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章有法抓落实 马年快马再扬鞭
抢抓机遇 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转型发展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专题报道
写在前面的话:
辽源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任务,对于实现这些要求、目标和任务,全市上下信心满怀,昂扬奋进,“勇于担当谋发展、破解难题抓落实”,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的主基调。具体干点啥?什么时限完成?达到什么目标?有可能遇到什么问题?用什么措施解决?有章有法抓落实,“对症下药”很重要。
以领导带头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把握发展大局,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深入领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要求,正确理解省委“五个发展”的科学内涵,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发展态势,切实提高对风险挑战的预见性和判断力,切实提高应对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决策水平,围绕发展选用干部,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以完善责任机制抓落实。要围绕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抓好责任分解,特别是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责任具体化,把各项重点工作项目化。从市级领导做起,层层建立重点项目领导包扶机制,对重点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也要落实领导包扶机制,做到每个产业都有领导在抓,每个园区都有领导负责。要着眼于推进经济工作措施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县区、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考核。
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落实。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从转变作风抓起,重点工作雷厉风行不拖沓,棘手问题敢于直面不回避,讲规矩、重服务、提效能。要把抓经济工作与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做好经济工作的自觉行动和强大动力。
面对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发展定力;迎接困难挑战,最需要的是激流勇进。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辽源转型升级发展的“冲锋号”,全市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勇气,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大胆突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辽源就一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目标。
东丰县
东丰县将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安排,持续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统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坚定一个目标。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指标任务,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6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亿元,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68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0元和11500元,分别增长15%,确保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地方可用财力持续增长,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实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升级进位。
二、紧抓两条主线。一是紧抓改革落实不放手,靠深化改革破瓶颈、解难题。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立足东丰发展实际,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该承接的承接到位,该监管的监管到底,该放开的坚决放开,以深化改革激发增长活力。二是紧抓开放发展不松劲,靠扩大开放增总量、强后劲。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盯国内知名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外溢,提升县域产业发展丰厚度。全年计划安排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0个,完成招商引资120亿元。
三、强化三项保障。一是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建立金融机构联系规模以上企业制度,定期开展“银企牵手”活动,大力开发金融服务新产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有效破解土地保护与用地保障的矛盾,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开展东丰名人、能人评选,充分发挥人才的榜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招商专业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各类专业经纪人队伍建设,全力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二是强化发展环境保障。全面落实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政策,消除隐形壁垒,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加大涉软案件查处和机关纪律整治力度,完善重大项目并联审批机制,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三是强化安全稳定保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精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恪守“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安全发展长效机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和网格化监管体系,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四、突出四大重点。一要全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深化企业创新,引导和扶持立县企业加快技改项目建设步伐,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助推企业做优做活、做大做强。深化产业创新,推动立县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发展钢铁铸造产业,突出发展梅花鹿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逐步打造多业支撑的产业格局。二要着力活跃农业农村经济。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深化“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推进现代种养业规模化、专业化、设施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三要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以县城为中心,加快老城区改造和西城区建设步伐,高质量实施商住开发工程、城市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促进新老城区融合发展。以白云新城和那丹伯新城为副中心,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四要努力改善民计民生。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抓好10项惠民计划、50件惠民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东辽县
