一家家的去告知,遇到不理解、蛮横不讲理的村民,还要耐心疏导,一天下来,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
多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虽然冷点儿和累点儿,但范廷信却从没有叫苦,更没有退缩,他说:“只有在这个时候,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这个老兵就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冲上前去做好该做的事情。”
关键时刻让我上
“咱是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党员,非常时期缺人手,关键时刻,让我上,咱要志愿为咱村的乡亲尽点儿该尽的义务……”这是正月初三大清早,徐国成向村书记请战时说的一番话。
徐国成今年48岁,1990年3月入伍,1992年12月退伍。现在,他是吉林省首届“退役军人创业英雄榜创业先锋”获得者,家住东辽县泉太镇德智村,现任东辽县泉太镇亿隆宣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县人大代表。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泉太镇德智村在村路口设立了疫情防控卡点。在村路口卡点工作期间,徐国成不辞辛苦,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同村“两委”成员一起投入执勤工作,充当防疫知识宣讲员、道路卡口值守员、防控对象监管员等角色,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逐一登记检查,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耐心地询问情况,认真地测量体温……
2月10日,他发现大家的口罩快用没了,便寻找口罩来源,经多方联系到卖家后,自费掏腰包购买5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分别送到村委会100只,供给村里卡点群众使用。同时,又给镇里其他卡点工作人员送去300只,极大地缓解了口罩需求的压力,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为增强卡点工作人员的免疫力,徐国成驾驶私家车,给全镇各卡点工作人员无偿送去自己饲养的肉食鸽400只。
用徐国成的话来说:“在这场抗‘疫’战争中,退役军人就是要顶上去、冲在前,义无反顾,做一个吓不退、击不倒的战士。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风采,要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军人的责任担当,要对得起村民们对退伍军人的信赖,为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出一分力。”
西安区
疫情防控挺身出
2月16日清晨,纷纷扬扬的雪花将我市染成了白色的世界。此刻,西安区富国社区的许多居民正静静地欣赏着雪景,却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社区居民们,当前疫情仍然形势严峻,请减少不必要外出,做到不串门……”突然,一阵浑厚而熟悉的嗓音打破了宁静。很快,一名佩戴红色袖标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小张来了!”“小张来了!”13号5楼寡居的陈大爷,似乎比别人更激动。今天,是社区民兵张旭上门服务的日子。不一会儿,节奏分明的脚步声由远而近,陈大爷又见到了那张亲切的脸庞。
腊月二十九,社区白海波书记正组织人员防控疫情,排查任务重、人手严重不足……这时,张旭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白书记,我报名参加,请派任务!”脸盘虽然被口罩遮盖着,但大伙很快把他认出来了。“不行!你有一大家子老小,都需要人照顾。”“家里人都好着呢,我在家闲着没事儿,而且多数住户我很熟……”张旭恳求的目光,让人难以拒绝。相持不下,白书记只得给他派任务。开着自家车,载着扩音设备,一片片住宅搞宣传,入户排查、悬挂标语、喷洒消毒水、设卡巡查……张旭早出晚归,啥活儿都干,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5楼寡居的陈大爷就是张旭争抢来的帮扶服务对象。买菜、送水、倒垃圾、收拾家务……两次上门后,俩人亲热得如同父子。军人出身的陈大爷常夸小张: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还是军人样儿。
15年前,张旭退役入职市水务集团。当收费员5年,2000多户水费,他年年无差错;后来巡查水道管线,他随叫随到,处理了不少险情。因为表现突出,他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还加入了党组织。“我家就在附近,眨巴眼功夫就到了。”张旭每次抢活儿干的理由,总是让人无法拒绝。在白书记眼里,常常流淌着满满的喜爱:小张像团火,走到哪,温暖一片。
元宵节那天,12号楼有2户居民从外地返回,白天他多次敲门排查,门内都无人应答。情况不明,意味着险情未除。实在放心不下,张旭悄悄下了楼。“亮灯了,他家里有人……”他心头一热,急忙返回家里,取出一摞口罩后,又匆匆向亮灯人家赶去。不知过了多久,来时的雪地里律动着欢快的嘎吱声。凝视着头顶上的圆月,张旭情不自禁地抛去了一个笑脸。事后,被排查居民讲,张旭说的是掏心窝子话,做的是暖人心的事,就是块冰也被融化了……张旭火一样的激情,燎燃着周围的人们。受他的感染,退伍老兵李师傅、赵师傅主动报名参战,年轻的党员们也纷纷请缨。很快,民兵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团活跃在防控疫情的各个岗位上,社区至今没有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
窗外,雪地洁静如画,阳光明媚似春,一串脚印清晰地铺向前方。众人护送的目光中,张旭手臂上鲜红的袖标格外醒目,像一团跳动的火……
无畏向前勇担当
付海涛是一名退役军人,退伍返乡后一直担任西安区灯塔镇富强村副主任兼民兵连长。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在疫情防控中无畏向前,彰显了军人本色。
