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你的“钱包”

管理好你的“钱包”

 

    核心阅读

    时代发展,消费升级,更大的需求和更多的选择让大家的理财观念变得更强。可惜不是人人都有管理金钱的天赋,眼高手低和对理财知识的一知半解,让很多人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如何理智面对自己的消费需求、管理好自己的资产,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场人生的考题。


    需求大——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凡事总需要金钱的有力支撑,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并不是人人都有“钱不够花”的感觉,但不缺钱这种状态,也许只是消费不升级带来的假象。就拿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来说,一百块钱能让他们在农村生活一个月,但他们会愿意他们的孩子一辈子也如此生活吗?
    想要健康、想要漂亮、想衣食无忧,更想走遍世界……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必须”或“渴望”在等着我们。

    房子 住房是所有家庭的必需品,无论是租还是买,是与家人同住还是独居一处,房子的支出对家庭来说是一笔重要的消耗。虽然有房贷和廉租房的存在,但对很多家庭来说,房子是一件消耗金钱的大事儿。

    养儿 孩子是家庭的重心、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又美好的未来,家长都会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尤其是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无论是从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上讲,还是从能让独生孩子有个伴儿来说,很多家庭都选择了要二胎,但这无形中给家庭带来了更多的负担。国人普遍重视教育,学历更是职场的敲门砖,在孩子的求学路上父母们总会倾尽全力。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早教到拓展训练,从买学区房、进好学校到请私教一对一辅导,都离不开金钱的支撑。

    养老 养儿防老遭遇“啃老族”并不是个别现象。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很多年轻人家庭里的小夫妻甚至都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老人们的退休生活并不都是享受生活,更多的是为子女照顾孙子、孙女。出钱又出力的同时,他们自己的养老金也就消耗得差不多了。而那些身体不健康或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无论是去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都需要稳定的金钱储备,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太辛苦。

    健康 因病致穷是种很常见的情况,虽然国家一直对医疗保障能力进行提升,但仍有一些家庭面对重大疾病时,拿出治疗的费用,从而背上沉重的负担。还有更多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注重身体健康,从而购买大量的养生、保健类食品、药品及各种医疗器具,这些东西甚至会掏空他们所有积蓄。

    以上这些仅仅是大部分普通家庭会遇到的考验。还有堆在购物车里的产品、让人快乐的旅行、送给亲朋的惊喜……我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同时,自然还会更多的梦想和渴望要去完成。但渴望与梦想我们也许能放弃,面临那些必须有的大额支出时,这些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山大”又必须面对的难题,也就成了我们为了保障生活、抵抗风险而努力积累财富的原动力。


    风险高——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财和借贷都有其不可预估的风险

    无论是以理财来增加资金储备,还是用借贷来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儿。总结起来不过是一句话:合法的回报少,非法的骗子多。
    理财的方式有很多,但只要是投资就有其风险的存在。当资本的投入得不到预期的回报,损失一定会出现的。就像炒股人都明白的道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哪怕只是想买彩票,中奖率也会让那些买红了眼的人“学会做人”。若是遇到非法的理财公司,多少人赔得血本无归。
    而“借急不借穷”则是借贷最真实的写照,虽然很多时候借贷是个非常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更要量力而行。一旦养成了借钱办事的习惯,不仅降低抵抗风险的能力,沉重的还款压力也容易让人走上歪路,甚至是绝路。借得多了容易还不过来,正规的借贷机构还好,多少非法的借贷公司以利滚利,巨额的还款金额和无赖的追讨方式,毁了多少本该鲜活的生命,骗子的陷阱是无数受害者的血泪和他们原本幸福的家庭。


    需理智——
    需求再迫切也不能铤而走险,更不能贪心

    无论任何人,对金钱的追求都是没有错的,但无论多重要的原因、多么迫切的需求,都不能为了金钱而丧失了理智。老人们常告诫年轻人:“如果天上开始掉馅饼,那就要注意脚下的陷阱!”面对利益诱惑时更要保持清醒,理智和不贪心是对抗骗子的最强法宝。
    网上多少人问过如何快速致富?“来钱最快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写着。”这句回答总会收获诸多的“点赞”,因为有理智的人都明白,铤而走险带来的一切财富都不过是空中楼阁。踩边线、潜规则、权与利的交换……靠着踩法律的红线获得的利益,折腾得再欢最终只能是悲剧收场。