2014年,东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讲政治、促发展、抓民生、保稳定”为主基调,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经济开发区、生态农业开发区建设,提高现代农业档次、民生改善水平、维护稳定能力”为重点,努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确保县域突破再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民生改善再见新成效。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0亿元,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4亿元,增长17%;财政收入实现5.2亿元,增长8.3%;财政支出实现18亿元,增长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增长10%。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要举全县之力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按照认真谋划一批、集中开工一批、全力推进一批的总体安排,共谋划81个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推进40个亿元以上项目,抓好39个续建项目。其中要重点抓好安恕循环经济产业园、方大锻造大型锻压机加生产线、年产20000辆特种车、东升大型处理设备等7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要继续实行领导包保,加大帮扶力度,实施全程跟踪,全力确保项目正常运行。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切实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专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确保招商引资务实高效。
二、坚持典型示范,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实施以金州为中心的北部组团建设,全力推进金州乡特色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带动战略,加快农民住宅新区、生态旅游度假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努力形成现代农业、生态林业、旅游度假、低碳循环、养老养生、辽河文化等六大产业格局。继续深化“五养三种”,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强肉蛋鸡、东辽黑猪、柞蚕、水貂、稻田养殖和绿色蔬菜、有机稻米、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建设。
三、坚持规划引领,搞活商贸流通,加快服务业发展。畅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强农牧产品、汽车模具、钢铁建材等专业物流园区建设。依托聚龙潭水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积极包装项目,推进综合开发,把聚龙潭水库周边区域建设成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带动县城商贸业有新提升。加快推进朝阳村朝族风情旅游街建设,打造集民俗、餐饮、特色产品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形成东辽乡村文化旅游的样板。
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坚持“保护一条母亲河,强化两个机制,突出三项监管”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坚决执行环保准入机制,严格控制增量,努力优化存量;要强化考核机制,完善生态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奖惩和问责力度;要加强动态监控,防止各类污染源进入东辽河主干流,提高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率;要推进杨木水库、聚龙潭水库和金满水库三个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要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启动第四批农村连片整治项目建设,重点打造3至5个美丽乡村样板,通过2至3年的连续整治,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五、坚持民生优先,优化发展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突出民生改善,切实调整支出结构,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推动民生事业实现大跨越。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龙山区
2014年,龙山区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1亿元,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亿元,增长18.1%;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3亿元,增长12.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2亿元,增长15%;全力推动龙山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各项政策,推动“五大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与吉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不断完善“银政”、“银企”对接平台,发挥担保、小贷公司和企业“互保池”作用,为企业项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加快产业创新步伐,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以项目建设吸引人才、以优惠政策留住人才、以技能培训培育人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二是攻坚克难,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90个。按照产业发展方向,积极谋划推进汽车动力装备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孵化产业园、科技智慧产业园、静脉产业园建设,以特色园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和园区的良性互动。继续深化重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资金、技术、土地以及水、电、热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全面加快龙山工业开发区转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重点推进福虎汽车动力总成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三是发挥主城区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房地产开发优势,加快旧城改造,推进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以科技智慧产业园为平台,发展以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为核心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支持榆银村镇银行、龙融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和非金融投融资机构发展,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汽车贸易产业园的建设,打造汽车贸易服务产业链。同时,发挥琵琶演艺等文化资源的品牌作用,突出近郊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突出产业引领作用,提高招商引资成效。紧密结合产业定位、园区规划和民营经济发展需求,继续深化与中科院、航天科工等科研机构和实体企业的战略合作,围绕技术、人才与资本全方位开展洽谈对接,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密切跟踪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紧盯国家产业支持方向,全面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五是实施惠民工程,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围绕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创业型城市建设、居住条件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教育均衡化发展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继续滚动实施惠民实事计划,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同时,全面加强消防、食品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维护全区社会安全稳定。
六是狠抓作风转变,打造最优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整治“四风”,着力解决“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牢固树立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的“六种风气”,始终保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工作作风不断转变,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最优软环境。
