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法院:定分止争的专业化布局
编者按:目前,我国基层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不断攀升,案件的类型越来越多,人员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要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法院队伍“三化”建设,专业化就是其一。龙山区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对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疗和土地承包等高发性纠纷实行“专科门诊”分类施治,将这些案件固定地统一交由某个审判庭审理,或交某个法官组成的合议庭集中审理,积极探索以“科学分类、集中审理、差别对待、统一尺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审判模式,取得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成果,即确保案件质量和效率,统一裁判尺度,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型法官,优化审判绩效指标,促进审判调研工作,淡化业务庭行政色彩。
近日,《人民法院报》对该院的这一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本报现予以转载,以期全市基层法院在加快专业化步伐、早日实现“全省一流法院”争创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进程中有所借鉴。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法院地处该市中心,257平方公里辖区内20个镇办、33万人口的审执工作,呈现案件案情复杂、案多人少、化解难度大、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传统的审判运行机制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形势、新问题的需要,加之存在审判力量有限、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为此,该院因势利导、量体裁衣,积极探索“审判专业化、法官专家化、管理专题化”的工作方向,通过整合审判资源、加强综合治理,缓解案多人少压力,提高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树立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专案专审:
单元式审判,创设“私人订制”
“如何将有限的审判力量转化为高效的战斗力?”龙山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困中求变,将目光落到推行案件分类审判机制上。如何布局?是设立独立建制的专业法庭还是专业合议庭?摸准石头才能过河。
基于类型案件量不是很大、案件处理复杂程度不同、法官工作量要均衡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他们在综合庭内部组建了人员相对固定的审判单元,对类案“专案专审”。
龙山法院院长张志华在介绍单元式审判创设缘起之时,这样说:“专业法庭投入大、牵扯多,类型案件易受经济政策影响,架构一经固定,不易及时适应变数;纯粹的专业合议庭,又因类案数量不等,势必造成法官忙闲不均,而且专业化法官长期集中审理类案,导致知识结构单一化,容易形成人才断层。所以,我们‘私人订制’了这种随案件可拆可并的审判单元形式。”
司机小林违反交通规则将路人撞倒,造成对方腿骨骨折。显然小林要负全责。双方对事实和证据无异议。按常理,成功调解的可能性很大。出人意料的是双方就精神抚慰金的赔偿产生分歧,各自态度强硬,不肯让步,甚至怀疑法官没有一碗水端平。
原来,这都是“同案不同判”惹的祸。在专案专审之前,各承办法官在精神抚慰金的赔偿上没有统一标准,又恰巧双方当事人“打听”到了不同的结果。据该院专项调研发现,类似问题从2011年以来达到了5起。
2012年7月,类型案件数量位居榜首的交通事故审判单元诞生。它隶属于以往审理这类案件最多的郊区法庭。庭长李文东成为这一审判单元的负责人。
新的审判单元在法律框架内将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同类案件只需对号入座,即可一目了然。如此一来,调解易于成功,判决易于接受,节省了审判资源。李文东自信地说:“以前审理不同类型案件,总是不得闲。专案专审后我感觉工作游刃有余,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最重要的是当事人感受到了公平正义。”据了解,交通事故案件平均审限已由过去78天,缩短到42天,上诉率由47%下降到12%。调解率达73%,自动履行率在九成以上,息判服诉率100%。
