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教育出实招 精准扶贫见成效

辽源教育出实招  精准扶贫见成效
本报记者  张莹莹


    教育扶贫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市教育局紧紧围绕“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教育扶贫思想,坚持大扶贫格局,科学确立“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工作目标,逐步健全扶贫资助体系,不断拓宽教育扶贫渠道,为寒门学子接受教育、提高文化知识与技能创造条件、解决实际困难。
    怎样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各县(区)教育局和大中专院校“一把手”为主要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扶贫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并将扶贫工作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
    “五免、五助、一奖、一贷”是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所构建的学生资助体系。“五免”即义务教育阶段的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免教辅资料费,高中教育阶段的免学费,中职教育阶段的免学费。“五助”即学前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高中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中职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高等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新生入学资助。“一奖”即国家不定期地对享受学前资助的学生进行奖励补助的中央奖补资金。“一贷”即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
    一组组数字足以说明: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资助学前、初中、高中、中职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3368人次,资助金额5634.91万元,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项政策资助全覆盖。依托新生入学资助、“润雨计划”“滋蕙计划”等,全市累计资助学生达1282人次,资助金额156.1万元。同时,为6049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总额4765.59万元。市教育局投入启动资金268万元成立了吉林省第一家教育性质的非公募基金会——辽源市兴学弘泰教育基金会,在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积极向国家、社会争取资金,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参与各种资助项目建设,有效地补充了国家政策的资助,已累计资助困难师生336人次,总金额达155.89万元。
    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市教育局加大力度,累计争取项目资金31262.82万元,102所农村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同时,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教育投入、送教下乡、完善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等措施,为偏远贫困农村和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均衡且优质的教育资源。东辽县以甲山小学为代表的“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义务为贫困生和行动不便的残疾孩子送教到家。东丰县教育局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每周组织一次“乡村孩子进县城”免费实践体验活动,先后为420名乡村孩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交流与实践机会。同时,该中心还对农村贫困家庭孩子实行免费参加中心举办的课外兴趣小组学习和实践活动,有700多个孩子参加了23个科目近130课时的学习。
    “一帮一”师生结对帮扶是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市教育局以学校为主阵地,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全面实施了“一帮一”师生包保工程。各学校则因地制宜,突出“扶志”与“扶智”,从思想、心理、学业、生活等多方面对家庭贫困和孤残儿童施以人文关怀,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实行重点帮扶。教师们通过谈话谈心、辅导功课、经常家访和“特殊班会”等方式,对这些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激励成才意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结成1664个包保帮扶对子,有效实现了“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扶贫工作目标。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让无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在国家政策的资助与教育工作者的关怀下,重新获得发展自我、改变命运、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机会。市教育局学生资助工作先后获得省和国家的表彰,被评为“优秀学习单位”。市教育扶贫工作被省教育厅推荐,在吉林电视台《好好学习》栏目作了首家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