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划重点!五问2020年辽源经济工作啥打法
划重点!五问2020年辽源经济工作啥打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打好基础,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意义尤为重大。
如何展现新风貌、彰显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五大改革”为动力、以构建“六大体系”为抓手,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加快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2020年经济工作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全市上下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勠力同心,以新理念、新思维、新作为推动辽源经济社会新发展。
“梅花鹿、禽蛋、柞蚕、东辽黑猪、林果、食用菌”六大农业特色产业
辽源市汽贸小镇一期国际商贸物流城现已竣工,已达到商家入户要求
鸿图锂电公司9000万平方米/年锂离子电池隔膜三期工程项目现场
金州乡崇仁村三组水源涵养林种植初具规模
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建项目施工现场
诚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汽车模具铸件智能制造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现场
一问:
理念变革与创新发展
——面对我市经济总量小的实际,如何全力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我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出了“三抓一稳”的打法。
抓项目:
关键词:产业项目
聚焦“211555”产业细分领域,实施79个工业项目;聚焦“梅花鹿、禽蛋、柞蚕、东辽黑猪、林果、食用菌”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实施15个农业产业化项目;聚焦职业教育、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施30个服务业项目。推动欧亚体验式购物广场、汽贸小镇仓储物流园、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二期工程、诺丁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湿地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
关键词:基础设施
实施城乡路网、水网、热网、气网、电网、互联网、地下管网“七网共建”工程,抓好10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四通高铁前期工作及辽源支线机场、303国道改建工作,开工建设红五星互通立交桥和外环路改造等17个交通项目。结合雨污分流、截污汇管,开工建设辽河大路菱形立体交叉路、隧道下穿等20条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完善人民大街、福镇大路等10条市政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四水八岸”及“六山”城市游(公)园,全面完成2019年15个、2020年2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实施拆迁腾空7处、2319户棚户区改造地块。全面补齐东丰(县城)、东辽(县城)及安恕蛋品等10个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关键词:生态环保
完成东辽河流域治理项目,积极谋划足民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推进百万亩造林、百公里河道治理、百万亩良田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2020年完成造林26万亩、治理河道30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开工建设17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治理等8个生态修复项目。推动稼源秸秆生态板等项目竣工投产,推动正能热点生物质热电联产、中广核生物天然气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中节能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落地步伐。
关键词:民生项目
推动南部新区新建占地22.5万平方米市第五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等24个教育项目建设。推进市中医大厦改扩建等8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启动占地6万平方米市中心医院南部新区新建项目。完成市清漪园养老院项目建设,推动龙山区康养小镇早日开工。全面竣工南部新区“四馆”并投入使用,抓好龙山区全民健身中心等9个文化体育项目建设。
关键词:平台项目
全面启动完善辽源经济开发区、东丰经济开发区、东辽经济开发区、龙山工业开发区和西安工业集中区配套功能建设,加快推进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建设,东辽现代农业(蛋谷)产业园开工,辽源浙江(绍兴)产业园建设,南部现代文教产业新区、北部生态产业示范新区建设。
抓招商:
关键词:产业招商
围绕“211555”产业项目,延产业链上下游对接项目,瞄准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开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敲门招商,引进枢纽型项目,带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促进形成产业生态集群。
关键词:平台招商
做好“筑巢引凤”文章,加强与新希望、中庆集团等企业合作,抓好北部生态产业示范区、南部现代文教产业新区等规划建设。用好东博会、农博会、吉商大会等平台,加快打造以“211555”产业为重点的分类招商平台,绘制招商地图;加快梅花鹿产业遍访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等知名药企;增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与一汽集团、天津力神关联度。
关键词:以城招商
依托城市土地资源,完善区域配套环境和功能定位,做足土地出让条件,谋划城市开发建设项目,开展城市建设招商,使经营城市与融资招商有机结合。
关键词:服务招商
建立洽谈、签约、落地全流程全链条服务机制,提高招商成功率、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达产率,努力做到项目签约之日就是启动开工之时。
抓创新:
关键词:创新体系
紧扣“211555”产业发展技术需要,发挥上海厚德食品研发中心、欧洲格致公司研发中心室等科创中心引领作用,用好省级化药中试中心、省级针纺联盟等创新平台,依托李德群格致汽车等4个院士工作站,加大产业技术创新、企业研发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推进格致汽车高端汽车轻量化模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项目建设,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医药健康、蛋品加工、汽车模具五大省级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博大伟业、金翼蛋品等企业与国家级科研机构联合建立产学研机构,努力建设国家级创新研发中心。
关键词:深度融合
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开展智能制造,建成一批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重点抓好东北袜业智慧园区平台等项目建设。支持东北袜业园建设3个智能工厂、打造15个数字车间。推动富奥制泵完成生产车间等4个智能数控设备改造,进一步在装配、物料拣选等5个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围绕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加速制造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智能产品+增值服务”转变,支持欧蒂爱智能化服务化综合体等“两业”融合示范引领项目建设。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推动重点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把格致汽车、鸿图锂电、金翼蛋品、诺德高科、华纺静电等一批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抓好鑫达钢铁120万吨炼焦等70个技改项目,提高企业科技水平。