审判单元还以其专业优势,在辽源市“十位一体”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设立了“巡回法庭”,并在“十位一体”的联动框架内逐步形成了先行调解、介入确认、诉前保全、诉讼跟进及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巡回法庭为我们提供法律咨询4000多次、协助调解纠纷2400多件,双方当事人立等可取经法院确认效力的《民事调解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以交通事故审判单元为范本,该院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土地流转和房屋拆迁案件审判单元相继成立。简化诉讼模式,提前介入纠纷,与相关部门开展诉调联动……因为专案专审,审判质效提升了,因为尺度统一,群众满意度提升了,审判单元以其高度成熟的职业优势赢得了社会的信赖,为辖区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发挥出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专人专责:
梯队式配置,培育精英团队
审判专业化的根基在于法官对专业理论的精通和工作技巧的娴熟,具有专业特色的审判团队是激发审判专业化旺盛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在初始配置人员时,该院班子便煞费苦心。他们区分专家型、潜力型、储备型人才,并均衡分布到各审判单元。
专家型法官是审判单元的负责人,是领军人;潜力型法官是接班人,储备型是后备军,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参谋和助手,在类案范围内接受负责人的指挥。
专人专责是单元式审判的灵魂所在。“专人”,可以统一司法尺度,判调结果令人信服。“专责”,能够倒逼法官潜心研究专业,注重积累经验,总结发掘案件的规律和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
实践证明,“因人定位、因才赋责”,既为专家型法官提供了明确的钻研领域,促其形成独特的工作方法,也为潜力型法官向专家型法官转变和储备型人才的发展进步提供广阔的锻炼平台。
“专家型”法官王贺具有多年审判经验,现在是医患纠纷审判单元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她颇为感慨:“相对于其他民事纠纷,医患纠纷多涉及人身伤亡,诉讼标的额大,对立情绪严重。往往是患者有患者的苦痛、医院有医院的苦衷,审理时还存在法律适用、责任认定、鉴定采信、矛盾化解“四难”问题,压力之下我们就得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琢磨最恰当的工作方法。”
2013年7月,郝某夫妇将患肠梗阻的83岁老父亲,送往市中心医院就诊。手术后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夫妇认为是医院未考虑年事高等因素草率手术所致,于是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法庭,并提出38万余元的赔偿请求。医院则坚持认为,救治患者的诊疗行为无过错,不同意支付赔偿金,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王贺一方面反复耐心地释法明理,让原告认识到自己诉求过高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多次与医院沟通,为他们讲明未尽告知义务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进而讲社会、讲人道、讲医患关系,情法相融,耐心做调解工作。最终,纠纷圆满解决。
“王法官总能很快地把握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找到化解矛盾的最佳突破口。她独具特色的勤、公、实、细、诚五字工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法官小陈钦佩地说。
专人专责,梯队配置,实现了法官职业培训水平、案件审判质效、审判精英团队素质的“三项提升”。据统计,各审判单元成立以来,共审结案件637件,人均办案119件,无一错案、无一信访,上诉率、发改率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
专题专管:
集约式重组,完善运行机制
比尔马瑞特说过:差错发生在细节,成功取决于系统。推行单元式审判,是审判格局的再构,是更为精细化和系统化的流程管理,自然少不了必要的制度跟进与支撑。
以专案专审、专人专责为核心,该院依托于审判单元人员梯次分布,进行了人才动态交流、案件承办量配比、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题探索。
流水不腐在于“活”。实行梯队人员动态交流,既能预防审判单元利益的“小团体化”,也能激发法官的工作活力和热情。他们根据案件态势变化,在确保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上,或平行、或交叉作定期局部轮岗调整。而储备型法官因审判实践尚短、社会阅历不足,成为重点交流对象。
他们确定了“走出去、请进来”方针,促进了外部专业力量的加盟。在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时,他们专门吸收相关专业人员,拓展审判单元组成人员结构。今年初,他们又积极推行潜力型法官到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有计划地派员到医疗机构、医疗鉴定机构进行现场学习。