西安区
2014年,西安区重点抓好经济增长、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安全维稳等工作,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加快推进西安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230亿元。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包保力度,积极推进道源建材、泰鑫气体等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力争热电联产、浩然仓储、薰衣草综合利用等完成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全力推动聚源重型、隆盛源、凯旋王国、希玛生物等续建项目投产达效,确保中意科技产业园、龙泉春城项目5月复工建设。加大对智慧商贸物流城、旧物市场改造、智成汽车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力度,力争当年开工建设。依托国家对转型城市特殊的扶持政策,加大独立工矿区、城区老工业区等项目的争取力度,尽快完善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力争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同时,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形成梯次滚动发展格局。
二要全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加大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力度,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法人高端对接座谈会”机制,组织主要经济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与企业进行座谈,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资金。同时,运作好中小企业助保池,加快与金融机构合作进程。扩大与商业银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类融资平台作用,为工业企业融资开辟更多有效渠道。
三要全力推进园区晋位升级。加快融入全市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积极争取相应政策支持,尽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进实施东西孟园区给排水泵站、管网和猛虎亮河治理工程,完成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采取市场化经营模式,推动成长性强、带动性好、发展性优的项目入驻园区孵化器。依托兴北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平台,探索建立“园区企业互保池”,缓解入园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托聚源重型、隆盛源等企业,尽快形成全省重要的矿山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依托碳纤维产品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份额,加快建设碳纤维产业园;依托姚吉地毯、依美特针织等纺织企业,规划建设纺织产业孵化园。
四要全力推进招商质量提升。进一步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打造招商的“洼地效应”,“首选之区”;努力探索市场化招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做好专业化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实现园区化招商,体现产业集聚优势;强化产业化招商,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还要重点抓好小分队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扩大招商成果,力争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五要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升级。以东山棚户区改造和东山新区建设为契机,全面启动北部商圈建设,加快北部新城建设进程。通过引进大型商场、连锁超市、酒店、银行等配套服务项目,形成区域性商业中心,打造北部经济新的增长极。以仙城城市综合体为核心,加快高速路口区域汽车4S店和创业大市场等项目建设实施,推动仙城物流等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仙城大街服务商圈。依托凯旋王国创意园、龙泉春城酒文化园、矿山公园、湿地公园等重大旅游业项目实施,以及扶持西安泥塑、艺翔曲艺等地域文化品牌建设,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六要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化规划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启动东山、农中及新建道路区域的房屋征收。加快富国新村、新苑二期和仙城新居等居民新区建设。加速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环路内城中村改造进程。着手编制石河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灯塔特色镇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灯塔镇现有基础和优势,培育壮大乡镇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服务业,形成镇域经济发展体系。
七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行养老院民办公助模式,切实加大社会救助保障力度。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推进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强化新型社区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加大和谐社区创建力度,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全面达标。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应急保障建设,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开发区
一是争做经济发展火车头。开发区将牢牢抓住政策机遇,把握发展主动权,力争实现各项指标处于全市领先位置,为确保在2015年底前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高出全市5个百分点,达到90亿元左右;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3亿元,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87亿元,增长15%;招商引资到位额和增速均达到20%以上。
二是争做深化改革的领头羊。开发区将以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积累改革经验,规避风险,发挥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开发区开发开放发展中,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照“一区两园”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园区土地、项目、产业和配套设施等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做到“一张蓝图执行到底”确保区域产业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三是争做产业集聚的核心区。致力于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产业技术优越、关联密切、链条互补,特色产业集中的经济核心区。紧紧围绕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新能源、医药健康、汽车零部件五个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内部结构,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大力发展以矿山机械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重点推动国泰矿山、宝丰机械二个项目建成投产。加快软件产业与“智慧辽源”深度融合,年底确保落户开发区软件企业达到20户以上。推进东北袜业园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加快辽源电子商务园区发展建设,盘活亨通物流园区,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