付海涛所在的灯塔镇富强村位于伊辽高速出入口处,全村共有九个自然组,拥有人口3216人,是一个人口密集的村,更是灯塔镇疫情防控的“要塞之地”。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付海涛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一待就是一整宿,眉毛和眼睛上总是挂满了霜花,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作为一名军人的本色。他说:“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在群众需要我的时候,要发扬军人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冲到防控一线,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
防疫布控工作一开始,作为民兵连长的付海涛就带头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组织召集全村民兵集合、布置任务配合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好防控宣传和排查工作。同时,付海涛还利用防控新冠肺炎宣传群及时向百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指导大家做好防护。
战“疫”还没结束,战斗仍在继续,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付海涛表示,他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作风、踏实的行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版稿件由张洪伟 金生杰 本报记者 李锋 刘红娇 王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
退役不褪色 战“疫”显身手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家有召唤,军人当先行,军人退伍不褪色。与疫情的斗争,退役军人勇当先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很多退役军人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尽管已经脱下军装,但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积极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中。他们冒风雨、斗严寒、昼夜值班的身影成为各疫情防控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使命担当,展现了退役军人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
范廷信在防控卡点值班
依佳志愿者团队工作人员在给居民门把手消毒
宋桂金和孙立桥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露天吃饭
张旭坚守在防疫一线
东丰县
点滴小事写担当
无论在什么时候,军人都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值得人们尊重的。在危难关头,军人会第一个冲在前方,挺身而出来保护我们的安全。就算退役后离开了部队,他们有了新的身份和职业,但是那份担当也永不褪色。
在东丰县二龙山乡泉眼村就有这样一位退伍老兵,他叫李荣金,今年42岁, 在泉眼村三组开了个小超市。他为人谦和,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和睦,日子过得踏实平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屡次与村党支部取得联系,出工出力,积极参与全村防疫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的担当。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初期,他看见村民并不重视,仍然有人到处遛达,有的还不戴口罩,他会立即上前进行劝说,充分利用自己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给村民普及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加强村民的重视。同时,他合理运用开超市进货渠道,采买了300元的口罩,无偿地赠送给村民。与此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进货渠道,零利润给村民采买生活物品,并且主动到村边接货。在元宵节,他担心卡点执勤人员不能吃上一口元宵,因此,他提前采买备货,元宵节时无偿给每一位卡点执勤人员赠送元宵,让执勤人员深受感动。
当人们夸赞他时,他却朴实地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疫情防控上帮不上太大忙,我就想为村民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
退伍老兵同战“疫”
70岁的宋桂金和59岁的孙立桥,家都住在东丰县二龙山乡新安村。他俩不但都是中共党员,而且都是退伍军人。新安村部按照上级要求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们不辞辛苦,积极参与,主动承担防控任务。
他们是宣传员。在疫情防控初期,他们第一时间去党支部领取任务,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以提高村民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做好防护。遇到有不理解的或是不在乎的村民,他们会认真地讲解。据统计,他们在3天的时间走访了80余户,共计发放宣传单百余份,给新安村的防疫宣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还自掏腰包购买口罩,免费发放给村民。他们认为:不管穿不穿军装,党对我们的教诲永远都记在心间。疫情当前,争取尽自己的能力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付出一点,全民参与起来,这场战役必胜。
主动请缨战疫情
“现在的疫情时刻牵动着我的心,我自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民兵党员,我更应该冲在前面!”田宝春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东丰县猴石镇安业村田宝春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到安业村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基层民兵、预备党员,田宝春与安业村村干部一起,不但承担着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工作,而且还主动宣传防疫知识。
