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好步 开好局

东辽县:县域经济增后劲
西安区:经济建设踏新程

    本报讯(记者 李志民)今年,东辽县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坚持以存量带增量,全力加快开发区建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结构优化、产业聚集,坚持引智、引资,实现辽白经济走廊的新突破,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加大主导产业培育,积极推进辽白经济走廊建设。县政府出台措施,进一步整合、优化汽车零部件、建筑工程机械和蛋品综合开发利用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上下游企业,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他们依据全县区域特色,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科学规划功能布局,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对闲置地块、停产企业实施“腾笼换鸟”,化存量为增量,变资源为效益。以辽西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深度谋划仓储物流、餐饮娱乐等项目,进一步提高区域承载能力,为提档进位奠定基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转变招商引资方式,通过委托各地商会招商、实行小分队招商、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等方式,确保招商引资务实高效。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投资领域,积极谋划、筛选、储备和建设一批对跨越发展、财源培植、企业培育等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实施强化包保责任,加强跟踪服务等,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以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投产达效一批、清理整合一批、扩能技改一批、科技提升一批、储备谋划一批。2014年,全县谋划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91个,推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
    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深入强化优质税源的引进、管控和培植。不断强化银企对接,破除企业资金瓶颈。鼓励民间投资,鼓励一些有条件的项目实行BT或BOT建设。切实抓好地方融资平台建设,争取更多的金融资金支持。

    本报讯 新春伊始,西安区纵深实施“4+1”发展战略,主动打造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抢抓项目建设的新机遇、开拓园区建设的新局面,奏响了属于西安区经济发展的新乐章。
    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形成梯次滚动发展格局。力争道源建材、旧物市场改造等新建项目早日开工;力促中意科技园、龙泉春城等重大项目复工建设;推动隆盛源、佳德碳纤维等续建项目建成投产,聚源重型、希玛微藻DHA等建成项目要达产达效。另外,西安区还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进同行业“扎堆”聚合。依托聚源重型、隆盛源等企业,积极引进煤矿设备和非煤矿山设备等配套项目,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矿山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依托希玛薇藻DHA项目科技优势,抢占健康产业高端市场;抓住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有利契机,形成全市重要的建筑建材供应市场;努力提升碳纤维制品的科技含量,推进新材料产业升级。
    农村经济是西安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西安区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玉米“高光效”种植新技术,发展棚膜经济和牧业经济,力争新增棚膜100亩,积极争取国家畜牧业扶持资金,抓好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农业示范社项目;推动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加快夏兴生态农业种养基地建设;促进失地、返乡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等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收益。
    现代服务业是西安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商贸物流发展中,西安区依托富国新村、阳光新城等居民新区,引进相应的配套服务项目,不断推进仙城城市综合体、汽车4S店等项目实施,完善仙城大街核心商圈建设,继续加快浩然仓储、宝都现代物流等项目发展进程,不断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在文化旅游业的建设中,西安区继续依托矿山公园、湿地公园、薰衣草庄园等重大项目,开发文化旅游线路,加快凯旋王国游乐场项目进程,力争早日开放运营,深度挖掘“民俗泥塑”、“百年龙泉”等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融合。 (盛妍妍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