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配套设施 让生活圈更优质

完善配套设施 让生活圈更优质


    核心提要:生活在配套设施完善、优质的生活圈里是每一个市民的愿望。近年来,我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设施也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生活好了,人民群众则会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期待更加优质的生活圈。民之所向,政之所为。希望在相关部门和全体辽源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的生活圈变得越来越好。

 


居民小区楼群错落有致


花园式小区环境舒适宜人


处处绿树成荫

不出小区,居民就可尽享健身乐趣


小区环境整洁优美


小区健身器材俱全


儿童游乐设施应有尽有


大片草坪和景观树点缀在楼群之间


停车井然有序


    居住环境更舒心

    要打造宜居城市,如何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可是重头戏,辽源市区约有40余万常住人口,分布在城区内的各个小区里,他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是否都感到满意?
    事实上,改革开放给辽源带来了显著变化,让不同时期修建的小区都有着独特的年代印记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难题和困扰:老旧小区已满足不了现今居住需求。那些主要集中在我市人群较密集区域的老旧小区,由于是早期城市规划时修建的,不仅周边道路狭窄容易发生堵车,小区内的停车位也很少,尤其是有私家车的居民出行难停车更难。部分小区规划差。由于成本等原因,一些小区回迁楼的居住环境照比同小区内的商品楼要差上一截。楼间距较窄、房屋采光差、周边的绿化不多、停车位少,很多这样的小区回迁楼连供附近居民休息的小广场都没有。弃管小区监管难。有些小区的物业管理不善,出现了小区绿化变成住户菜地、业主私搭车棚等违章建筑、住户的房门口变成“广告天地”、小区垃圾箱和公共健身器材损耗快,总是破破烂烂的、小区空地变回收垃圾的堆放处等情况,让整个小区环境看起来总是杂乱破败。
    给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让居住环境更舒适,这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首选目标。对于那些老旧的、配套设施不全和管理不善的问题小区的居民们来说,也都在期待着他们的居住环境能有所改善、有所提高。当然,对于城市环境建设,打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政府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开展的城市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小区公共设施的配套更新,对小区内的违章建筑开展联合执法对其进行拆除。但现实的难题我们也不能忽视,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及时进行沟通解决但需要长期的监管,比如一些违章建筑总是拆得快建得更快;还有一些问题则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比如老旧小区的改建问题,需要有合适的投资人和好的项目。
    只要方向对,任何努力都是在前进,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绿化与停车位之争,只能选择向其中一方妥协吗?老旧小区改造难,就只能等着开发商上门吗?占据城市中心区的老旧小区能否变成休闲娱乐的广场,同时也为市区狭窄的道路增容;小区绿化不可少,能否引进更智能便捷的停车方法,在周边修建立体停车场;小区公共设施总被破坏,能否安置监控等设备,以更加智能的监管方式并加大处罚力度,以减少人为破坏?对于这些不够宜居的问题小区,我们集思广益,我们期待改变。


    教育园区更专业

    孩子是未来,教育是根本。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长大成材的期盼。除去已经统一搬到大学城的部分院校,辽源的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是分散在市区各处的,接收着学校附近的学生入校学习生活。随着城市发展建设,住宅和商铺逐渐将校园围堵其中,给学校周边环境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交通环境压力日渐增加。很多学校园区原本比较开阔,但随着周边的商铺、补习班的增多,尤其是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期,一些学校周围的流动商贩和来接送孩子的家长汇聚,车流、人流、孩子、商品都混杂在一起,交通安全隐患严重。虽然有交警等部门对校园周边多次治理,但问题仍没得到根本解决。
    学生的食品与用品安全惹人忧。只要是学校周边就一定会有小商铺,里面销售很多孩子爱吃的零食和一些小文具、小玩具。这些东西的来源及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今年央视的“3·15”晚会就曝光了这些小商铺所贩卖的“辣片”质量问题,也有很多家长投诉商铺里的一些塑料小文具、玩具是三无产品,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孩子的自制力弱、辨别能力不强,在安全隐患面前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虽然校园周边的整治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想要根本解决问题,只是加强监管还不够,应该对校园周边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中学、小学、幼儿园,都有安全健康的环境,让孩子舒心、让家长放心。


