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那些“贴心”事儿
东丰镇东青社区“农民画创作室”成为居民展现“绝活”阵地
东丰镇西城社区儿童“代接点”,成为小朋友们的“第二课堂”
西安区仙城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对小新(化名)进行家访
东丰镇永青社区活动中心成为居民又一处“精神居所”
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及“人民”和“服务”,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走向现代社会管理的开始。创新社会管理 ,就要强化服务理念。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党和政府与人民连接的桥梁,是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的重要纽带。社区工作做实、服务跟得上去,基层矛盾就会得到化解和解决,居民就会过得舒心、活得幸福。我市从满足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努力在“管理”与“创新”上进行大胆实践和探索,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基层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级,管理上区对区、服务上面对面,发生了许多被老百姓称赞的“贴心”事儿……
龙山区东吉社区
社区就是群众的“依靠”
56岁的李华辉,家住龙山区东吉社区富椿园小区1号楼,该小区建设的时候,供热管道都是设在居民家的室内。从2009年起,由于供热管道年久失修,李华辉家里的管道出现了漏点。每年入冬之后只要管道里有水,那几个漏点就会像小喷泉一样往外喷水。这件事成了李华辉一家的“大难题”。
李华辉说:“回想起那几年,真是心里很憋气。冬季尽管不下雨,可是我们家是一到冬季就室内‘下雨’,而且还是烫人的‘雨’。想用透明胶带先粘上,根本就粘不住。穿厚厚的棉衣上去,由于供热后室内温度太高穿不住,而且用不了多一会就浇湿了;穿得少吧,热水浇到身上就能烫起泡,那个时候一家人真的是住在‘水深火热之中’。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去哪个部门找谁说。从2009年起,我们先后找过几个部门反映情况,人家都说不是他们的职责范围,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到了2013年的八九月份眼看又要供暖了,我们全家又犯愁了。同时,我们听说还有好几个邻居家也都如此。后来大家商量找社区试试,社区知道我们的情况后,从社区书记到网格员都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带着我们找各相关部门协调。在碰了多次‘钉子’、说了好多好话后,社区终于帮我们申请来了物业维修基金。可是,屋内漏水居民想要用维修基金修缮,必须所有相关业主都签字同意。为了走正规程序,为了我们的管道尽快维修,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白天跑各相关单位协调维修的各个细节,晚上挨家挨户地让所有业主都签字。有几天是连雨天,他们就白天冒雨去协调,晚上顶雨来签字。终于,在社区的各种协调和帮助下,我们的“问题管道”在2013年11月成功修好了。2013年的冬天我们过得既温暖又顺心。”
东吉社区党委书记唐军说:“我们社区是我市的老城区,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居民区日渐老化,逐渐沉积了很多社会矛盾。但是作为基层单位的社区工作者,就是要做居民的公仆,居民的一切困难我们都尽量想办法解决。
东丰镇东青社区
“农民画创作室”进社区
表现农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形式上自由随意,体现自然活泼、浪漫稚拙、积极明快风格的农民画走进社区,真是让人叫绝。当记者走进东丰镇东青社区时,沁人心脾的纸墨幽香便迎面扑来。
具有独特的装饰美与形式美的50幅农民画,挂在近40平方米创作室的墙壁上。“这都是爱好绘画艺术的居民临摹的。为使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并传承和发展东丰农民画,社区已培养出30多名农民画作者了。”东青社区党工委书记、主任刘庆波说。
社区农民画创作室内,几名农民画作者正在伏案创作。一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绘制着作品《金陵十二钗》。“褚大娘不仅农民画画得好,她的工笔画在社区也是最好的!”管理人员小高对记者说。71岁的褚桂英在社区的农民画创作室已画出百幅农民画。日前,她又把功夫下在工笔画上。看到老人笔下的人物线条是那样优美、细腻和严谨,记者着实感叹。“我在每个星期五都来作画,作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正在创作的褚桂英笑呵呵地说。
