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答卷诠释“煤城”奋进力量

脱贫答卷诠释“煤城”奋进力量
——辽源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赵蓓蓓 庞智源


    寒冬时节,放眼辽源市及各县(区)脱贫“战场”,一幅幅生动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一间间新居整洁靓丽,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个个产业蓬勃发展,一张张笑脸如阳光般绽放……
    今年以来,辽源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为主线,做足绣花功夫,圆满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
    坚持政治导向
    压紧靠实脱贫攻坚责任
    辽源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程做到知责、明责、尽责、落责。
    全方位落实攻坚责任。严格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要求,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与县(区)党委、政府分别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
    全覆盖开展包保帮扶。扎实开展党政主要领导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实现了对全市未退出贫困村遍访的全覆盖;党政分管领导、市级包保领导深入基层调研200余次,实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各包保部门采取走访慰问、资金帮扶等举措,开展帮扶行动340余次,认真履行了包保帮扶职责。
    多角度加强队伍建设。新组建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限期开展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曝光腐败和作风问题13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2人、诫勉3人、约谈15人。2019年,全市12名基层扶贫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68名同志、3个基层组织获得省脱贫攻坚奖、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嘉奖。
    坚持产业引领
    为脱贫致富出“良策”
    秋收过后,东辽县境内多处大棚承载了更多脱贫希望。
    走进东辽县渭津镇大榆村大球盖菇种植扶贫项目基地,15栋种植大棚里,喷洒机器正在为种下的菌菇浇水。
    村党支部书记胡宝才告诉记者:“今年大棚刚建好,等到明年就可以给全镇的贫困户分红了。”
    据了解,大球盖菇种植项目从今年9月份开工,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建设,10月15日建成,单棚面积400平方米。目前种植的大球盖菇还没有发芽,每天浇水20至40分钟,依托东骏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熟技术,明年全镇贫困户都可以获得分红款。
    在辽源市,像大球盖菇种植项目这样的扶贫产业还有很多。
    近两年,辽源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充分立足资源禀赋,加大投入力度,走出一条“以贫困户为主体,以脱贫增收为目标,政府驱动、龙头带动、市场推动”的扶贫产业就业发展新路。
    制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强化贫困户与项目利益联结,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保障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围绕电商、光伏、乡村旅游服务业及农业特色产业,共投入扶贫资金1933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9个,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12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3498人次。种植业方面,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依托正旭菌业、东峻科技等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合同、保底收购等方式,实现了企业盈利、地方发展、贫困户脱贫的三方共赢。养殖业方面,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政企联动模式,东辽县众联农业发展公司年存栏72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扶贫项目新建成3个养殖场,全部投产,在2016年以来为全县贫困人口分红1160万元基础上,2019年计划分红300余万元;东丰县横道河镇入股腾祥牧业公司养猪项目,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带动贫困户116户240人,户均年收益可达1300余元;龙山区达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鸡项目,每年按投入扶贫资金总额8%的标准用于补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6人。纺织袜业方面,采取“小商品加工+转移就业+贫困户”转移就业模式,依托东北袜业园,积极引导企业驻村建厂,把生产链条延伸到贫困村,就地促进劳动力转移,贫困人口分红,带动就业50人,人均月工资达2000元以上。农村电商方面,新建孵化基地1个,村级电子商务中心站7个。累计建设电商孵化基地2个、村级电子商务中心站98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60人。消费扶贫方面,积极开展第一书记代言贫困村产品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市县两级政府采购向贫困人口倾斜,帮助贫困户销售大米、木耳、鸡蛋等农副产品,促进贫困人口增收。
    坚持精准导向
    推动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在东辽县渭津镇大榆村1组贫困户赵家星、赵家堡兄弟俩的家,红色的砖瓦,崭新的墙面和门窗让人眼前一亮。
    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2岁的赵家星卧病在床,全靠弟弟照顾。
    弟弟赵家宝告诉记者:“今年9月,我们住进了40平方米的砖瓦房,都是村里给联系的施工队儿,再不用愁冬天挨冻了,现在每个月有300多元的低保,一年还有1000多元的分红,日子越来越好了。”
    在住房安全保障上,辽源市为4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其中危房改造84户、彩钢房重建340户、无房户5户,全部实现入住。
    今年,辽源市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基本要求、底线任务,认真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和综合保障等行业扶贫政策。
    在义务教育保障上,认真落实“五免五助一奖一贷”等政策,具备上学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全部就学,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全覆盖;认真落实“雨露计划”,全年为190人发放补助金28.5万元,累计发放156.9万元;全面改薄强弱,累计投入资金3.14亿元,为10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校园校舍等基础设施、购置教学仪器和设备。
    在基本医疗保障上,构筑“五道防线”,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率、参合率等“四个百分百”;完善看病“120”、服务“111”等“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新增4家诊疗定点机构,目前,全市大病兜底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已达54家,推动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治疗费用达2111.48万元,个人自付217.35万元,占10.29%。
    在饮水安全保障上,对工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立行立改,对排查出的部分贫困户水质、水量不达标、取水距离远等问题,采取打深水井、消毒灭菌、集中供水等办法,全部解决。
    在政策兜底保障上,实行“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将农村低保标准由3700元提高到3900元,实现了贫困人口达到低保标准的应纳尽纳;坚持实施“五点双享两救助”政策,“到龄一人、纳入一人”,目前共有4222人领取了养老金。
    在金融扶贫上,新发放小额信贷322万元,截至10月底,户贷率达到5.35%,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无逾期情况发生。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96.74万元。
    (转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