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好的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内容提要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父母的希望。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无一例外地都会对孩子的将来有所考虑和期望,甚至为孩子的未来作一定的规划。每位家长都不甘于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都一门心思要把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父母这样相互攀比,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把成绩好坏放在教育的首位,对学习成绩过于偏执,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往往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可能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


    17岁的男孩儿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了母亲的指责,两人在车里发生了争吵。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男孩儿在冲动之下,打开车门跑到桥边,没有一丝犹豫,纵身跳了下去。后经前来抢救的医生确认,男孩毫无生命体征,当场身亡。无人不为这一出悲剧感叹。一位网友评论:这位母亲会在自责中度过余生。几秒钟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一个大家庭的命运。
    的确,父母爱孩子的本心毋庸置疑。然而,主观的爱的表达未必等于爱被接受。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是欠缺很多的。比如,生命的教育、挫折的教导、积极的引导以及平和的心态。作为父母要注意和保护孩子的身心,特别是心理健康。不要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是这些看似的“小事儿”,很可能会成为压在孩子心理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建议把品德评价纳入高考体系。要知道,培养一个有爱的能力的孩子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养育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一个合格、理性的家长,要善于引导并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态。天底下没有父母是容易的,但要更好地教育孩子,就要学会和孩子共同成长。我们相信,家长对孩子最大的祝愿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快乐、健康地生活。


    面对这样的选择题,家长该怎么选择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能力、有本事,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好好地生活,一定要比父辈们生活得更好。所以,尽量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上好的学校、找好的老师,觉得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了。但如果让你在孩子快乐的童年、豁达的心性、优异的成绩中做选择,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选择?
    相信很多家长面对这道题的时候都很纠结,常常会有家长说:我就想着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不想让他那么累,人这辈子就这么一个童年,过了就没了,但又怕他学习成绩不好,以后没有好的未来。毋庸置疑,成绩不能代表一切, 我们不能只追求成绩,但是好的成绩对孩子的未来也很重要,但是不是快乐的童年和好成绩真的就这么矛盾,非此即彼吗?其实,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前,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父母的殷殷期望会化作孩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而有的时候,父母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压力和负担。由于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积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已成为家长们的普遍心态。然而现实总会与人们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有一定讲究的,要把握好对孩子的期望。
    要知道,孩子的健康是教育的根基,虽然分数作为孩子的一项衡量标准也是父母不得不关注的,毕竟成绩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孩子的能力,但是相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后者更重要。所以,还是不要过多于考虑孰轻孰重,如果能够以成绩带信心、以信心带健康、以健康促进更大的成绩,也许这会是更好的局面。如果只是一味望子成龙,好像有些父母一样,把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统统加在子女身上,要他们努力向上,去替自己争口气而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造成子女在心理上潜在抗拒,产生“叛逆心理”,不仅童年不快乐,可能成绩也不会好。
    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和独立性,那必然对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不是一定要强迫孩子。其实快乐的童年和好成绩的关系应该可以理顺的,在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是真的为了孩子,还是想要解放自己?这些补习班真的可以帮助我的孩子吗?他们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帮助到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平和心态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心态很重要。好的心态使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而坏的心态却使世界变得乌烟瘴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心态往往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在现代家庭中,大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弦,他们往往对孩子十分关注,甚至远远超过了对自身的关心。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患得患失。由于对孩子过度关注,父母产生了无尽的担忧和烦恼, 相信几乎每一位父母在养育孩子期间,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时常会有那种“照这样下去,将来可怎么办”的忧虑;还会有“这孩子这么小就不听话,乱发脾气”的愤怒;也还会面对她不断重复的错误感叹,“这孩子没救了”的那种无奈和放弃。最后,一说到孩子,大家都走向了一种情绪,那就是焦虑。
    这种由于心态没有放平而产生的抱怨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成人遇到孩子问题,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这是潜意识的作用。如果成人带着负面情绪去批评孩子,孩子首先收到的就是愤怒、恐惧、担心、害怕等负面情绪,这会让孩子掉进恐惧、担心、害怕,或者愤怒、冲突等的情绪对抗中,妨碍批评的效果。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其实,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情绪只是潜意识告诉我们,现在有点儿事情出现了,需要我们及时处理。伤害我们的不是负面情绪,而是我们选择活在负面情绪里。情绪是用来沟通的、是用来表达的,不是去发泄的。一个人越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很难预料到会碰上什么问题,孩子会有什么举动,唯有保持平和的心态,父母才能从容地应对一切教育难题。例如,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只有将心态放好,既不抱怨自己的无能,也不埋怨孩子的不争气,而是心平气和地去反恩、去努力解决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家庭的氛围才会和谐,孩子才会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是否唯学习成绩论人生输赢