以往审判任务的分配只是粗线条的“轮流派案”,无法实现“类案”与“普案”的精细化分工。为此,他们建立了配比分案机制,解开了这道比例应用题,使配比审案成为现实。据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单元负责人宋志军介绍,他目前的审判任务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自己承办的类案,约占类案总数的五成;二是指导其他成员承办的类案;三是随机分配的杂案,约占个人年内受案总数的一成,其他成员承办类案的数量相对少一点。
以“类案”为主,“普案”为辅进行配比分案,既突出了专业优势,又减少了专业法官思维趋同带来的局限性以及长期审理同类案件带来的习惯惰性,还丰富和完善了法官的审判业务知识结构,有利于复合型法官的培养。
“对案件类型化审理—梳理疑难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指导审判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交叉渐进的模式,对完善领导决策、提高队伍素质、增进审判质效产生了重要影响。
龙山法院以审判单元为龙头,广泛开展专业研讨,通过发挥精英团队的聚合效应,形成一批针对性、指导性强的调研成果。例如,在查找影响审判效率原因调查中他们发现,延长审限案件大多受到司法鉴定周期的影响。为尽量缩短鉴定周期,他们建立了统一立案、统一编号、统一办理的“三统一”的规范化管理程序,对审计、鉴定、评估等活动分别限定完成期限,加强协调督办。
2013年,该院依托专项调研成果转化的规范性措施一年内出台了7项;全年审结案件3251件,审判质效整体提升,结案率提升3.5个百分点,上诉率,发改率分别降低了7个和9个百分点。
专案专审、专人专责、专题专管,单元式审判作为专业合议庭的又一范本、审判专业化格局的又一定式,为龙山法院更加扎实践行公正司法、推进平安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人民法院报》《综治周刊》记者 郭春雨 《人民法院报》《综治周刊》通讯员 施 军 张 颖 文/图
对话新闻当事人
访谈对象:龙山区人民法院院长 张志华
《人民法院报》《综治周刊》记 者 郭春雨
《人民法院报》《综治周刊》通讯员 王勇军 张颖
整合司法资源 提升审判质效
综治周刊:龙山法院审判专业化建设已开展将近两年,目前情况如何?
张志华:专业化审判模式是龙山法院司法方式改革的一项探索。2012年以来,我们结合案件情况和审判实际,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步骤,先后设立了五个审判单元,分别集中审理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疗损害、土地权属纠纷、房屋征收补偿案件,并采用多种途径科学设定确立专业分工的依据,努力实现常规审判与专业化审判模式有机融合。我们将每个审判单元编制设为3至5人,同类案件实行审判单元负责人制,综合案件实行庭长负责制。这种不纯粹的专业合议庭形式,操作方便灵活,在统一裁判或调解尺度、提高法律文书质量、缩短审理期限等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效率方面的成效明显。
综治周刊:为什么选择上述五类案件实行“专案专审”?
张志华:2012年,辽源中院提出“争创全省一流法院”工作目标,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针对全院工作开展了大调研、大查摆、大整改活动。通过对上诉率、发改率等质效指标的分析发现:近几年上述五类案件数量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25%至30%,息诉服判率相对较低;其中医疗损害和土地权属纠纷的数量虽不是很多,但是专业性强,化解难度大。相同类型案件裁判尺度不统一的问题、一些专业要素明显的案件如何进行专业化解构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问题倒逼改革,因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革新除弊的探索,推行审判专业化是有效缓解这些沉疴积弊的一剂良方,设立五个审判单元便成为我们改革的破冰之举。
综治周刊:您认为推行专业化审判应遵循哪些原则?
张志华: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可行性、实用性、灵活性。推行专业化审判,一方面要符合本土特征,它受到法院人力、财力、案件等多方面的制约,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另一方面要注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以司法技艺的专业化提高法官司法能力上来;另外,应根据需求变化实行动态调整,对收案数量的规律及案件性质准确研判,如果某一类型案件明显呈上升或下降趋势,要适时转变观念,调整人员配备。否则就可能导致个别法官案多案少、忙闲不均。
综治周刊:审判单元的人才梯队配置,对促进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起了哪些作用?
