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成效 看变化 找差距 补短板
问成效 看变化 找差距 补短板
我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建设现场会
8月8日至9日,市领导现场观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图为市领导在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观摩。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报讯(记者 王茵)8月8日至9日,市委书记柴伟、市长孙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兆宇率队,利用一天半时间,深入东丰县、东辽县、龙山区、西安区12个村,现场观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并召开工作推进会,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得实不实、乡村面貌是否有改变、群众是否认可,现场观摩过程中,市领导一行从公路沿线到山脚下、沟塘里,走村入户,听汇报、看现场、与村民沟通交流。柴伟嘱咐村书记及随行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督促为自觉,让村民自己动手改变乡村面貌、改善生活环境。
推进乡村振兴,项目是支撑、产业是基础、核心是致富。在各县(区),柴伟一行深入村办企业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询问了解项目谋划、企业生产经营、村集体经济来源等情况。他强调,要立足自身条件谋划项目、打造产业,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村民走向富裕,才能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特色小镇究竟有哪些特色、运营模式是什么、效益好不好,还有哪些思考和想法,围绕这些问题,柴伟认真听取镇村书记工作汇报,了解工商资本下乡、城乡要素互动和一、二、三产融合等情况。他强调,要结合自身优势,坚持在谋划产业、打造环境、发掘文化上下功夫,坚持产业立镇、规范发展、典型引路。
在随后召开的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韩阳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作出安排。围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要继续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对照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条标准查遗补缺,并持续向深、向细、向实发力。二要坚决完成改厕工作任务,确保建得好、用得上、能持久,同时抓紧启动2020年改厕前期工作。三要大力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最大程度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带动形成良好家风。四要启动“秋冬清洁行动”,制订工作方案,突出整治重点,做好有效衔接,确保工作连续性。五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在改变农民卫生习惯上下功夫,制定村民家庭卫生保洁评比、奖励制度,形成共建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乡村人才体制机制,加强乡村振兴指导员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抓好产业振兴,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文化铸魂,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保护和修复乡村生态,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要强化法治保障,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
柴伟就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要求。他指出,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高度重视。从2005年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2017年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其核心目标都是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围绕这一目标,年初以来,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要巩固成果、总结经验、推广复制、持续深入。
柴伟强调,农村发展建设主体离不开农民。要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从教育引导到建立机制、从思想转变到行动自觉,真正实现乡村治理的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态同步提升。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建立起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社会治理体系。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实现产业基础设施和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推进。要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建设重点,立足村屯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制定标准体系。
柴伟要求,要守住乡村生态底线,构筑生态保护空间体系。要以文化为基因,加强文化引领,构筑乡村文明体系。要以业态为根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构筑产业体系。要注重乡村形态规划的编制,切实做到规划先行、规划引领。要通过社会形态的演变,构筑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要通过生态、文态、业态、形态、社态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我市“三农”工作的后发赶超。
柴伟还就特色小镇建设提出要求,希望进一步挖掘产业基础、自然资源禀赋,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推出特色小镇示范典型,带动全市特色小镇建设。
孙弘主持推进会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