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柞树放柞蚕 大老郭相信有了“摇钱树”定会生成“聚宝盆”

解读“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辽源实践(二)
种柞树放柞蚕 大老郭相信有了“摇钱树”定会生成“聚宝盆”
本报记者 王茵

蚕宝宝正在茁壮成长。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立夏过后,雨水开始丰沛起来。得到雨露的滋润,大老郭地里的柞树苗铆足了劲儿伸腰拔节、舒展枝叶。
    大老郭本名郭立军,今年,他在东辽县辽河源镇试栽了3000亩地的柞树,打从树苗落地开始,他就天天蹲在这儿,像呵护眼珠儿一样守着这3000亩地的柞树苗。
    郭立军说,自己和土地打了多年交道,扣过大棚、种过大豆、搞过花海,可不管做什么,总是赔的多攒的少,好像始终没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路。
    年初听说,围绕百万亩绿化造林工程,县里决定在全县6°以上坡耕地大面积栽植柞树,郭立军一下子兴奋起来。他知道,柞树浑身都是宝,柞蚕这几年更是市场行情看好,价格一路上涨。他觉得,要是能抓住这一机遇,种柞树、建蚕场、放柞蚕,弄好了,说不定是个能攒钱有前景的好项目。于是,他在辽河源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流转3000亩土地建起了辽河源镇柞树涵养林示范基地。
    7月17日,在示范基地,郭立军望着长势良好的柞树苗喜不自禁。他告诉记者,为突出示范效应,购苗的时候他选了2年、3年、4年三种苗,栽植时还邀请了省蚕科院的专家现场指导,县林业站的同志更是三天两头就往地里跑,“人努力,天帮忙,现在咱这片柞树是全县长得最好的,3年苗、4年苗已经开始放蚕了。”郭立军小心翼翼地拨开一株柞树的叶片,只见柞蚕肉肉的幼虫将碧绿的身体伏在嫩嫩的叶子上,叶片已经被吃掉了一半儿。郭立军说,这是前些天刚刚放下去的蚕子,现在已经长成了幼虫,再过些天,它就会抱上两片叶子,把自己藏在叶子里开始吐丝作茧。
    正说着,不远处一位正在除草的工人拿着几只蚕茧走了过来,告诉他前次的茧没收净,有一些已经变成蚕蛾飞出来。郭立军接过工人手中的空茧壳告诉记者,这叫“扣”,如果里面有蚕蛹,这一只“扣”可卖到6元钱。如果不等到吐丝作茧,绿色的蚕虫今年的市场价是40元一斤。
    说起柞树和柞蚕的经济价值,郭立军兴奋起来,据他介绍,柞树除了叶子可饲养柞蚕外,树木本身坚固抗腐性强,可加工制作家具、烧制木炭。柞树树皮加工中药材,枝干粉碎后可培养木耳、香菇等多种食用菌。
    郭立军说,柞蚕因以柞树叶为食而得名,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既是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又是天然的生物营养源和活性药源。柞蚕幼虫是餐桌上的美食,蛹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蛾含有生长激素、睾丸酮等物质,有补肝益智、强精健体的功效,卵可以繁殖赤眼蜂,用于防治玉米螟等害虫,蚕丝不只是丝绸工业原料,而且可提取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郭立军说,从1龄蚕起到最终结茧大概要花45天时间,等蚕长到5龄老熟开始结茧,从结茧到收获蚕茧还需要15天时间,也就是说,整个生长过程为两个月左右,这期间,蚕虫、蚕扣、蚕蛹、蚕茧都可以卖钱,而且价格不菲。他这片地每年可以放春秋两季蚕,经济效益可以达到玉米的3倍以上。
    郭立军告诉记者,今年是头一年,所有的工作都只是尝试性的,从目前情况看,他信心满满,觉得自己的这条路选对了,这一棵棵柞树就是他未来的“摇钱树”,有了“摇钱树”不愁“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