张志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2013年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进法院队伍“三化”建设,并指出:基层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认为,专业化审判不仅是将司法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最具专业优势的法官针对专门案件开展精细化审判,同时也为“三化”建设提供了平台。我们将人才梯队建设与审判单元建设有机统一,建立一套动态的人才考察、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采取“薪火相传”的教育模式,通过体验锻炼、带教学习、系统培训、渐进引导、督导实践等五个循序渐进的教育培养措施,充分发挥资深法官的传、教、帮、带作用,强化资深法官的扶持培养责任。我们通过多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来完善专业化审判这一模式,有利于促进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提升审判质效,促进司法公正的目标。
走专业化之路 加快争创步伐
近日,龙山区人民法院在安排2014年工作时,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走专业化之路,加快“争创全省一流法院”步伐,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
在发挥审判职能上再上新水平。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黄、赌、毒”、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网络诈骗等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深化诉调对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依法审理好涉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案件,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和示范等功能,积极参与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公开审判、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方式,持续推进司法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
在推进公正司法上再上新水平。通过“三三一”的审判管理模式,完善审判管理。狠抓均衡结案,改变年底突击结案的不良习惯。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全年结案均衡度达到0.75,确保年底结案率达到95%,确保调撤率达到70%,确保上诉和重审、改判率下降10个百分点,确保各项审判指标达到全市法院平均值以上。加快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全过程做到严格执法、全方位坚持公正司法、全领域推进阳光执法。坚守法律底线和公正底线,办案不出错、审限不超时,在刑事、民商事、行政等各个审判领域都要坚决防止冤假错案,决不允许对群众的司法诉求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在践行司法为民上再上新水平。进一步完善涉及妇女儿童、企业职工、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权益保障机制,构筑保护民生权益的司法防线。认真解决立案难、执行难、涉诉信访化解难等问题,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得到纠正。
在树立司法公信上再上新水平。把“依法服务大局、和谐司法为民、严格司法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作为深化司法公信建设的主体要素和关键点,树立司法公信“一盘棋”意识,在立案、审判和执行环节上,进一步形成一体化运作的浓厚氛围和整体合力。
在深化法院改革上再上新水平。实行分工明确、配合有力的领导负责制,以服务中心工作、队伍建设、三大平台建设、大调解、审判管理、安全保卫六条线为内容,每名副院长负责一条线、其他副院长在分管范围内配合,增强班子整体合力,形成与专业审判、专业管理呼应的立体管理模式,指导和创新审判和管理工作。着力打造特色审判品牌,总结五个专业合议庭审判的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院情的专业审判路子。
在建设过硬队伍上再上新水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法院队伍。
近日,《人民法院报》对该院的这一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本报现予以转载,以期全市基层法院在加快专业化步伐、早日实现“全省一流法院”争创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进程中有所借鉴。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人民法院地处该市中心,257平方公里辖区内20个镇办、33万人口的审执工作,呈现案件案情复杂、案多人少、化解难度大、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传统的审判运行机制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形势、新问题的需要,加之存在审判力量有限、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为此,该院因势利导、量体裁衣,积极探索“审判专业化、法官专家化、管理专题化”的工作方向,通过整合审判资源、加强综合治理,缓解案多人少压力,提高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树立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龙山法院交通事故审判单元负责人李文东正在进行诉前调解
