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袋子”安全关要守好

“钱袋子”安全关要守好
本报记者 咸凯慧 李锋


    年底了,需要注意的各种安全事项中,百姓“钱袋子”的安全至关重要,也最为引人关注。对于个人来说,守不住“钱袋子”的安全,轻则损失少量钱财,重则一年辛苦付之东流,甚至半生积蓄化为乌有。
    守好“钱袋子”安全,有效防骗是关键。非法集资、电信诈骗是当前对老百姓、尤其是对老年人“钱袋子”安全威胁最大的行骗方式。非法集资的行骗方式一般打着“高额回报”的旗号,通过各种途径博取信任,引诱人们上当受骗。很多人之所以被非法集资骗局所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骗子高额利息的承诺。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不正常的高额利息,人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除了非法集资的骗局外,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高发,手段日益复杂,新骗术层出不穷,让许多受骗者蒙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电信诈骗种类繁多,有的冒充领导、熟人诈骗,有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有的以微信交友的名义诈骗,有的以贷款作幌子诈骗,有的以网络退款、快递退货赔偿为由诈骗……不管以何种方式、用什么理由行骗,骗子一旦得手,受骗者就会遭受不少损失。因此,为了自己的“钱袋子”安全,我们要提高防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不要随意在陌生网站、电话、短信等渠道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要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发现被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守好“钱袋子”安全,除了做到有效防骗,还应该做到理性投资。不要幻想通过投资理财而一夜暴富,不要轻信“高收益、低风险”的营销宣传,而是要保持理性和淡定,远离不靠谱的投资平台,慎重购买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