“当年在部队服役时艰苦训练,时刻牢记‘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部队宗旨。疫情来袭,尽管我是退役军人,但是我始终认为自己时刻是一名子弟兵,我就要冲在战斗的最前线。我要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作一点儿贡献,要用自己的一分责任和微薄之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业村退役老兵田宝春这样说道。
龙山区
行动起来去战“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时刻,在龙山区委宣传部、龙山区志愿者协会、龙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积极号召下,龙山区依佳志愿者团队第一时间响应,组织退役军人和社会爱心人士85人,成立辽源首批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请缨抗击疫情,决心打好阻击战。志愿者在庄严宣誓后,带着责任践诺,戴着飘带领取任务,进入了紧急工作状态,投身到抗“疫”第一线。
从2月4日开始,在疫情施虐的紧急时刻,依佳志愿者团队主动请缨,参战到工作最繁重的社区第一线。志愿者分为三组,分别进入长寿社区、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奋战了三天三日,走小区、做宣传,采集疫情期间采购退热药人员信息,拨打返乡居民询问电话和信息录入,张贴警示通告等等。在紧张的工作中,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下水管道突然堵塞、冒脏水,疫情时期很容易感染,志愿者姜志勇不顾个人安危,主动为他们修理,弄得满身都是脏水。活动中,志愿者迎难而上,没有一个人退缩,晚间同志们电话回访打得手都发软,却没有一句怨言,在急需年轻志愿者的紧急时刻,志愿者家属薇薇主动请缨,参加战“疫”。这次活动最小的志愿者只有24岁,最大的志愿者70岁,他们不惧严寒,为把政府通告尽快下发到每个楼道,志愿者们都拼了全力。
情系伤残孤寡老人,用大爱奉献温暖一片炽热。2月8日开始,依佳志愿者团队陆续分批为龙山区辖区内有需求又不便出行的残疾退伍军人、孤寡困难家庭,免费入户消杀灭菌、赠送口罩、送急需药品、生活物资等。
2月14日,一个有爱的日子,依佳志愿者团队开展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献一份爱心活动,倡议一经发出,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纷纷响应。在捐款志愿者中最小年龄是13岁的谦宁小学学生周芷伊,她不仅捐钱还帮着记账,把这个小大人儿忙得不亦说乎;最大年龄是84岁的贾玉梅。后来还有常慧君、孙凤云、刘淑英、李怡燃、霍凤英等志愿者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义务帮助做一些后勤工作。
仅仅两天的时间,捐助活动结束。捐款人数134人,捐款5730元。依佳志愿者团队还把200支体温计拿出来,免费捐赠给龙山区民政局,缓解政府压力,为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赠送口罩1500只。为打赢这场抗“疫”战斗,大家尽己所能,勇于奉献,满满的爱心让人感动。
依佳志愿者朴实的话感动人心:奉献让我们找到了自我,服务让我们生命更有意义,我们随时准备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抗“疫”情,万众一心。龙山区依佳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爱心和奉献为全区抗“疫”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东辽县
老兵就要冲在前
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响后,东辽县安石镇众志村党支部书记范廷信主动将责任抗在肩上,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共同抗击疫情,全力守护众志村群众健康安全。除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个身份之外,范廷信还有另外一个他更为热爱的名片——一名“退伍老兵”。
今年已67岁的范廷信尽管体态瘦弱,略带驼背,但是他身上仍旧带着当兵人独有的不怕死、不怕累,敢拼、敢冲的劲头。范廷信,1975年1月入伍,1980年7月因病从部队退伍。退伍后,他遇到什么事儿就没有服过输,什么难办的事儿、什么难啃的硬骨头,他都敢于冲在一线。
疫情爆发后,村口设卡点期间,他每天4时就起床,从家骑着自行车在崎岖不平的积雪路面上赶到众志村卡点值班。卡点没有取暖设备、条件艰苦,他每天就穿着军大衣,踱着小步取暖,中午吃口冷面包充饥,一待就到21时左右。除了卡点值班,他还需要入村(屯)排查外来人员,一户户走,一家家的去告知,遇到不理解、蛮横不讲理的村民,还要耐心疏导,一天下来,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
多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虽然冷点儿和累点儿,但范廷信却从没有叫苦,更没有退缩,他说:“只有在这个时候,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这个老兵就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冲上前去做好该做的事情。”
关键时刻让我上
“咱是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党员,非常时期缺人手,关键时刻,让我上,咱要志愿为咱村的乡亲尽点儿该尽的义务……”这是正月初三大清早,徐国成向村书记请战时说的一番话。
徐国成今年48岁,1990年3月入伍,1992年12月退伍。现在,他是吉林省首届“退役军人创业英雄榜创业先锋”获得者,家住东辽县泉太镇德智村,现任东辽县泉太镇亿隆宣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县人大代表。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泉太镇德智村在村路口设立了疫情防控卡点。在村路口卡点工作期间,徐国成不辞辛苦,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同村“两委”成员一起投入执勤工作,充当防疫知识宣讲员、道路卡口值守员、防控对象监管员等角色,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逐一登记检查,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耐心地询问情况,认真地测量体温……