土地纠纷审判单元负责人陈淑娟向村委会了解有关案情
专案专审:
单元式审判,创设“私人订制”
“如何将有限的审判力量转化为高效的战斗力?”龙山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困中求变,将目光落到推行案件分类审判机制上。如何布局?是设立独立建制的专业法庭还是专业合议庭?摸准石头才能过河。
基于类型案件量不是很大、案件处理复杂程度不同、法官工作量要均衡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他们在综合庭内部组建了人员相对固定的审判单元,对类案“专案专审”。
龙山法院院长张志华在介绍单元式审判创设缘起之时,这样说:“专业法庭投入大、牵扯多,类型案件易受经济政策影响,架构一经固定,不易及时适应变数;纯粹的专业合议庭,又因类案数量不等,势必造成法官忙闲不均,而且专业化法官长期集中审理类案,导致知识结构单一化,容易形成人才断层。所以,我们‘私人订制’了这种随案件可拆可并的审判单元形式。”
司机小林违反交通规则将路人撞倒,造成对方腿骨骨折。显然小林要负全责。双方对事实和证据无异议。按常理,成功调解的可能性很大。出人意料的是双方就精神抚慰金的赔偿产生分歧,各自态度强硬,不肯让步,甚至怀疑法官没有一碗水端平。
原来,这都是“同案不同判”惹的祸。在专案专审之前,各承办法官在精神抚慰金的赔偿上没有统一标准,又恰巧双方当事人“打听”到了不同的结果。据该院专项调研发现,类似问题从2011年以来达到了5起。
2012年7月,类型案件数量位居榜首的交通事故审判单元诞生。它隶属于以往审理这类案件最多的郊区法庭。庭长李文东成为这一审判单元的负责人。
新的审判单元在法律框架内将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同类案件只需对号入座,即可一目了然。如此一来,调解易于成功,判决易于接受,节省了审判资源。李文东自信地说:“以前审理不同类型案件,总是不得闲。专案专审后我感觉工作游刃有余,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最重要的是当事人感受到了公平正义。”据了解,交通事故案件平均审限已由过去78天,缩短到42天,上诉率由47%下降到12%。调解率达73%,自动履行率在九成以上,息判服诉率100%。
审判单元还以其专业优势,在辽源市“十位一体”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设立了“巡回法庭”,并在“十位一体”的联动框架内逐步形成了先行调解、介入确认、诉前保全、诉讼跟进及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该中心负责人介绍:“巡回法庭为我们提供法律咨询4000多次、协助调解纠纷2400多件,双方当事人立等可取经法院确认效力的《民事调解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以交通事故审判单元为范本,该院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土地流转和房屋拆迁案件审判单元相继成立。简化诉讼模式,提前介入纠纷,与相关部门开展诉调联动……因为专案专审,审判质效提升了,因为尺度统一,群众满意度提升了,审判单元以其高度成熟的职业优势赢得了社会的信赖,为辖区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发挥出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专人专责:
梯队式配置,培育精英团队
审判专业化的根基在于法官对专业理论的精通和工作技巧的娴熟,具有专业特色的审判团队是激发审判专业化旺盛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在初始配置人员时,该院班子便煞费苦心。他们区分专家型、潜力型、储备型人才,并均衡分布到各审判单元。
专家型法官是审判单元的负责人,是领军人;潜力型法官是接班人,储备型是后备军,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参谋和助手,在类案范围内接受负责人的指挥。
专人专责是单元式审判的灵魂所在。“专人”,可以统一司法尺度,判调结果令人信服。“专责”,能够倒逼法官潜心研究专业,注重积累经验,总结发掘案件的规律和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
实践证明,“因人定位、因才赋责”,既为专家型法官提供了明确的钻研领域,促其形成独特的工作方法,也为潜力型法官向专家型法官转变和储备型人才的发展进步提供广阔的锻炼平台。
“专家型”法官王贺具有多年审判经验,现在是医患纠纷审判单元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她颇为感慨:“相对于其他民事纠纷,医患纠纷多涉及人身伤亡,诉讼标的额大,对立情绪严重。往往是患者有患者的苦痛、医院有医院的苦衷,审理时还存在法律适用、责任认定、鉴定采信、矛盾化解“四难”问题,压力之下我们就得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琢磨最恰当的工作方法。”
