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村”里好事多

    编者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辽源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从1902年建市以来,龙山辽水养育了勤劳勇敢、善良仁爱、锐意创新、昂扬向上的辽源人。这些人,有为辽源乃至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也有为家庭、为社会作出奉献的普通人。这些故事中有奋斗、有追梦、有幸福、有哀愁、有甜美、有心酸,都有着温暖的正能量。本报自今日起开设“我们的故事”系列专栏专版,希望通过向辽源广大市民讲述家乡人的奋斗、追梦故事,来鼓舞激发辽源人民爱家乡、做主人、讲文明、促发展的热情,为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持续努力,不懈奋斗。


“好人村”里好事多
本报记者 于蕾


    辽源之北、老道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新力村。这里,村风民风淳朴,乡里乡亲和睦,敬老孝亲的家庭比比皆是,助人为乐的善举蔚然成风。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里,却涌现出了“中国好人”郝丽艳、久病床前有孝媳的付艳霞、最忙的村医翟汉华等一批勤劳善良、孝老爱亲的凡人典范。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故事虽平凡,却让人为之动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凡人善事,使新力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好人村”。
    打造“好人村”,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张井春,他是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第十届党支部书记。说起2016年刚上任时的场景,张井春很是感慨:“那时候,一些村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小愿望’,经常酒后来找我谈事情,说是谈,其实不是喊就是骂。我那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从根儿上治,让村风民风得到彻底改变。”
    改变一种风气,实际上就是改变人的心态和想法,如果一个人能够心存感恩、向上向善,那么所有的歪风邪气都会随着满满的正能量的迸发而消散。
    主张撰写《新力村史》是张井春上任以来最大的心愿。因为撰写村史既能继承祖先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能以此为教材,教育后代把淳朴善良的优秀品格世代相传。为此,张井春带领班子成员走访了村中年岁较高的老人和部分与历史有关的亲历者或知情人。经过8个月的走访、记录和综合整理,终于完成了《新力村史》原稿。
    史实是碑,无须溢美之词,便可给人以启示。这本村史既是新力村人的骄傲,也是一面对照自我的镜子。“过去我们的亲人为了国家、为了村子做了那么多好事,作为新力村人,我们也不能给新力村丢脸,我们愿意把新力村淳厚的民风传承下去。”村民刘喜波说。
    翻看村史的人多了,浮躁的负面情绪便渐渐少了。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张井春趁热打铁,建起了村秧歌队、广场舞蹈队和说唱文艺小组,原来没事就想打牌的妇女也被吸引过来了,每天唱歌跳舞,忙得不亦乐乎。 新力村“给80岁以上老人送蛋糕”的活动已经开展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村里已经有9位老人在生日当天收到了香甜的蛋糕。1917年出生的“百岁老人”葛秀春看着摆在她面前的生日蛋糕,激动地说:“没想到我活了一大把年纪,还能收到村里送来的大蛋糕,可真好吃啊!”
    沟通多了,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便走得更近了。曾经酒后“谈事情”的人不来了,曾经不敢说话、不愿多说话的“老实人”也来找张井春“谈事情”了。不过,这次他们谈的是家里的好事、村里的好事。
    2019年11月,结合乡村振兴,西安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活动载体,打造新力村“好人村”和“家规家训一条街”。西安区委宣传部精心设计了“家规家训”展示牌,把过去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家规家训,以展示牌的形式挂在了村民家门口。新力村二组45户人家大门前挂出了“家规家训”牌:老孙家挂的是“孝敬老人、严教子孙”,老兰家挂的是“讲勤俭、不浪费”,老李家挂的是“生财有道”……
    新力村,村如其名,打造“好人村”,为新力村注入了新的力量。




    记者感言:
    打造“好人村”,既传播了正能量,又弘扬了主旋律,逐步引导村民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培育了文明村风和良好家风。一人行善能够引领众人行善,做一件好事变成了一件件好事。这就是好人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打造“好人村”最美好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西安区委、区政府在努力,灯塔镇和新力村在努力,张井春在努力,新力村的村民们也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