四是争做招商引资排头兵。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将继续发挥自身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体系,开展园区招商。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包装谋划新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深度挖掘广泛积累的人脉资源,重点突出招大引强,积极开展商协会对接,积极联系央企和战略投资者。全年谋划实施在建3000万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201亿元。谋划储备重大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市发改委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工作。制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年度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及时跟踪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促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力争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继续实施市政府经济运行分析联席(调度)会议制度,全方位搜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各项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形成经济运行分析月报,呈报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发挥好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统筹做好规划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顶层设计的新要求,调整完善《辽源市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体现出连续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统筹兼顾,凸显特色。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进开发区“一区两园”深度融合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对园区内的企业布局、产业延伸和基础设施共享等主动参与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推动东辽生态农业开发区建设,打造辽源北部经济带。积极参与南部新城发展定位和规划调整工作。协调推动龙山区、西安区编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辽河两岸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等6个规划(方案),为我市实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奠定基础。适时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课题任务。
三、突出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按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的目标任务,强化投资质量和效益,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实施市领导包保、重大项目调度推进、“一网通”并联审批服务等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14年,全市实施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重大民生、重大生态环保产业等“五个重大”项目工程,计划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20个,总投资1257亿元。重点推进辽源至长春铁路建设、福虎汽车自动变速箱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伊开高速公路(辽源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利源精制轨道交通车体材料深加工、麦达斯铝合金板带箔材等项目复工建设;推进天津力神与鸿图纸业深度合作,推动锂电隔膜生产线扩产项目,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中银国际同修正药业联合建设医药产业园、利源精制四期工程、富奥变量油泵和变量水泵、吉化退城进区、宁波均胜地产、矿业集团北柳矿开发、四松铁路辽源段、长辽城际铁路、伊开高速公路辽源段二期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全力做好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重点围绕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城市防洪、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教育、医疗、文化事业等方面,积极主动与国家和省里搞好沟通和对接,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力做好“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国家职业教育试点市”、“国家信息惠民示范市”和“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市”的前期准备和后期跟进落实工作。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向上争取资金占比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推动服务业提速升级。积极对接《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养老服务等工程,重点实施凯旋王国创意园、鴜鹭湖旅游度假区、红叶岭森林公园、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融展汽贸城等42个大项目,促进我市服务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开发智能化管理和便民利民应用项目,启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气象、云存储等应用项目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智慧城管等运行系统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服务业升级。
六、 加大城镇化推进力度。强化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率要提高1个百分点。一要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国家新的政策,及时做好有关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二要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同步做好南部新城的规划和功能的重新调整,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推进新城区建设步伐。三要完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推进辽西高速和集双高速建设。实施引松入辽、水源地治理和两县县城补充水源等重大水利工程,解决辽源发展缺水问题。四要加大金州等节点乡镇建设力度。注重规划先行,加快农民住宅新区、产业及物流园区、鴜鹭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那丹伯镇要抓好麒鸣牧业农畜产品综合贸易园等基础工程建设,增强集聚带动能力。同时,进一步规范价格和收费管理工作。加强价调基金征收工作,增强调控能力。清理市本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
市工信局
以“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为目标,突出发展两大主导产业、三个特色优势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八大工业园区、六大要素平台,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产值增长15%,利润增长11.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支持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支持重点企业加快规模扩张,积极培育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入统计口径。一要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实施产学研联合和技术创新项目,推进新产品规模化生产,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发展均胜公司汽车电子、方大锻造大型锻件、麦达斯轻合金飞机蒙皮板等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二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引导鑫达公司、金刚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工艺增加产品品种,开发生产价值链终端产品,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突出发展“两大主导产业”。一要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围绕矿山设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建筑机械、节能设备等行业,上拓下延产业链,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新产品研发。二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围绕粮油加工、畜禽产品加工、发酵酒精等行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突出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增速和效益可持续发展,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
