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城市出口 守护辽源名片

擦亮城市出口 守护辽源名片
我市干部群众热议城市出口建设

 

    “拆违”! 拯救城市“脸面”
    本报记者 陈博琳

    人物:龙山区工农乡乡长谭海文
    声音:城市“出口”,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它不仅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影响着全市招商引资、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工农乡于3月3日,在我市东出口率先打响全市拆违第一枪。期间连续开展专项整治战役9次,累计铲除“假大棚”318栋,清理土地1230亩。拆违拆出了政府的尊严、拆出了龙山区招商引资的软环境、拆出了全乡经济发展的空间、拆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本报记者 陈博琳

    人物:龙山区寿山镇文化广播站站长孙永文
    声音:为了改善城市出口环境面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市委、市政府提出“拆除城市出口违章建筑”的重大举措。寿山镇也积极配合,对辽源北环的寿山所辖国庆、七一村、高丽墓小街、忠诚村进行了拆违工作。
    这一举措,对美化村容村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景观带和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建设,都有着很大作用。同时,对集约用地、加强城乡规划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客观要求。


    春风和煦 努力当时
    本报记者 付晓娇

    人物:辽源市城市管理处宋煜
    声音:作为一线的城管执法者,我们每天都在城市的每条街路每个市场每个角落穿梭往来。我们可喜地见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市四个出口的违建全部拆除,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成果之显著是史无前例的,城管人有幸成为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非常自豪。
    在拆违过程中,拒不整改的少了,自行拆除的多了,暴力抗法的少了,积极配合的多了,城市出口的环境、秩序、卫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市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治的大好局面,得民心顺民意,全市人民无不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