    我们的民族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观念,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上大学是光宗耀祖、走上成功的唯一的渠道。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再加上如今的社会竞争不断的激烈化,许多父母不得不对子女的生活作出更多的考虑,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子女在上学期间成绩的至关重要性。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家长中愈演愈烈,学习成绩好坏似乎成为了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都说成者王、败者寇,世上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成败、得失来论英雄与狗熊。但是,同样很多事情并不能一言蔽之,尤其是在教育孩子上面,成绩的高低,是否就一定能代表孩子的未来?
    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是有了“素质”;考出高分数,上了好学校,就是“成才”。这个唯一标准使得孩子在求学期间只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子女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许多孩子做完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开“夜班车”继续学习,他们还要做父母为他们买的练习题,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
    虽然,学习成绩的好坏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真的无比的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进入一个重点高中、大学甚至是能否成就自己未来的事业。然而,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评判孩子的唯一的标准。首先,我们要澄清的是上大学并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的途径。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而在我们执行完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取向等等作出综合的考虑,判断孩子适合走哪一条路,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的定位。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社会需要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才,如果不顾孩子的意愿和自身的特点而一味的强求孩子必须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很可能导致孩子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各种本领的机遇而悔恨终生。
    一个人能过上好的生活、组建美好的家庭、有个灿烂的未来仅仅是因为会读书吗?读书好是一个向上的平台,却不是唯一的平台。父母转变原有的观念,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取向,使孩子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做最棒的自己。其实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一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人文素养才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石。


    家长更需要“好好说话”

    语言暴力不仅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对于至亲至爱的人,有时候我们也会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话伤害对方。也许父母的语言暴力不是故意的,只是想威慑孩子、教育孩子,但这种方式往往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以爱为名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它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孩子的心灵,在孩子成长以后更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恢复。从父母的角度讲,无论他们做什么,逼迫、贬低、吼骂、责打无不是他们爱的表达——“我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是因为爱你,我才不会这样对你”。然而,孩子的感受却不是这样,他们看到父母的具体言行,感受到的是这种言行对他们的伤害。爱孩子,需要做到言语、行为与本心一致,父母表达爱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根本的转变。
    家长和孩子说话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家长“好好说话”,就是跟孩子说话的心理位置、语气措辞都是积极正面的、是谆谆教诲的、是耐心温和的。而不是厌烦挑剔、挖苦讽刺。如果我们不在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学会“好好说话”,我们就不会获得机会享受孩子爱的话语。如果我们没有试图去体会孩子的情绪,孩子也无从学到如何体贴我们的心情,进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是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你孩子的成功,离不开鼓励和赞美。人人都需要赞美,如同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的温暖一样。没有鼓励和赞美,孩子会在精神上有失落感,适时适度的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能使孩子获得力量和希望。
    有心理学者表示:鼓励和赞美在培养孩子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赞美和鼓励是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卡耐基成功教育的秘诀就在于善于鼓励人、乐于赞赏人,营造积极、乐观的人生氛围。在家庭教育当中,面对孩子的一点成绩、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从而促使孩子的受教育处于良性循环的轨道。要多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样,孩子在家庭里受到关爱和激励,得到赏识和赞誉,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便会日趋增强。俗话说得好,“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赏识的渴望”,鼓励和赞美属于力量、属于生机、属于希望。


    荐读 只为更好地读懂孩子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做父母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教育孩子并不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困惑。面对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相关书籍,了解、控制自我情绪,如何读懂孩子并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书籍。
   
    书名:《非暴力沟通》
    主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里提到: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伤害更令人痛苦。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学会不加评判地好好说话,可以让你的爱自然流露。

    书名:《正面管教》
    主要内容: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量“赢了”孩子。为孩子提供发展和实践“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不要“告诉”,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参与问题解决的方式向孩子“提问”。使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记住,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觉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和孩子一起就需要做的家务以及做家务的计划作头脑风暴。要避免娇纵,以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信心。教导并实践“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教导并实践“矫正错误的三个R”。一定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书名:《童年的秘密》
    主要内容:儿童发育与成长的最科学生动的刻画。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书名:《儿童心理学手册》
    主要内容:这套书里面记录了大量的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业内容,是很不错的系统化了解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对于如何建立一套合乎儿童心理的教育体系,如何鉴别正确和科学的教育理念有帮助,也对很多我们常见的儿童教育和心理理解的误区进行了很详细的指正。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