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政府出资助农发展休闲旅游

东辽县:政府出资助农发展休闲旅游
本报记者 刘鹰 摄影报道

 

优雅朴素的农家风光,为采摘旅游添色增彩。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乡村旅游采摘园区绿化美化短板,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硬实力……日前,东辽县已投入160余万元资金,助力渭津镇乡村采摘旅游园区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收到实效。村民刘利华说:“感谢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提升了采摘产业整体竞争力,使我们村的采摘经营走上了正轨。如今,园区不仅受到了周边游客的青睐,还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光顾。”
    5月21日,位于国道集锡线的渭津镇后凉村和三星村的渭津草莓采摘园区,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小木屋一字沿公路排开。木屋的窗口处,一盆盆草莓、香瓜、西红柿等新鲜的瓜果,香气四溢,引得众人垂涎。 停车入园,整齐划一的花池里,红色、黄色的小花儿与绿色的果树错落有致,随风飘舞着迎接八方来客。
    说起采摘园区,渭津镇副书记邱国军介绍说,渭津草莓采摘园区最早只有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耕地建起了温室大棚,以种植草莓或花卉苗木发展特色农作物经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更多的人开始建棚,经营更多品种、更多形式的农业观光、采摘经营。虽说生意经营还算顺利,但以户为经营根本的模式,加之采摘大棚周边环境脏乱差,又没有安全的停车区域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各家各户的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得知这里的农民在经营中遇到了困难和阻碍,东辽县政府以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将村民散落经营的棚户集中,渭津草莓采摘园区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在沿着公路建设了3米宽的停车安全区,将农户原先用来招揽生意的450米公路沿路铺设了步道,把18个破旧塑料棚换成了实木仿古木屋,还在木屋与采摘棚之间建设了花池和步道,直接将八方来客引入了村、带进了棚,提升了所有经营者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打造出独具渭津特色的旅游采摘品牌,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步入市场化、网络化的经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