三是培育发展“三个特色优势产业”。一要培育发展高精铝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我市铝加工产业优势,依托麦达斯铝业、利源铝业等企业,围绕轨道车辆、汽车等领域,重点发展铝合金型材、板材、棒材等产品,打造国内先进的高精铝加工基地。二要培育发展纺织袜业。以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为龙头,以天马松鹤袜业、欧蒂爱袜业等企业为骨干,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辽源袜业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三要培育发展医药产业。以博大制药、博大伟业、百康药业等企业为骨干,围绕化药及原料药、中成药等领域,研发新型医药产品,努力实现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工业集群化、园区化发展。一要做大做强“十大产业集群”。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冶金铸造、汽车零部件、建筑机械、矿山装备、医药、农产品加工、梅花鹿和软件十大产业集群,推进工业集群化发展。二要加快建设“八大工业园区”。结合“退城进区”规划,引导集群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建设市经济开发区等八大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园区化发展。
五是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去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增速及增加值占GDP比重3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位,个体工商户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企业户数增速居全省第三位,民营经济实现腾飞的基础上,继续贯彻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建设,积极发展企业家协会、商会、行业协会和科技类社会组织,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小微企业培育孵化和中小企业晋档升级,培育小微企业400户,新增“四上”企业30户,积极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区。
六是不断加强“六大要素平台”建设。一要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清华、北大等高端培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会,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协调专业技术学校为企业培训技术工人。二要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和第二期“品牌培育工程,以企业为主体、以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三要加强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政银企保合作,加快发展债务融资、担保融资、股权交易平台和“助保池”与“联保体”,强化域内外金融机构合作,继续开展PE股权融资,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四要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中小企业管理系统,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挥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作用,建成中小企业服务大厦并投入运营。五要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企业信息平台。六要加强生产要素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做好对水电煤油运等生产要素的监测、预测、预警。
市国土资源局
一、抓思想,强化大局观念和担当意识。千方百计服务保障经济建设,坚持把思想塑造、理念培育作为重要抓手,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上来,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大局。敢于直面困难,勇挑工作重担,坚持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与有效形成整体合力相统一,带头开创和自觉维护团结协作,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工作局面。
二、抓作风,优化服务方式和服务环境。以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软环境建设为着力点,以增强执行力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思想懈怠、工作飘浮、作风松散和落实走样等倾向性问题,引导大家牢固树立有安排就有落实,有要求就有行动的执行意识。大力培养干练、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继续坚持现场办公和一线对接服务,超前介入项目选址、堪测定界、规划设计和用地报批等环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相关涉地问题,积极探寻和有效拓展用地保障新的增长点,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应保尽保。
三、抓素质,注重干部培养和能力提升。为从根本上克服和纠正因业务不懂不会而不作为及无知无畏乱作为等不良现象,我们把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采取学习培训、宣传教育、岗位练兵、轮岗锻炼等办法,尤其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把专业、法律知识和政治理论有机融合,引导干部职工学习思考与正确把握履职尽责、创先争优和廉洁从政的方向及路径,激发大家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
四、抓管理,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创新工作增强管理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托“一张图”工程搭建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服务平台,畅通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工作流程,紧缩时间链条,细化岗位职责,将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责任明确到岗、到人。增强土地保障的科学性、计划性,依法依规管地用地,全力加速解决我市以往超常规用地等问题,努力实现违规违法用地零约谈、零问责。加强与其它兄弟部门的沟通协调,站在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高度,精心谋划布局,努力实现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无缝衔接,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抓创新,提高资源效益和服务质量。紧盯历史遗留问题和面临的新矛盾,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多措并举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继续深化节约集约用地,深挖土地后备资源,积极探索耕作层土壤剥离与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的路子,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创新土地收储交易模式,严格土地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努力把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本,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坚持保障经济发展重点,创新方法积极破解土地闲置难题,充分挖掘和有效开发利用空间,重点监管和高效配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用而未尽土地。加强法规政策的学习研究,切实把政策学好、用活、用足,真正向政策要效益,要保障力。