2013年7月,郝某夫妇将患肠梗阻的83岁老父亲,送往市中心医院就诊。手术后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夫妇认为是医院未考虑年事高等因素草率手术所致,于是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法庭,并提出38万余元的赔偿请求。医院则坚持认为,救治患者的诊疗行为无过错,不同意支付赔偿金,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王贺一方面反复耐心地释法明理,让原告认识到自己诉求过高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多次与医院沟通,为他们讲明未尽告知义务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进而讲社会、讲人道、讲医患关系,情法相融,耐心做调解工作。最终,纠纷圆满解决。
“王法官总能很快地把握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找到化解矛盾的最佳突破口。她独具特色的勤、公、实、细、诚五字工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法官小陈钦佩地说。
专人专责,梯队配置,实现了法官职业培训水平、案件审判质效、审判精英团队素质的“三项提升”。据统计,各审判单元成立以来,共审结案件637件,人均办案119件,无一错案、无一信访,上诉率、发改率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
专题专管:
集约式重组,完善运行机制
比尔马瑞特说过:差错发生在细节,成功取决于系统。推行单元式审判,是审判格局的再构,是更为精细化和系统化的流程管理,自然少不了必要的制度跟进与支撑。
以专案专审、专人专责为核心,该院依托于审判单元人员梯次分布,进行了人才动态交流、案件承办量配比、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题探索。
流水不腐在于“活”。实行梯队人员动态交流,既能预防审判单元利益的“小团体化”,也能激发法官的工作活力和热情。他们根据案件态势变化,在确保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上,或平行、或交叉作定期局部轮岗调整。而储备型法官因审判实践尚短、社会阅历不足,成为重点交流对象。
他们确定了“走出去、请进来”方针,促进了外部专业力量的加盟。在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时,他们专门吸收相关专业人员,拓展审判单元组成人员结构。今年初,他们又积极推行潜力型法官到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有计划地派员到医疗机构、医疗鉴定机构进行现场学习。
以往审判任务的分配只是粗线条的“轮流派案”,无法实现“类案”与“普案”的精细化分工。为此,他们建立了配比分案机制,解开了这道比例应用题,使配比审案成为现实。据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单元负责人宋志军介绍,他目前的审判任务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自己承办的类案,约占类案总数的五成;二是指导其他成员承办的类案;三是随机分配的杂案,约占个人年内受案总数的一成,其他成员承办类案的数量相对少一点。
以“类案”为主,“普案”为辅进行配比分案,既突出了专业优势,又减少了专业法官思维趋同带来的局限性以及长期审理同类案件带来的习惯惰性,还丰富和完善了法官的审判业务知识结构,有利于复合型法官的培养。
“对案件类型化审理—梳理疑难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指导审判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交叉渐进的模式,对完善领导决策、提高队伍素质、增进审判质效产生了重要影响。
龙山法院以审判单元为龙头,广泛开展专业研讨,通过发挥精英团队的聚合效应,形成一批针对性、指导性强的调研成果。例如,在查找影响审判效率原因调查中他们发现,延长审限案件大多受到司法鉴定周期的影响。为尽量缩短鉴定周期,他们建立了统一立案、统一编号、统一办理的“三统一”的规范化管理程序,对审计、鉴定、评估等活动分别限定完成期限,加强协调督办。
2013年,该院依托专项调研成果转化的规范性措施一年内出台了7项;全年审结案件3251件,审判质效整体提升,结案率提升3.5个百分点,上诉率,发改率分别降低了7个和9个百分点。
专案专审、专人专责、专题专管,单元式审判作为专业合议庭的又一范本、审判专业化格局的又一定式,为龙山法院更加扎实践行公正司法、推进平安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人民法院报》《综治周刊》记者 郭春雨 《人民法院报》《综治周刊》通讯员 施 军 张 颖 文/图
对话新闻当事人
访谈对象:龙山区人民法院院长 张志华
《人民法院报》《综治周刊》记 者 郭春雨
《人民法院报》《综治周刊》通讯员 王勇军 张颖
整合司法资源 提升审判质效
综治周刊:龙山法院审判专业化建设已开展将近两年,目前情况如何?
张志华:专业化审判模式是龙山法院司法方式改革的一项探索。2012年以来,我们结合案件情况和审判实际,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步骤,先后设立了五个审判单元,分别集中审理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疗损害、土地权属纠纷、房屋征收补偿案件,并采用多种途径科学设定确立专业分工的依据,努力实现常规审判与专业化审判模式有机融合。我们将每个审判单元编制设为3至5人,同类案件实行审判单元负责人制,综合案件实行庭长负责制。这种不纯粹的专业合议庭形式,操作方便灵活,在统一裁判或调解尺度、提高法律文书质量、缩短审理期限等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效率方面的成效明显。
综治周刊:为什么选择上述五类案件实行“专案专审”?