东青社区原为县城郊区,这里喜欢创作农民画的人很多。为创建服务型社区,东青社区建起了首家农民画创作室。两年来,社区提供给居民画板、画纸,还多次请专业老师来辅导居民绘画技艺,每个星期五创作室都全天开放。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上社区热情、体贴、细致的服务,不仅让居民有机会走进农民画室,还让老人们拿起画笔抒发丹青怡情,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
东丰镇西城社区
设立儿童“代接点”
“孩子在幼儿园每天下午2点就放学。我在超市上班,有时要晚5点或6点才下班。社区的阿姨帮我照顾孩子,真让人放心。”5岁宝宝的母亲杨国波非常感激社区对孩子的关爱。
如今,对于“双职工”家庭的年轻人来说,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还要忙于工作,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幼儿园放学的孩子没时间接,已成为一些家长绞尽脑汁想解决的问题。针对实际,西城社区专门安排2名专职人员,建立“儿童代接点”——少儿温馨港湾。工作人员每天按时去幼儿园,将家长没时间接的儿童带到社区统一照顾。为让小朋友休息的好,玩得高兴,社区投入2万多元,定制10张书桌、20个坐椅,还购置了多种玩具。两年多来,这个“儿童代接点”已接送孩子近万人次。
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春齐介绍说:“少儿温馨港湾是我们专为放学后的学龄前儿童设立的。工作人员经常到幼儿园听课,学习幼教知识。她们每天下午4点至6点延时服务,帮助孩子在玩乐中学到了更多知识。”记者看到,40平方米少儿温馨港湾室内的墙壁上悬挂着卡通画,书柜中摆满了少儿读物,儿童玩具堆放在一旁,黑板上孩子画的画很有想象力……“每天下午,我们都按时将代接的孩子接回社区,不仅教儿童们写字画画做游戏,有时还给学前班的儿童辅导作业,最多时要照顾17名小朋友。”工作人员孙殿丰说。
西城社区“儿童代接点”的贴心周到的服务,为许多父母了却了后顾之忧。
龙山区康宁社区
贴心的老干部活动站
在龙山区康宁社区,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都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离退休老干部。在这个社区,有个贴心的老干部服务站,让老干部们格外钟爱。
日前,记者来到了康宁社区的老干部活动站。3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干净整洁。东墙面上是“‘一看、二谈、三庆祝’庆祝辽源建地级市三十周年老干部活动园地”;北墙面上是“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活动集锦,这两面墙上剪报、照片、书画作品一应俱全,爱国、爱家的文化氛围十足。一位80多岁老人正带着眼镜、拿着记事本进行“新闻播报”,认真地读着当下的时事热点新闻,让在场的30多位老人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听众”还不停地记着笔记。
活动站创办人、市政协原副主席、81岁的梁国长说:“播报新闻的老人是82岁的郝悦恩。像这样的新闻播报,我们每周最少听一次。我们的成员中平均年龄75岁,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56岁。活动站共有成员40余人,大家互相学习,人人是‘老师’,人人同样也是‘学生’。半数以上成员还都自学电脑,会打字、上网查资料。我们虽然都早已不在工作岗位上了,但仍不断学习知识,活跃思想,这样才能不掉队、不被边缘化。人老了也要有所为。社区的同志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工作人员把我们的活动室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读报、下棋、打牌,真是舒心。”
康宁社区纪工委书记吕赫说:“老干部们曾经为我们辽源家乡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老人快乐、健康、长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尊敬、爱护他们。我们社区有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老干部活动站的工作。老人们要学电脑,社区就申请专项资金给他们配电脑、装网线;需要打印活动表和一些资料,就备打印纸。每逢特殊的节日,社区也都多多少少给老人们送上一些小礼物。”
西安区仙城社区
有俺最贴心的网格员
“在我孩子生病、全家人都没有办法的时候,周大姐在千里之外就给我们办了低保,她真是俺贴心的网格员啊!”西安区仙城社区居民张红眼含着热泪对记者说。
记者来到仙城社区,了解到了这个感人故事的原委。居民张红,有一个非常可爱的5岁女儿小新(化名)。2011年11月初的一天,小新突然发高烧,被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为给小新治病,张红夫妇带女儿去了天津。11月28日,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给小新治病的张红,突然接到仙城社区网格员、民政救助站周凤兰打来的电话。周凤兰询问完小新的病情,又向他们要了办理低保的信息,当时张红就非常感动。可让张红没想到的是,仅一周时间,她在天津就收到了一家三口人的低保卡。“低保”解决了已欠下巨额医疗费的张红一家人的眼前困难,让张红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