    渠道多——
    在现今这个金融消费升级的社会,在网络的支撑下,无论花钱还是借钱都十分容易

    在现代社会,金钱的使用和积累都很方便,这一点只要会用智能手机的人都知道。

    理财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话的意思很简单:想要让钱生钱,就不能死守着自己的工作,总得投入资金和精力,才能实现资产的增加。理财的方式有很多,满足保守型和冒险型所有的需求。有资本的自然不用说,脚踏实地的自然可以搞些实业型的副业,无论是买房出租、自己开店,还是投资一些产业都是不错的选择。喜欢更加“刺激”一些的,则会选择股票期货、古董收藏甚至是买各种彩票。更加便捷的则是支付平台和金融、保险等相关行业,则会提供一些有风险评估的理财产品,有很多在手机APP就可以直接进行相关操作。

    借贷 生活总是不可预估的,做了再万全的准备也难免会碰到意外。贷款就是为这种情况准备的,无论是创业、维持运营或扩大发展时缺乏资金,还是购房买车、治病救急等家庭大额支出,相当多的平台都提供各种类型的借贷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时使用的信用卡和一些支付平台提供的借贷,相比传统借贷它们更加灵活方便。与之相比,民间借贷更多的发生在互相熟悉的亲友之间,而风险也比前两种更大一些。


    敲警钟——
    骗术千万种,不贪不中招;一旦踏陷阱,脱身难上难

    骗子也是会随着科技的更新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但无论他们的骗术多么的高超,只要牢记“贪小便宜吃大亏”,准能抗过绝大多数的骗局。

    闪付陷阱 比起以赠品为利益,导致信用卡信息被泄露、盗用等相对传统的骗术,又有一种让人防不胜防的新手段出现了。闪付是很多信用卡的必备功能,但很多人在办理信用卡时并没有注意到闪付这个功能,也并不会将之取消,从而让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其谋取利益。他们利用非法手段购买了POS机,通过闪付不需要支付密码的功能,以小于五厘米的距离“隔空偷钱”。只要受害者将信用卡带在身边,并放在包裹不太厚实的地方,对方就会靠着设置好的POS机,在与人擦间而过时就悄悄地完成了闪付。据今年央视的“3·15”晚会报道,曾有一犯罪团伙靠着信用卡的闪付功能,在一场美食节时狂刷一百多笔,金额十余万元。虽然央视“3·15”晚会也提醒了,支付公司也知道闪付的小额免密功能有安全漏洞,设置了商业保险,如果遭受损失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保险赔偿。但能避免的漏洞还是避免得好,科技改变了资金的存储和使用方式,我们对自己“钱包”的保护方式也要相应地有所进步。

    收藏骗局 前不久《人民网》报道了一起由粮票开展的骗局。骗子以拍卖公司的名义取信受害者,声称北京一位张大妈收藏的73枚粮票能拍卖出250万元为诱惑,骗取了她5万元的手续费。像这种称“传家宝”、旧钱币等所谓的“收藏品”开展的骗局并不少见,从旧货市场以卖假的旧钱币对换价格表谋利,到在拍卖鉴定或流程上作假骗取手续费或收取违约金,都是骗子使的花招儿。更有很多想要在旧货市场、路边地摊、“古街老店”里检漏的古董、玉石之类的收藏者,淘宝淘到的绝大多数是来自骗子们的“小把戏”。

