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

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
——市公安局东吉分局“一村一警”记事
本报记者 刘鹰 摄影报道


辅警们解决村民身边的难心事儿就跟做自家活儿一样儿。


    8月19日,连日的阴雨天气刚刚放晴,市公安局东吉分局民警和“一村一警”的驻村辅警们与晨时的阳光一道,早早地来到龙山区寿山镇热闹村4组73岁的贫困村民代秀珍家中,整理院落杂物、规划生活环境。看着一点点变得干净利落的小院儿,老人激动地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谢谢!谢谢你们……”
    今年初,以“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为重点的“一村一警”工作开展以来,东吉分局的18名驻村辅警通过系统培训后,带着如何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同时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如何在完善农村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中更好地营造和谐环境、如何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中站好群众身边第一班岗等亲民护民的问题和目标,迅速融入农村群众生活中,以探索和实践一点点精细化地解答着每个问号背后的现实答案。
    “一村一警”工作中,民警、辅警感受到自己脚下沾满的是泥土,心中沉淀下来的却是难以磨灭的警民深情。在增强农村群众防火防盗防诈骗工作中,驻村辅警在开展入户宣传的同时,更是依托农村集市人员聚集的好时机,联合周边村的辅警共同开展宣传和普法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村辅警已先后开展扫黑除恶宣传、禁毒宣传、打击非法集资宣传,防火、防汛、防盗、防骗、普及安全防范知识等活动150余次,答疑解惑村民实际问题上千人次,有效地营造出农村社会治安向更好发展的良好氛围。
    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群众的赞赏、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夯实了基础。在及时处理、协调、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工作中,驻村辅警们常是一杯白水、一把椅子、一本工作日志的将走访摸底工作进行到田间地头、家门口、炕沿儿上、心坎儿里,使一件件民事纠纷、潜在治安案件、安全隐患等问题得到解决。目前,解决基层群众之间矛盾纠纷45起,通过以案说法形式开导村民思想教育60余人次,通过常态化回访工作机制跟踪服务村民30余户,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表达诉求10余起,有效地提升了村民之间的和谐氛围。
    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拉家常”,真正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形式,使驻村民警辅警们深入了解了村情民意,强化了管辖区内各类案件事件的精细划分,更进一步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这其中,辅警们不仅留意着各自关注的重点对象动态,更是将贫困村民及需要帮助的村民建档入册,在逢年过节时提前给予慰问、在有气候变化时做到嘘寒问暖、在春播秋收时组织村民或志愿者开展互助活动。目前,18个村的每个辅警都与3至5户村民结成了“亲戚户”,大事小情间,彰显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本色。
    “一村一警”的驻村辅警们,足迹印在田间地头、身影流连于村前院后,细心关注着村民们的大事小情,总是在群众有需要时第一时间迎难而上……他们,用责任、担当、信念,努力破解着农村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着变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