稳增长:
关键词:稳政策
开展“政策落地年”活动,全面落实中央逆周期调节政策,适应国家GDP统一核算改革。结合落实我省精准调控稳增长防风险22条政策,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的“六稳”政策。保证减税降费措施落地,创新财税激励政策,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健全调度约束机制,保证各类政策落地见效。
关键词:稳企业
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建立市委月调度经济运行交流会,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包保重点工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包保重点行业等制度,开展部门、县(区)领导“百人助百企”活动。对“211555”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
关键词:稳投资
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从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出发,包保产业、行业、企业的市级领导,结合开展“三抓”“三早”行动,把投资计划落实到项目,投资工作最终要以实物工作量来衡量。明年4月底开展地毯式项目开工巡检。
关键词:稳消费
开展消费供给年活动,激活旅游消费、电商消费、夜间消费、节庆消费。全力支持汽贸小镇一期国贸城和御水丹堤大型商场开业。
二问:
民生心愿与攻坚战役
——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举措,必须对症下药、综合施策。那么,如何打赢三大攻坚战,取得实在成效?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一贷二奖五免六助”学生资助体系,筑牢医疗保障“五道防线”,排查解决住房安全保障问题,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完善综合社会保障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燃煤锅炉、施工和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抓好东辽河流域治理收尾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环境监督执法等管理措施。全面完成土壤环境状况详查,开展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推进全市裸露山体和废旧矿山综合治理工程。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理清政府债务结构,制定债务处理方案。盘活政府资产、土地资产。加快政府债务置换,优化债务结构。推动城投集团、建投集团等融资平台转型,加快水务集团、热力集团股权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改革,增强公益性资产收益能力。全力支持利源精制破产重整,针对企业债务风险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和防范企业债务危机方案。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三问:
一条主线与一流环境
——抓改革就是抓发展。如何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为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辽源又有啥新招儿?
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善环境,深化“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推动数据共享和“一张图合规性审查”,建立区域评估制,简化企业破产审办程序。
推进融资环境改革。出台相关文件,推进“信用+金融”平台建设,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组建担保联盟,成立产业基金公司,加快推动中票、资产证券化、公司债等发行工作。
推进政策环境改革。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制定招商引资“一事一议”政策保障高素质企业、项目落户辽源,加快“僵尸企业”出清,支持高“亩产”企业发展,重点扶持进入生态产业示范新区的民营企业。
推进城市环境改革。推进辽东一体化发展,完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健全规划管控机制。构建城市“双修”长效机制,编制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市创建规划,开展采煤沉陷区普查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维护市场化进程。
推进干事环境改革。建立“大督考”制度,开展常态化督查、差异化考核,落实激励保护政策。
此外,继续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领域改革。
四问:
治理体系与和谐有序
——社会治理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完善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理领导推进体系,整合力量,形成市域社会治理合力。赋予乡(镇、社区)更多权限,推进行政执法资格和力量向基层下沉。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搭建共治平台。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探索乡村、社区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
深入实施专项问题整治。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专项整治任务落实,并形成长效规范运行管理机制。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继续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办好一批惠民实事。完善稳企、稳岗、稳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健康辽源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整合城乡医保,完善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兜底机制。
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设施建设管理、加强市容管理、加强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加强宣传引导。
深入推进法治辽源建设。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机制、构建依法行政体制、构建司法公正促进机制和全民守法推进机制。深化平安辽源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风险管控,提高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五问:
固本强基与行稳致远
——新时代如何把党的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地推动全市经济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创新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促进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
2019年辽源经济大事记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田蓓蕾 赵强 任乐天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田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