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商有多高(下篇)
本报记者 田蓓蕾
很多人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离自己遥不可及的概念,摸不到、触不着,只是一个很炫的名词。可在辽源,细心的人都会发现,“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名声、客流、项目,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实惠。
一张卡即可实现买米买面买油、乘坐公交车、缴纳水电费、借阅图书馆书籍等;
拥有医疗电子健康档案,可足不出户网上预约挂号,一张IC卡就能付费;
享受数字教育资源,学生、家长、老师实时交流,实现良性互动;
吃到在“智能化”监管体系下生产的各种食品、流通食品如发现问题可追溯;
出行之前可通过智能手机了解交通状况,免受拥堵之困;
……
这一切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建设”,将逐渐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近在眼前。
不管一个城市如何发展,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智慧城市”的高明之处就是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智能化,把发展城市社会经济与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紧密融合,相互贯通,协调发展,更好地感受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安全、便捷、归属和成就。
惠及民生——有彩
“智慧城市”建设,始终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与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统一起来,使保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智慧辽源”,秉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在滚动实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农业农村五大领域的175个重点应用项目中,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的民生服务领域项目43个,重点建设“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一批关乎公众利益的应用,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让百姓深切体会到“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和生活的便利。
市民“一卡通”项目是民生服务领域一项重要内容。该项目在2013年4月,通过住建部最新一代的“一卡通”密钥管理系统,在我市布放完成,已正式开通。首批共发放5万张市民卡,安装布放公交车辆刷卡机具400台、商户终端100台。实现了公交、公共事业缴费、图书馆借阅、社区居民医疗健康档案存储、二代身份证信息、二维码、商场消费折扣等功能。辽源作为全国首批市民卡应用城市之一,还可实现与上海、宁波等全国35个城市在公共交通、水电气、小额消费等多项刷卡缴费服务的互联互通。此卡能够避免“一人多卡,互不相通”的困扰,有效解决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达到“一卡在手,生活无忧”。
当然,这种“一卡通”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微小环节。我们再以“智能医疗”为例:各家医院分门别类地显示在地图上,只要登录智能医疗系统,任意点击一家医院,该医院的专业特色、坐诊医生,甚至当前床位数量立刻呈现在眼前。病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网上挂号并预约就诊时间和医生。如果病情紧急需要到医院就诊,还可以利用路线导航,选择最近的一条线路到达医院,或者联系查询得出周边空闲的医护车去医院就诊。
“智慧城市”的高明,一言概括,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公交、一键养老、全城无线宽带……同时,还可以提升电力、交通、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监测等城市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全方位缓解“城市病”。总之,“智慧城市”就是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与安全,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与满意度。
“云端”遥控——有底
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为契机,我市将软件信息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多方面有步骤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通过“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升级转化,从而实现富裕文明、充满活力、幸福和谐“智慧辽源”的美好愿景。
“智慧辽源”在推进民生领域的服务系统建设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广泛充分的信息获取、安全快捷的信息传递、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及时均等地向广大市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开发建设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系统集成,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智能医疗、食品药品安全、智能社区、智能校园、智能家居等,可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企业参与”的运作模式,政府可视项目的公益化程度给予相应的财税扶持,促进民生广泛持续地得到改善。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生活”逐步普及,并以资源整合为途径,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城市的形象、竞争力、和谐度、管理水平与人居环境也将大幅提升。
然而,“智慧城市”不只是“技术”城市,不能就信息化谈信息化,最终还是要符合社会和人们的发展需求,要让百姓直接感受到生活越来越便利、安全、舒适。还有就是从政府的层面能够更加科学的来决策,更加高效的来管理,更加精细化的来服务。再就是要让企业了解辽源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城市,是一个能够创造财富的地方。
资金投入——有效
有项目,就要有资金投入。特别是“智慧辽源”这个庞大系统工程的建设,资金问题要怎样解决?实践证明,只要有好的政策支撑,“智慧产业”就魅力无穷,就会有优秀企业参与其中,资金投入将在多种形式中得到解决。
“智慧辽源”总体谋划的项目是175个,计划总投资是170.21亿,而这175个项目按投资模式又分为三类,一类是公益类,需要政府投资建设的;二是商业类,商业类的项目有运行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项目;三是混合类,既有公益,又有商业,这三类加在一起是170.21亿,目前已经启动实施的项目是42个,累计完成投资额是18.21亿元。
以辽源软件园区为例,为吸引更多的软件企业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我市要求在辽源实施各类应用项目的企业,一定是在辽源注册全资公司的企业,这样就能把新的产业带进辽源。而政府并不干预企业的经营,但是可以把政府有效的资源充分配置到这些企业中去,支持企业的发展,并希望入园落户的所有企业可以发展壮大起来。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对政府的作用也就得到体现,企业开发的应用项目恰恰又是解决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和企业达到了双赢。目前,进驻软件园区的企业已达28家。这些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作为各公司的东北总部,以东三省及内蒙古为依托,开展国内外的服务外包、软件研发和“智慧城市”建设业务,对增加城市就业、繁荣城市经济起到巨大作用。
此外,我市还采取投融资模式及资源整合、资源置换等多种手段和办法有效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难题。2011年,“智慧辽源”启动了公益类的10个应用项目,包括应急指挥、数字工商、平安城市等。当时市政府与移动公司合作,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进行整合,把政府的行政资源和社会的公众资源整合后,与移动公司进行置换,通过这种模式,各方受益,使项目得到顺利实施。
智慧无止境!“智慧城市”建设更是一个有始无终的过程。“智慧辽源”,将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更新更好的尝试与创造,用智慧、理性的方法和手段,切实让辽源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的巨大魅力,为辽源走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