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道儿跑到黑”的安立新

    开栏语:在广大农村,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深刻铭记,他们常年奋战在最基层,带领农民致富,为民办实事、解难事,推动农村发展,他们就是“农民眼中的好‘村官’”。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农民眼中的好‘村官’”系列报道,彰显他们踏实为民的情怀——


“一条道儿跑到黑”的安立新

本报记者 陈兴权


    2010年,刚刚当选为青龙村村书记的安立新,便暗下决心:“一定为村民修一条水泥路。”从此,他开始“跑路”。谁知,这一跑就是3年,直至2013年9月,当青龙村5公里水泥路全线铺装一新后,曾经的“路难行”才被永久地尘封在了村民的记忆里。
    过去,青龙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因为没有路,村民拉粮食回家,300米左右的距离需绕行大半个村子;因为没有路,秋天收粮的汽车从不进村,农民卖粮只能雇三轮车往收粮车上倒腾,致使卖粮收益每斤要扣除2分钱的短途运输费用;因为没有路,校车只能在村外河边接送学生……
    拥有一条水泥路是青龙村村民多年的梦想。
    “原来那路没个走,高低不平不说,一下雨,什么车都玩不转……俺们在白泉打车,只要说是青龙的,50块钱都没人来,现在二三十元就送。”青龙村5组李长波说。
    与村民一样,拥有一条水泥路同样是安立新的一件心事。2010年,为了缓解村民出行的燃眉之急,他在有关部门政策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从家里拿出10多万元,先期为村民修了一条沙石路。
    然而,修沙石路只是权宜之计,水泥路才能一劳永逸。常年穿行山林,靠做木材生意成名的安立新,深谙路对农民的重要、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此,他在修完沙石路之后,依然没有停下“跑路”的脚步,继续向有关部门争取修路指标。2013年9月,在安立新多次争取之下,一条平坦光亮的水泥路终于铺进了青龙村。
    家住4组的李宝山告诉记者,4组在最里面,距村口有四五里地。一到春秋两季,村口10多米宽的树安河上冰水混合,校车司机怕有危险,说啥都不进村,上学的孩子只能靠家长过河接送,费劲不说,还担心孩子等急了自己过河出现意外。现在好了,校车能直接开进村里,孩子就在家门口下车。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辆崭新的白色轿车开进了村。安立新告诉记者,这是4组的安振军今天刚买的新车,是青龙村水泥路修好后的第五辆新车。
    如今,平整的水泥路不仅让村民看着乐呵,也为村民致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已养鸡10多年徐巍对路的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过去他进饲料都是大车拉到树安河边卸下,自己再求人用“三轮子”倒腾,多花钱还费力。现在,不管什么样的货车都能开进院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