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向教师致敬!

教师节,向教师致敬!


  核心阅读: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如约而至。在每年的这一天里,我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与感激之情。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包涵了教书和育人两项重要工作,他们不仅要传授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也要为他们的人生成长作出良好的辅导和指引。
    教育是国家大计。教育不仅仅是为国家培育人才,更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正确引导人生价值观、凝聚民众向心力,从而让国家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等重任。在新时代,教育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在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工作精华的同时,不断改进,以更新更好的方式和方法让一批又一批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品德、茁壮成长。




    好教师离不开自我约束与提高


    教育是需要不断发展进步的,但无论教育的方式和方针如何改变,都影响不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如果说教育的根本在于传承知识和培养品德,那么在教育行业的所有环节中,教师都是最直接面对学生的人群,他们用专业知识为学生传播知识、他们以自身品德和操守教导学生如何为人。一名称职的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成才,一名优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人;而不称职的教师,不仅耽误了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生阶段,甚至可能对学生的一生都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说,不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如何,教师所应具备的学识和品德都是不可或缺,也不容打折扣的。
    任何行业的组成人员都有可能是良莠不齐的,教育事业也同样如此。但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所以造成的影响也会格外恶劣,也更让人无法容忍。学术造假、体罚学生、差别对待学生……还有让家长感到最为可怕——某些潜藏于教育体系内的色魔!网络使信息高度发达,也让那些隐于教育行业中的害群之马无所遁形。但也让这些人的负面影响迅速扩散,恶化了教师行业的整体形象,也让家长们和学生对学校和教师有了一些不信任。家长的这份不信任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怕被神经过敏的家长指责而放任学生,不敢严管,更让家长变得疑神疑鬼,风吹草动就可能行为过激地去学校闹、去教育部门告状。
    部分教师的行为影响着整个教育行业的群体形象,这也是教师行业必须坚守师德,学校和教育监管部门做到时时严查教师队伍的重要原因。严守职业操守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尚且难保严守规章,更何况那些从事教育事业的普通员工们。教师是个庞大的群体,自然也拥有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群。有些教师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人生理念贯彻始终,而有些人则只把教师当成一份谋生的工作。严守教师职业操守的教师值得人尊敬,我们不能也不该要求所有的教师拥有圣人的品格,因为大部分的教师们都只是一辈子勤勤恳恳奋斗在岗位上的普通人。但我们也要提醒那些只把当教师作为谋生手段的人们: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中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那么在面临诱惑和抉择时,就很难保证不会犯错。
    人生的路上选择和诱惑是很多的,教师这个行业同样如此。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当面对家长递上来的红包请老师多关照时,真的能做到一直坚定地拒绝吗?当一直乖巧听话、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和总是顽皮捣蛋、成绩不佳的学生发生争执时,真的能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吗?当某学生屡教不改,不听老师的教导时,能忍住不体罚学生,愿意正确引导、做到有教无类吗?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有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操守,这样才能在面临众多选择和诱惑时,真正持之以恒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如果把教师当成一份普通的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和其他高薪工作比起来并不算好。待遇不算高,但工作量却不小;三尺讲台不算高,肩负的责任却很重。既然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就注定了要操心劳力,要以更加严格地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要耐心、良心和责任心兼备,不仅要为学生的成绩操心,还得关心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心灵健康,要消耗大量的各人时间和精力,要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取舍……为什么牺牲如此之多,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一名教师呢?也许这正是我们尊师重道的原因,是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之处。




    教育兴则国家兴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只有做好教育,才能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人才,只有做好教育,才能保持高效且不间断地传承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素质、弘扬正能量、凝聚民众的向心力。孩子是纯洁的白纸,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的一切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环境影响,而来自学校教师的教育可以保护他们不被外部环境随意扭曲抹黑,成长为心态健康、有理想、有信念的高知识人才。所以,我们才说教育并不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开民智、扬正气,是支撑着社会的良性发展、引导着民众的价值观导向,也是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最佳阵地。
    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并不只是一句口号,教育是国家发展潜力和活力的根本体现。从历史上看,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苏联)、日本、美国等强国崛起之路,都与发达的教育体系有着密切关系。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拥有顶尖世界大学,更代表着全民基础教育的普及。这些国家的飞速发展之路充分印证了教育兴则民智启、素质高,教育强则人才出、科技强的发展规律。
    毛泽东同志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大力普及教育,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宁可放慢经济速度也要舍得投入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完成了从文盲大国向文化大国的转变,第二次是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科学论断,致力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素质教育。同时,做到全民教育质量提升和一流人才培育能力的双提高。