    非法借贷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一种被称为“714高炮”的黑贷。所谓的“714高炮”就是借款期限只有7天或14天的高利贷。这种贷款并不会足额发放,而是扣除占贷款金额的30%服务费,或是变相的让借贷者购买远超实际价值的商品,变相收取费用。而放贷公司不会告诉借贷者借款期仅为7日或14日,最初借7000多元到了3个月竟能滚成50万元的债务。而这些黑网贷会在最初让借贷人开放手机的通讯权限,在追讨贷款时会顺着借贷者的社会关系对其全方面轰炸,亲友、领导、同事甚至是孩子的老师全都受其骚扰,以侮辱、威胁等多种手段逼迫受害者还钱。而这些黑网贷的公司大多以电话、网络实施犯罪,真实地址很难掌握,想对其进行有力打击十分困难。
    非法借贷的受害者有很多,除了“714高炮”,还有同样臭名昭著的“裸贷”、不正规的“校园贷”,利滚利和裸照威胁毁了那些本该在象牙塔里求学的年轻人,毁了他们的人生,甚至有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就这么走上绝路,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更毁了他们的家庭。

    投资骗局 支付平台和网络金融服务的盛行,让花钱变得更方便,理财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也让人挑得眼花缭乱,但一些非法的理财平台和那些管理不严格的新兴理财平台,则给忽视了“投资需谨慎”的人狠狠一击。骗子虚假的项目申请投资,利用一些高额利润为诱惑,有的初期还会以还利息吸引更多的注资,最终都是以卷钱消失为结果。

    虚假交易 网络给了骗子最好的外衣,他们可以制造虚假的国外股票交易平台,受害者以为自己在进行外汇交易,实则不过是骗子的一场数字游戏。虽然早在2006年,银监会就曾针对外汇交易平台,发布过公告警示:通过互联网在外国机构的交易平台上进行外汇交易的行为,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仍有人不断掉入骗子的陷阱,忙活了半天不过是一场空。

    加盟陷阱 其实很早就有炒产品和炒品牌的加盟类型陷阱,方法就是以吹嘘某类产品或品牌的销售前景,以高额利益骗取投资者的加盟费。现在,这种加盟的陷阱借助交流平台的东风,又再次卷土重来。最常见的骗局发生在那些想要做电商的受害者身上,他们被现实中或是网络上的熟人拉动,把随便找来的三无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向他人展示自己品牌的规模有多大,自己或某某代理了该产品获得巨额回报。而实现确是,所谓的产品根本没有售量,骗子们靠发展下线或是上缴保证金获利,一层吃一层,为了挽回损失,受害者往往变成加害者,再次欺骗他人入伙。


    别富了钱包、穷了精神

    物质财富可以决定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是否优渥,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追求财富本无可厚非,但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等同于拥有幸福。我们应当谨记的是,满足物质需求与精神上的满足并不等价。做物质上的富人,精神上的穷人,只会让人错失了真正的幸福。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谁不喜欢?我们都明白没有资金回报的“为爱发电”是不能长久的,金钱能给我们的生活以保障。但无论是平凡的岗位还是繁琐的工作,我们努力工作不只是为了那份金钱上的收益,我们一定都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收获过认同、赞扬、感谢、成就、自豪以及满满的幸福感,那正是精神财富的积累。
    有句老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听起来似乎贫穷是家庭幸福的最大杀手,但有钱人的家庭生活都是幸福美满的吗?当然不是,不然也就没有那些所谓的“豪门恩怨”和“正室与小三的战争”了。显然过于追求物质上的财富,会让人忽视家庭,不仅没时间陪伴家人,可能会错过对孩子的教育,身体上也可能因为过于辛劳而失去健康。当奋斗了一辈子得到的除了财富就只剩下身体的伤痛和情感上的缺失,这样的人生只能算是个失败者。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孩子都是生活的重心,物质财富是让子孙生活顺遂的底气。多少家长自己吃苦受累都是为了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但物质的财富终会消耗干净,只有精神上的财富才不会消失。古语言“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父母护不了孩子一生,坚强的性格、良好的品德才是孩子面对未来风雨的宝贵财富。
    追求财富也要两手抓,物质和精神的财富都该储备,万不可“富了物质,却穷了精神”。当我们的精神足够富足,才不会让人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路上迷失。不受物质的诱惑才能避开陷阱,免于欺骗,更免于走上歧路。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