2月10日,他发现大家的口罩快用没了,便寻找口罩来源,经多方联系到卖家后,自费掏腰包购买5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分别送到村委会100只,供给村里卡点群众使用。同时,又给镇里其他卡点工作人员送去300只,极大地缓解了口罩需求的压力,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为增强卡点工作人员的免疫力,徐国成驾驶私家车,给全镇各卡点工作人员无偿送去自己饲养的肉食鸽400只。
用徐国成的话来说:“在这场抗‘疫’战争中,退役军人就是要顶上去、冲在前,义无反顾,做一个吓不退、击不倒的战士。退伍不褪色,永葆军人风采,要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军人的责任担当,要对得起村民们对退伍军人的信赖,为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出一分力。”
西安区
疫情防控挺身出
2月16日清晨,纷纷扬扬的雪花将我市染成了白色的世界。此刻,西安区富国社区的许多居民正静静地欣赏着雪景,却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社区居民们,当前疫情仍然形势严峻,请减少不必要外出,做到不串门……”突然,一阵浑厚而熟悉的嗓音打破了宁静。很快,一名佩戴红色袖标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小张来了!”“小张来了!”13号5楼寡居的陈大爷,似乎比别人更激动。今天,是社区民兵张旭上门服务的日子。不一会儿,节奏分明的脚步声由远而近,陈大爷又见到了那张亲切的脸庞。
腊月二十九,社区白海波书记正组织人员防控疫情,排查任务重、人手严重不足……这时,张旭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白书记,我报名参加,请派任务!”脸盘虽然被口罩遮盖着,但大伙很快把他认出来了。“不行!你有一大家子老小,都需要人照顾。”“家里人都好着呢,我在家闲着没事儿,而且多数住户我很熟……”张旭恳求的目光,让人难以拒绝。相持不下,白书记只得给他派任务。开着自家车,载着扩音设备,一片片住宅搞宣传,入户排查、悬挂标语、喷洒消毒水、设卡巡查……张旭早出晚归,啥活儿都干,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5楼寡居的陈大爷就是张旭争抢来的帮扶服务对象。买菜、送水、倒垃圾、收拾家务……两次上门后,俩人亲热得如同父子。军人出身的陈大爷常夸小张: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还是军人样儿。
15年前,张旭退役入职市水务集团。当收费员5年,2000多户水费,他年年无差错;后来巡查水道管线,他随叫随到,处理了不少险情。因为表现突出,他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还加入了党组织。“我家就在附近,眨巴眼功夫就到了。”张旭每次抢活儿干的理由,总是让人无法拒绝。在白书记眼里,常常流淌着满满的喜爱:小张像团火,走到哪,温暖一片。
元宵节那天,12号楼有2户居民从外地返回,白天他多次敲门排查,门内都无人应答。情况不明,意味着险情未除。实在放心不下,张旭悄悄下了楼。“亮灯了,他家里有人……”他心头一热,急忙返回家里,取出一摞口罩后,又匆匆向亮灯人家赶去。不知过了多久,来时的雪地里律动着欢快的嘎吱声。凝视着头顶上的圆月,张旭情不自禁地抛去了一个笑脸。事后,被排查居民讲,张旭说的是掏心窝子话,做的是暖人心的事,就是块冰也被融化了……张旭火一样的激情,燎燃着周围的人们。受他的感染,退伍老兵李师傅、赵师傅主动报名参战,年轻的党员们也纷纷请缨。很快,民兵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团活跃在防控疫情的各个岗位上,社区至今没有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
窗外,雪地洁静如画,阳光明媚似春,一串脚印清晰地铺向前方。众人护送的目光中,张旭手臂上鲜红的袖标格外醒目,像一团跳动的火……
无畏向前勇担当
付海涛是一名退役军人,退伍返乡后一直担任西安区灯塔镇富强村副主任兼民兵连长。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在疫情防控中无畏向前,彰显了军人本色。
付海涛所在的灯塔镇富强村位于伊辽高速出入口处,全村共有九个自然组,拥有人口3216人,是一个人口密集的村,更是灯塔镇疫情防控的“要塞之地”。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付海涛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一待就是一整宿,眉毛和眼睛上总是挂满了霜花,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作为一名军人的本色。他说:“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在群众需要我的时候,要发扬军人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冲到防控一线,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
防疫布控工作一开始,作为民兵连长的付海涛就带头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组织召集全村民兵集合、布置任务配合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好防控宣传和排查工作。同时,付海涛还利用防控新冠肺炎宣传群及时向百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指导大家做好防护。
战“疫”还没结束,战斗仍在继续,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付海涛表示,他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作风、踏实的行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版稿件由张洪伟 金生杰 本报记者 李锋 刘红娇 王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