市经合局
市经合局将迅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保证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要突出产业招商。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城市等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条延伸和相关产业项目配套,分门别类制定招商方案,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招商引资。要依托优势产业资源,高位运作,靠大联强,组织谋划包装一批招商项目,主动与央企、跨国公司等大企业集团对接,努力引进高端战略投资者,拉动投资快速增长。
二要强化专业招商。按照精准高效的原则,围绕汽车零部件、梅花鹿、高精铝、纺织、医药等产业,迅速筹备组建由市级领导牵头的投资促进办公室,推进专业化招商。要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强化对招商人员的业务培训,灵活吸纳懂经济、会经营、精于协调、善于谈判的高层次招商人才,提高洽谈推进项目能力。
三要推动以商招商。注重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和已落户外埠企业的作用,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招商活动,实现强强联合。要打好招商引资“乡情牌”。加强与域外辽源籍名人、高端人才、创业成功人士的沟通联系,宣传辽源的投资政策和发展环境,努力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要充分利用农博会、东博会等展会平台,邀请域外投资者来辽考察对接,努力争取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
四要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半年考核、年底通报的目标管理方式,对招商引资成果进行跟踪问效,促进招商工作落实。要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科学建立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形成长效激励机制,更加注重项目资金到位和项目落地开工,更加注重引进项目评价机制建立,从而全面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五要服务推动开发区建设。积极配合好辽源开发区扩容扩权、体制机制创新,为园区发展提供政策、信息等全方位服务。重点抓好辽源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前期服务工作,做好东丰、东辽开发区晋级和金州生态产业园区组建审批协调等工作,完善项目载体和发展平台。要积极帮助辽源经济开发区、各工业集中区筹划运作招商活动,扩大对外开放,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六要充分发挥好经合局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切实加强对各县区、市直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的帮助与指导,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发展。要高效履职,始终跑在招商引资的最前沿,做到千方百计争项目,千辛万苦跑项目,千里迢迢招项目,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把项目争到手,把投资落到位。要优化投资服务,做好签约项目后续服务工作,加强对招商项目和企业的包保和扶持,加快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确保签约项目早日发挥效益。
市住建局
一、坚持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引领控制作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一是结合国家支持东北建设城市群的规划部署,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对上政策争取衔接,做好前期规划准备,为进一步完善《辽源市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奠定基础;二是积极配合中发院开展以辽源市主城区48平方公里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及包括火车站、汽车站、商业街、半截河、人民大街等主要街区为重要示范节点的详细风貌设计和业态调整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辽源市主城区城市总体风貌规划;三是配合中发院开展以对南部新城原有控制性规划进行用地功能调整,以及拟投资建设的文化创意园区进行概念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南部新城的规划调整和文化创意园规划;四是落实市委提出的“打造辽长经济走廊”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启动实施“双安一金”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五是做好《辽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评估工作,启动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程序;六是完成《辽源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批复工作;七是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重点区域各类专项规划编制,重点抓好城市路网规划及近期改造计划、市容市貌改造规划、仙人河(原半截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八是按照省住建厅的要求,完成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做到近期建设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九是按照省住建厅要求,全面开展规划核实工作,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十是继续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指导两县完成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开展村镇规划备案登记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一是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大政策机遇,加快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我们将在房屋征收、资金筹措、质量安全监管、公平分配、后续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着力解决资金难和征收难两大问题,确保征收、建设、回迁顺利推进。二是积极推进“暖房子”改造工程。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严把工程质量和材料入口关,抓紧确定改造地块,完善相关审批手续,全力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三是继续深入做好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以不断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力争实现弃管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2014年计划完成7个小区、125栋单体楼治理改造任务。
三、坚持统筹兼顾,按照计划依次推进,全力以赴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南部新城建设规划,科学把握建设节奏;加大新城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确保新城建设质量。二是配合发改委做好重大项目的谋划、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三是配合矿山湿地公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抓好主入口区域征收、搬迁及工程建设;四是配合商务局抓好二手房交易市场监管;五是协调指导两区及开发区管委会征收部门,依法推动房屋合力征收,保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服务监管并重,全力打造经济发展软环境。全力支持重点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坚持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为原则,既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严格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又要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简化审批程序,主动靠前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实施“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确保项目早日达产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