    公共服务更贴心

    想要办个证明,不知道要找的部门在哪个位置,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却发现门前贴了张搬迁通知。这是很多普通老百姓想要到一些部门和单位办理业务时,都有可能碰到这种“跑冤枉道儿”的情况。我们虽然已经有了“一站式”服务,也有了综合业务大厅,但这种有事不知道该找什么部门、更不知道该怎么找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一些部门和服务机构的宣传和信息覆盖不够广也不够深。我们应该认识到,普通老百姓掌握的信息与政府部门和一些服务机构是不对等的。有很多人一辈子也许都不会接触几次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平时更不会注意到相关部门和机构发布的通知和宣传内容,可一旦他们遇到需要到相关部门和机构处理问题的情况,就会两眼一抹黑,找不对地方、拿错了手续、少了相关证明等“一事多次跑”情况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高速发展的社会更应该高速、高效的管理,网络和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活动、阅读习惯、购物和支付方式,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也应适应这种网络化的社会,及时转变监管方式,掌握和跟进网络平台的这一利器。发布消息、宣传推广、监管处罚,都可以借助网络的平台迅速开展。
    “智慧城市”不能只是说说那么简单的事儿。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拥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可以由权威部门主导入驻网络平台,自然能将“一事多次跑”变成“最多跑一次”,甚至是点点手机就能“一手掌控”。活用了网络平台,扩大了影响力,也畅通的交流渠道,真正做到便民、惠民,才真正算得上是“以民为本,利国利民”。


    出行更加便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在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拿出行来说,市民出行不仅可以选择乘坐火车、汽车,还可以开私家车。可以说,现在人们的出行可供选择的途径比以前多了,速度也快了不少。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现在的出行相比以前确实便捷不少,但是,很多市民还期待更加快捷的出行方式。
    28岁的市民张全胜就期待有一天能够在辽源就可以直接坐上高铁出行。张全胜是一个旅游爱好者,每年都要出门旅游。在进入“高铁时代”后,铁路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也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从全国来讲,最近几年高铁发展速度非常快,高铁对人们的出行影响越来越大。张全胜说:“高铁速度快,坐着舒服,出行快捷省时间,我一般出门首选就是高铁。可这样说,高铁作为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方式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坐高铁要去咱们辽源周边有高铁站的城市去坐车,这就多少增加了不便。我很期待咱们辽源早日建高铁站,那样不但我们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咱们城市的交通环境也会大大改善,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在采访中,很多市民都和张全胜一样都期待辽源早日有自己的高铁站,不用再急急忙忙地去其他地方去坐车。更为重要的是,高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城市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及城市功能的完善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希望停车不再难

    伴随我国快速进入汽车时代,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停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停车难就会引发乱停、乱放、占道、抢道等问题,这不仅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对城市市容以及通行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停车难”已然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成长的烦恼”。
    在我市,停车难第一个体现就是老旧小区停车难。这些小区建成已经很多年了,在小区初建时期并没有预计到今天机动车会如此多,因而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停车。这些小区的车多了,空间又有限,业主停车自然不容易。市民李静慧住在我市一个老小区里。她告诉记者,每天下班开车回家最担心的事儿就是停车,下班回来早的话车还有地方停,回来晚的话就找不到地方停。有的业主还可能因为停车问题发生冲突,有的业主还会把车停在不该停的地方。除了老旧小区不好停车外,在我市主要的商业区停车也不容易。每到周六、周日,很多市民都会开车去商场购物。这样车辆就会集中,有限的停车位就难以满足车主停车。市民曲波对在商业街停车难深有感触,他说:“有次开车去商场买东西,在商场附近找停车位找了好久才找到,耽误了不少的时间。现在,我一般不开车去购物,打车去就会省去停车的麻烦。”
    关于停车难,很多市民认为导致停车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停车位少。停车位的问题可以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老百姓的出行和生活质量。对各个单位和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是有很重大的影响。如果能够把停车位的问题解决好,对于改善整个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应该说都会具有很大的意义。他们希望随着停车位的增多,停车难题能够解决。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锋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魏利军 吴培民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