张志华:2012年,辽源中院提出“争创全省一流法院”工作目标,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针对全院工作开展了大调研、大查摆、大整改活动。通过对上诉率、发改率等质效指标的分析发现:近几年上述五类案件数量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25%至30%,息诉服判率相对较低;其中医疗损害和土地权属纠纷的数量虽不是很多,但是专业性强,化解难度大。相同类型案件裁判尺度不统一的问题、一些专业要素明显的案件如何进行专业化解构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问题倒逼改革,因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革新除弊的探索,推行审判专业化是有效缓解这些沉疴积弊的一剂良方,设立五个审判单元便成为我们改革的破冰之举。
综治周刊:您认为推行专业化审判应遵循哪些原则?
张志华: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可行性、实用性、灵活性。推行专业化审判,一方面要符合本土特征,它受到法院人力、财力、案件等多方面的制约,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另一方面要注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以司法技艺的专业化提高法官司法能力上来;另外,应根据需求变化实行动态调整,对收案数量的规律及案件性质准确研判,如果某一类型案件明显呈上升或下降趋势,要适时转变观念,调整人员配备。否则就可能导致个别法官案多案少、忙闲不均。
综治周刊:审判单元的人才梯队配置,对促进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起了哪些作用?
张志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2013年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进法院队伍“三化”建设,并指出:基层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认为,专业化审判不仅是将司法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最具专业优势的法官针对专门案件开展精细化审判,同时也为“三化”建设提供了平台。我们将人才梯队建设与审判单元建设有机统一,建立一套动态的人才考察、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采取“薪火相传”的教育模式,通过体验锻炼、带教学习、系统培训、渐进引导、督导实践等五个循序渐进的教育培养措施,充分发挥资深法官的传、教、帮、带作用,强化资深法官的扶持培养责任。我们通过多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举措来完善专业化审判这一模式,有利于促进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提升审判质效,促进司法公正的目标。
走专业化之路 加快争创步伐
近日,龙山区人民法院在安排2014年工作时,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走专业化之路,加快“争创全省一流法院”步伐,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
在发挥审判职能上再上新水平。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黄、赌、毒”、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网络诈骗等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深化诉调对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依法审理好涉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案件,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和示范等功能,积极参与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公开审判、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方式,持续推进司法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
在推进公正司法上再上新水平。通过“三三一”的审判管理模式,完善审判管理。狠抓均衡结案,改变年底突击结案的不良习惯。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全年结案均衡度达到0.75,确保年底结案率达到95%,确保调撤率达到70%,确保上诉和重审、改判率下降10个百分点,确保各项审判指标达到全市法院平均值以上。加快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全过程做到严格执法、全方位坚持公正司法、全领域推进阳光执法。坚守法律底线和公正底线,办案不出错、审限不超时,在刑事、民商事、行政等各个审判领域都要坚决防止冤假错案,决不允许对群众的司法诉求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在践行司法为民上再上新水平。进一步完善涉及妇女儿童、企业职工、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权益保障机制,构筑保护民生权益的司法防线。认真解决立案难、执行难、涉诉信访化解难等问题,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得到纠正。
在树立司法公信上再上新水平。把“依法服务大局、和谐司法为民、严格司法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作为深化司法公信建设的主体要素和关键点,树立司法公信“一盘棋”意识,在立案、审判和执行环节上,进一步形成一体化运作的浓厚氛围和整体合力。
在深化法院改革上再上新水平。实行分工明确、配合有力的领导负责制,以服务中心工作、队伍建设、三大平台建设、大调解、审判管理、安全保卫六条线为内容,每名副院长负责一条线、其他副院长在分管范围内配合,增强班子整体合力,形成与专业审判、专业管理呼应的立体管理模式,指导和创新审判和管理工作。着力打造特色审判品牌,总结五个专业合议庭审判的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院情的专业审判路子。
在建设过硬队伍上再上新水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快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法院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