原来,细心的周凤兰早就掌握了张红夫妇靠打工维持生活的困难情况。得知小新不幸又患上重症的情况后,强烈的责任感使她主动联系了在天津陪护孩子的张红。核实完小新的病情,周凤兰急匆匆地奔跑在社区与区民政部门之间,两天多就为张红一家代办了低保手续,并将低保卡寄到天津。
时间过去两年多了,孩子病情也明显好转了,张红一家人时时都没有忘记周凤兰对她一家的恩情。“只要我们从外地抱着小新回家,周大姐就一定来我家问寒问暖,问问还有什么事需要她帮着做的……”张红逢人就说周凤兰是对她最贴心的网格员。
龙山区福盛社区
一“卡”一“册”惠万家
一张民情联系卡、一本20页的便民服务手册,将福盛社区工作者与社区群众紧紧相连。打开便民服务手册,记者带你走进福盛社区,倾听这“卡”和“册”背后的故事……
刘方民是福盛社区低保户,常年有病卧床,浑身上下除了两根手指头能自由活动外,没有能自由活动的地方,一切生活由年迈的母亲照顾。
一天,社区的网格员姜春香来到他家,将一本《福盛社区民生服务手册》和一张民情联系卡民递到他手中,热情地对他说:“以后有什么事情就查询手册,您一定能得到帮助。这里有我们福盛社区的热线电话,有事您就打电话,我们可以为您上门服务。”
服务手册里记录的都是周围的商店、餐馆、理发店、水果蔬菜店、家电维修店、诊所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及联系方式。
刘方民试着拨通了一家水果蔬菜店的电话,准备买一些蔬菜。他心想如果购买成功,以后还可以减轻母亲出门买菜的负担。
“你好,宏辉水果副食商店!”
“你好,我是你们商店楼上的住户。我想买2斤黄瓜、3块钱的干豆腐、1袋田野酱……。”“好的,您是几单元几楼的住户?我马上给您送过去。”
不到5分钟,所需商品就被送上楼来。
送货的是四合小区6号楼的店主董纪柱。他告诉记者说:“我们现在正参与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活动。社区免费为我们做宣传,还专门做成了一本小册子,把我们这些商户都纳入进来,我们免费为附近的居民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这本小册子让我们商店增加了不少额外收入。”
一张卡片虽小,但是寄托着的是福盛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百姓的一份情。一本民生服务手册浓缩的是他们对社区群众的爱。他们做到了让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生活的“便利”。
东丰镇永青社区
居民娱乐有了“家”
看书学习、打麻将、下象棋……已养成这样的生活习惯的居民,每天7时多就陆续到永青社区活动中心尽情地娱乐,尤其是老人们,更是把社区活动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家”。
记者在永青社区看到,6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文体活动室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6张棋牌桌座无虚席,几名乒乓球爱好者正在热身,还有人在图书室翻阅自己喜爱的书籍……“社区给大家购置的图书很多,安全防火、少儿科普、老年健身、卫生知识等书籍一应俱全,我每天都来这看会儿书。”正在专心学习养生知识的刘女士说。棋牌室内,除了亲自上阵的棋手,在象棋桌旁还围着跃跃欲试的棋友,几个人时而为一步好棋喝彩,时而为一步错棋惋惜。退休教师、84岁的杨仲安说:“我们在社区活动中心,玩得特别开心、舒心,可真是老有所乐了。”“多亏社区想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我们老年人再也不愁没地方去消遣了。”一旁支招下棋的李大爷接过话茬,开心地说。
永青社区有居民3000户、人口78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641名。为更好地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社区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针对实际,专门配套设施,建成了高标准的活动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孙文华介绍说,社区活动中心每日7时至16时开放,每天都有几十位居民参加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我们最高兴的是,让老年人在社区找到了玩伴和兴趣。
现今,永青社区的活动中心办得有声有色。闲暇的居民平时就到这里或看图书长知识,或玩大半天的棋牌,还有的打上一阵儿乒乓球……永青社区活动中心俨然成了居民的“家”。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于芯 季式学 王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