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辽县创新“百姓说事点”流动模式 打造“枫桥经验”特色版
东辽县创新“百姓说事点”流动模式 打造“枫桥经验”特色版
本报讯 近年来,东辽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厅舒兰“百姓说事点”现场会精神,大力加强“百姓说事点”建设,在人民调解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矛盾纠纷规律特点,创新开展了流动“百姓说事点”建设,努力打造“枫桥经验”东辽特色版。
以便民利民为根本,积极拓宽“百姓说事点”渠道。到固定“说事点”去调解矛盾纠纷属于被动接访、坐等说事。东辽县司法局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建立流动“百姓说事点”,变“被动”为“主动”,变“坐等”说事为“主动”找事,从拓宽“四个渠道”入手,活化了“百姓说事点”形式。
设立14台“百姓说事点流动车”集中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民意,做到招手即停,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设立35部人民调解“移动110”电话,建立“移动110百姓说事点”,制定了《人民调解移动110受案制度》,并在县司法局设立了指挥中心。在全县建立了13个乡(镇)233个村人民调解微信群,每个微信群都配有法律顾问,实现了乡(镇)、村屯微信群全覆盖。设立4个流动性法律服务专家团队在重大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敏感时期,跟随“百姓说事点”流动车深入基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以化解矛盾为目的,不断完善“百姓说事点”功能。注重矛盾纠纷调解实效性,不断强化“流动点”质量建设,使“流动点”说事功能不断得到完善。
矛盾纠纷“关口前移”。“流动点”直面当事双方,便民利民特点更加突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流动“百姓说事点”属于原始现场,直接与矛盾纠纷接轨,矛盾纠纷证据易于掌握,便于调解员做工作。矛盾双方“易于接受”。“流动点”所调解的案件突发事件、“现场直播”事件、矛盾双方在“气头”上事件比较多,只要沉下心来倾听双方申诉,就能找到矛盾纠纷最合理的解决方法。
以强化保障为手段,努力提升“百姓说事点”水平。为真正使“固定点”固定住、“流动点”活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东辽县司法局在强化保障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全面落实“以案定补”政策。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做好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实施意见》,细化了全县《流动“百姓说事点”案卷考核标准》,极大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针对“流动点”矛盾调处特点,每季度召开一次研判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流动点”人民调解员增加补助,将“以案定补”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全面实施业务培训制度。每年定期对“流动点”人民调解员实施2期业务培训,不断增强调解能力和水平。注重典型引路带动作用。大力宣传人民调解战线的先进人物,他们常年跟随“百姓说事点流动车”,参与全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带动全县流动“百姓说事点”扎实推进。
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建“百姓说事点”346个。其中,“流动说事点”50个。仅2018年,“流动点”就调解矛盾纠纷案件213件,占全年调解案件总数20%。 (王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