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中快进”中建设“幸福西安”
本报记者 李艳红
作为辽源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旧城改造的主阵地、民生改善和环境恢复治理的主城区,西安区在考验较多、压力较大、任务较重的2013年,取得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佳债后,对全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定位,一幅描绘建设“幸福西安”的美好愿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2013年,西安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2亿元,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7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3.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2014年,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西安区坚持“稳中快进”总基调,纵深实施“4+1”发展战略,突出项目辐射带动,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突出注重民生改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幸福西安”建设,继续开创西安区全面转型、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突出“工业体系建立、城市功能提升、民生事业发展”3个主攻方向,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230亿元。着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在服务、资金、政策上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紧围绕重点立区项目、重点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招商和深度招商,从强化服务入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服务和诚信品牌,年内引进域外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争取增长20%以上。加快开发区升级晋位、创新发展,加快融入到全市“一区两园”运行模式,借势、借力发展。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进一步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发挥公共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纳入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统筹推进,一道谋划。
民生是第一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归宿。在突出民生改善上,西安区今年重点实施8项工程30件惠民实事,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保障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同时,启动东山及农中区域房屋征收,继续推进采煤沉陷区域房屋征收。加快富国新村、仙城新居、西安东苑、盛世花园三期等居民新区建设,妥善处理居民延期回迁问题,保证12000户居民顺利回迁。在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上,加大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建立健全安全发展长效机制上,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多措并举加大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深化街道社区“一体化”改革,重新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内设机构设置、人员网络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引导群众参与社区管理,逐步增强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
发展需要执行力。西安区委、区政府建立了重点工作目标责任机制,确保每个环节、每项重点任务都有专人具体负责,集中进行整治庸懒散奢和软弱涣散、侵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等11个方面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涉软案件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深化了领导推动落实机制,20名区级领导每人包保一个村、一个社区、一户企业、一批重点项目、一名困难党员和群众。逐步完善了科学考评机制,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方面,科学确定考核指标。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此时的西安区,正向着建设“幸福西安”的目标全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