    支持教育需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每到教师节,从社会到学校,从网络到身边人,我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在教师节这天所有老师都是受人尊敬的灵魂工程师,但大部分老师的大半人生就和一年里的大多数日子一样平淡而忙碌。
    教育并不是项轻松的工作,老师们的工作通常是非常劳累的。学生放假还有作业,老师在寒暑假却是要安排学生下学期的学习计划,尤其是现在的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品格培养和精神成长,还有数不清的比赛、活动、报道、学习……
    他们可以批准学生的请假,却因怕耽误学生的学习不敢轻易请假;他们每天要关注一个班级甚至是几个班的学生,却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他们也有着职业病,每天呼吸着粉笔灰,会得慢性咽喉炎;他们上课要能要站满45分钟,他们坐下批改作业也许需要得更久……
    他们也许有过抱怨、有过困难,但是从没有过后悔……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去挖掘孩子们的潜力,倾听学生们的心声,操心学校的各项指标,却容易忽视这些常年隐于教室、藏身背后的身影,选择将这群人的喜怒哀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一笔带过。
    很多时候,我们给予了老师们各种期待,提出了不少要求,却忘记了教师只是他们身份的一种,他们也是家长、儿女。他们在平凡中一心一意的坚守、寻常里一点一滴的付出,所致力的事业、所创造的奇迹更加值得书写。
    老师,是在求学路上助我们奋进,人生路上帮我们前行人。我们感谢那些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教师们,他们是照亮我们前行路上的盏盏明灯。向教师致敬,只有鲜花和掌声显然远远不够。致敬教师,就要在家长的高期望、社会的高关注、学校的高要求之间找到平衡,就要在一线老师遭到误解和责难时是非分明、仗义执言,就要将尊师重教的口号落到生活保障、社会声望等实处,以此纾解他们的困惑、烦恼甚至迷茫。
    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教师是教育工作的践行者,是教育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对教育事业最好的支持,就是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点亮教育路上的一盏盏明灯。从农村私塾到村庄小学,从爱心学校到师范学院,每一位教师都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我们既要从精神上肯定老师们付出的辛劳、贡献的力量、奉献的才智,也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尊师之意、重教之心化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如此才能让广大老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好教育要做到知识和品德教育并重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种类更加精细繁杂,但宗旨仍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改变的。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想做好教育工作,传授知识和坚守品德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自身具备足够的学识,守好自己的道德底线,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反之,只重学识不重学生品德的培养,那培养出的学生本事越大可能危害就会越大;而学校如果连学生的学识都培养不好,输送给社会大批的庸才,那就是对学生和社会的不负责,学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目前,我们的教育方式主要分两种,义务教育和有偿教育。作为利国利民的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本身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国民的学识和素质,并为国家迅速地培养了大量基础性、可塑性强的基础人才,真正起到了开民智、树正风的作用。同时,以各大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定向辅助教育课程等一系列代表着“高、精、专”的有偿教育,则更拥有针对性和多样性。从四处开花的辅助教育和网络培训课程,不难看出教育行业的庞大需求量和蓬勃的发展力。但教育工作与其他行业是有所不同的,教育工作者的从业要求也不仅仅就是学识足够就可以胜任的。
    教育本身是为了传授知识,虽然利益可以推动教育行业的迅猛发展,但过于追求资源利润就会违背教育本身存在的初衷。所以,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教育机构本身,都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品德,做到学识与品德兼备。无论,是名师还是名校,失去了对自我品德的坚守,轻易被利益腐蚀,别说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教育机构自身的品牌效应也会大打折扣。就是在今年年初,中外两次教育界的丑闻就是最显著的例子。从明星高学历的名不符实,到世界级名牌大学录取名额的黑幕,这些明星和名校向利益投降,不仅导致自身价值的贬值,被曝光后也使得自身评价的降低,即使是从本身的长远利益来说这种行为也是不明智的。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