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老汉巡河

臧老汉巡河
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影报道

臧老汉将捡拾的垃圾装入方便袋里,由老伴儿用吊绳拉上岸。

臧老汉在河道里捡拾垃圾。


    臧老汉名叫臧志军,今年64岁,是龙山区康宁社区的巡河保洁员,负责康宁社区辖区内仙人河中兴桥至革新桥段的日常保洁工作,因为他每天都出现在河道捡拾垃圾,风雨无阻,时间一久,熟悉他的人都唤他臧老汉。
    进入冬季,天亮得晚,臧老汉将他的作息时间调整到7点30分到岗,这就需要老伴儿王淑兰早上6点之前把饭菜做好,把一天工作的“行头”备好——铁锹、装垃圾的方便袋、靴子、手套、绳索、吊绳……老伴儿王淑兰属于“义工”,臧老汉在河道里捡垃圾时,老伴儿王淑兰在河堤上帮忙“瞭望”:“再往前走两步,那有一个纸盒。”“在你左前方5米左右的地方有塑料袋。”随着王淑兰一道道“指令”,臧老汉捡拾垃圾精准高效。臧老汉说,一般情况下,一天巡河两次,每次都要在河道里走上两个小时左右,自己将河里的垃圾捡拾后装在方便袋里,然后老伴儿用吊绳将垃圾拉上岸,再送到附近的垃圾箱。如果河堤人行道上有宠物的排泄物,王淑兰就用铁锹铲起来,一并投到垃圾箱里,即便这不是她分内的活儿。看着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老两口儿,记者估摸,这准是一对平日里互敬互爱的模范夫妻。
    “心里头成天惦念的就是如何让仙人河里外干净,铲两锹也不费啥力气,都习惯了。”王淑兰把自己给老伴儿当助手的事儿说得轻描淡写。“其实,俺也帮不上啥忙,就是怕老头子一个人在河道里捡垃圾有闪失,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为了方便下河捡垃圾,当初市水利局在中兴桥边上放置了一个铁梯子,可没用上几天,就被别人“拿”走了。臧老汉说,现在下河、上岸用的是自制绳索,从桥上到河下足有三四米高,每天爬上爬下挺不方便,胳膊腿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是常有的,好在人“皮实”,不当一回事儿。说起梯子丢了的事,臧老汉还是有些耿耿于怀。
    王淑兰说,当初老伴儿一个人巡河,自己独自在家,除了看电视也没什么事做,心想不如陪老头子一块巡河。当看到60多岁的老伴儿弯腰捡垃圾,然后往岸上扔,两个小时的时间要重复上百次,年轻人都吃不消。尤其是上下河没有梯子,巡完一次河,老头子都累得气喘吁吁,心里别提多心疼了。于是,自己就像现在这样,每天都和老伴儿一起上下班。
    臧老汉告诉记者,老两口儿从农村迁到城里,没有什么收入,社区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工作岗位,虽说工资不高,对自己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臧老汉常说,咱是从农村来的,做啥事都要守本分。用王淑兰的话说,臧老汉是属牛马的,干活儿的命,要是一天不到河里捡垃圾,胳膊腿就难受。今年七八月份下大雨,河道里下不去人,臧老汉就在河边遛,急得直跺脚。河水一退,他就深一脚浅一脚地下到河里捡垃圾。那几天,每天都能捡到二三百斤的垃圾,造得跟个泥人儿似的。对于仙人河的蝶变,臧老汉最有发言权:“从最初的臭气熏天,到现在的水清鱼欢,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岸边的老百姓一般都不忍心再往河里倒垃圾了。我还听社区的工作人员兴高采烈地说起现在的仙人河,经常被国家和省里的领导表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挺有价值。”每当这个时候,臧老汉总是眯着眼呵呵笑,那样子就像个孩子拾了宝贝似的,可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