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胜有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他们自尊、自强、自立、自信,在“有声”的世界闯出一片天地;他们身残志坚,不忘回报社会,带动身边的残疾“兄弟”前行……
“无声”世界“胜有声”
本报记者 于芯
徐可与妻子朱春雨用行动证明自己。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历尽艰辛实现梦想
记者来到位于东艺春城小区附近的“无声涮肚烧烤店”。小店面积不大,装修格调清新,与其他饭店相比,多了一份宁静。在二楼围栏上挂着的一块招牌格外醒目,“我们用‘无声’的服务,回报您热情的支持”,这句话道出了小店的“特色”。
店内有两桌客人正在用餐。3名服务员安静地忙着手里的活。一位长相白净的年轻小伙从厨房走出来,伸手示意我们入座点餐。他默不作声递上一张便笺纸,上面写着:“您好,现在可以点餐吗?想点些什么?”他就是店主徐可。
当记者在纸上写明采访的来意时,徐可便坐了下来。一张用过的菜单纸和一支笔,成为双方交谈的工具。
1985年出生的徐可,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天真、快乐。可在他18个月大的时候,因药物中毒,被剥夺了聆听声音和语言交流的权力。为将“无声世界”中的徐可带回到“有声世界”,父母带着年幼的徐可走遍了全国各地,但命运最终没能改变事实。父母本想就这么养活徐可一辈子,但倔强的徐可一心想着靠自己的努力,在“有声世界”中闯出自己的“天地”。
2002年,从吉林市聋哑学校毕业的徐可,当过面粉厂的小工,学过木雕手艺,他在重重困难中,磨练了坚强的意志。2010年,徐可与聋哑同学朱春雨喜结良缘,生育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这让身为父母之子、妻子的丈夫及女儿父亲的徐可,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通过在纸条写字进行相互交流,记者渐渐走进了徐可的“无声世界”。徐可在纸上写到: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我要靠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照顾父母,养活老婆孩子。“我虽身体残疾,但不能给社会增添负担。我还要回报社会,让更多的聋哑人在社会上发挥出能量。”
坚韧不拔自主创业
尽管徐可开店的想法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但倔强、好强的徐可没有放弃。为了实现创业梦想,他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钱,又在银行贷了款。选地点、动手装修、琢磨口味……徐可开始筹备每一项工作。为了节省开销,他记不清在与商家的“砍价”中写了多少字。徐可还通过网络招聘来聋哑服务员,并特意在店附近给外地的员工租了房子。2013年4月9日,徐可的“无声涮肚烧烤”店开业了。
徐可执著的创业精神打动了父母。徐可的母亲天天带着他到市场,教他选调料、选蔬菜。渐渐地,徐可与一些蔬菜经营者和调料店的老板都成了“熟人”,只要徐可看好的菜,“熟人”们都给他最低的价格。徐可“告诉”记者,聋哑人比正常人创业困难许多,因受语言沟通影响,他们经常忙得焦头烂额,给客人上错菜、忘了结账是常事儿,但理解他们的顾客却从不“跑单”……
徐可写到:“干什么都有赔有赚。生意有时红火,有时就不景气。我最感谢的就是李宝军老板。”在媒体的报道下,徐可的烧烤店渐渐被人熟知,渐渐有了名气。但从未学习过涮肚、烧烤等料理工艺的徐可,店里的生意一度走向低谷。正在徐可犯愁如何改善经营时,市里一家生意最红火的涮肚烧烤店老板李宝军专程带着两位厨师为徐可“开小灶”,手把手地将自家配方及经营之道传授给了他。“自从李师傅传我技术后,每天店内客流不断,生意好了许多,员工的劲头更足了。”徐可高兴地“说”。正在2号桌用餐的客人对记者说,他们已经是这儿的常客了,平日里除了与朋友在这聚会外,偶尔还会将家庭聚会搬到这来。
“无声”塑成特色“招牌”
记者发现,每张餐桌的墙面上都贴着一张菜单,上面除了写着小店优惠外,还注明了“请各位顾客到吧台选择酒水”的温馨提示。每张餐桌上都有个按钮,记者按了一下,吧台对面墙上的指示灯便显示出顾客所坐餐桌的号码。徐可“说”,为方便顾客点餐,他还专门印制了涂卡式菜单,顾客只要用笔在菜单上填数量或是打对号就可以了。
店里的每名服务员都揣有一个小本子,如果有特殊需求,就可用纸传“信儿”沟通。
老顾客李先生说,安静并非是缺憾,相较于其他嘈杂的餐厅,安静也是一种竞争力,这份安静中渗透的坚强和韧劲,更是一种吸引力。“这里店面虽小,但干净整洁,食材新鲜,味道又很好,看不出来是聋哑人开的。他们用超乎常人的努力争取到了我们的信任。”顾客陈小姐说。
一份真诚服务,一个友善眼神,一种理解支持,徐可夫妇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不会听与说”的环境中,为了实现创业梦,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为了回报社会,让顾客享受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服务,打造出了特色招牌,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平等的交流、温暖的互动、社会的关注,给予了徐可创业动力。“我要再开个大火锅店!”这就是徐可追寻梦想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