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向往,我们的目标
人民的向往,我们的目标
——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述评
《吉林日报》记者 栾哲 赵广欣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画卷,波澜壮阔。
画卷之中,有一抹浓郁且温暖的底色,凝聚民意,浸润民心。
在这抹底色上,我们看到——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今天的吉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创造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民生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姓“钱袋子”,幸福“大篓子”。
对百姓来说,“钱袋子”越鼓,生活越有保障。如何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能够享有更大的就业平台,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现如今,我省就业渠道更加多样,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一项项改革的红利正在惠及每一位劳动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民生就要稳就业。《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人才18条”政策及“1+3”配套实施细则……我省不断打出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组合拳。
今年毕业季来临之际,长春工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姜颜彬收到了好消息,此前只在国内部分重点高校招收员工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向省内普通高校的学子们敞开了怀抱。他也因此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
“红利”释放,百姓受益。
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1.16万人,完成年计划60.46%;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31万人,完成年计划52.5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4万人,完成年计划54.8%。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越来越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如甘露般浇灌着创业者的心田。
家住敦化市雁鸣湖镇腰甸村的王丽梅,两年前和爱人搬进了新家。这让身患残疾的两口子开心不已。
“原来是个土房,去年盖了这个房子,一分钱我们也没花。高低柜这些,还有卫生间这些都是残联给整的。有自己的家了,很开心。”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真金白银投入是硬道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是“指南针”的重要指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增财力的7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
一笔笔真金白银按时拨付,让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构筑起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
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47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2元,同比增长7.1%。
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居民收入稳稳跑赢GDP。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并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2016年1月,我省打响了脱贫攻坚第一战。
9.27万名党政干部,走进全省所有贫困村、所有贫困户对接扶贫任务,落实脱贫计划。
3年来,持续深入的脱贫攻坚战,照亮了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
初秋的傍晚,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的游客接待中心,飘出阵阵香气。
64岁的康顺今正在跟老伴儿一起精心烹制“江米鸡”。经过3个小时的小火慢炖,鲜香糯滑的“江米鸡”进了游客的肚,150元现金也进了康顺今的腰包。
2018年,“江米鸡”这道美味佳肴就让曾经的贫困户康顺今挣了1.2万元。
与康顺今一样,凭借特色美食、特色民风、特色村貌,以及原生态的自然美景,水南村的所有贫困户都摘掉了穷帽子。
截至2018年末,我省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已宣布摘帽3个。贫困村从1489个减少到223个;农村贫困人口从70万人减少到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9%下降至0.5%。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78岁的石岘镇河北村村民全光国2017年因骨折住院治疗,医疗费2.8万元,在享受医疗政策后,他自己仅花费了4000元左右。
长春市的低保户魏伟2015年被诊断为尿毒症后,每月近2000元的透析费让他很是犯难。纳入低保后,不仅每个月可以领取低保金,还能享受尿毒症免费透析政策所带来的益处。
让老百姓能看病、看得起病,始终是省委、省政府牵挂的重大民生问题。
近几年,我省启动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经过探索实践,已全面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异地就医任务。目前,我省已与全国所有省份、上万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直接结算率、费用清算、预付金结算等工作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惠民利民政策接连不断,民生改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铿锵承诺,温暖亿万群众心田。随着我省社会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保障待遇,不断优化和改善了生活,已经把梦想一步一步化为现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秋风席席,清爽怡人。
在长春市南关区民康街道九圣祠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闫英正在悠闲地做着温玉理疗。“在社区,能理疗、能打球、能跳舞,晚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闫英很满足。
在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河西村老年托养所,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正在院子里打扫卫生、侍弄花草,托养所内的老人们则在一旁散步,尽享一派田园风光。
最美不过夕阳红。养老产业,情牵百姓。
近年来,我省坚持养老产业、养老事业双轮驱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设日间照料中心1878个,实现全省覆盖;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6个。同时,为加快发展城乡同步、服务同质的养老服务,全省有效整合部门资源,将政策、资金、项目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人民的心声与期待永远是施政所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振兴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从来都是一个动态指标。钱包鼓了,分配能否更公平些?吃饱穿暖了,天能否更蓝,水能否更清些?有学上了,教育资源布局能否更均衡些?
顺应百姓新期待,我省不断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今年6月,我省出台《关于推进全要素民生保障标准化的指导意见》——
教育惠民方面,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
就业和收入方面,要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动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
社会保障方面,要健全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脱贫攻坚方面,要动员全省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健康吉林方面,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公共服务方面,要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向薄弱环节倾斜,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
一个个惠民清单被极速书写,一个个民生短板在加速补齐。
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这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
吉林,正在倾情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吉林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吉林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转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