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笔仙城二手车交易市场
集合散兵游勇 规范交易行为 释放集群效应
走笔仙城二手车交易市场
本报记者 王茵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品,卖车、换车几乎成了中产阶层人士主要家庭支出,这给汽车后市场,特别是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然而,分散经营、鱼龙混杂、长期霸路、占道交易等现象也成了规范二手交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把街头上做“散兵游勇”的二手车店纳入正规的二手车市场进行规范经营,成为当务之急。
一方面是日益迫切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问题突出的经营现状,这对矛盾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如何兼顾,日前,记者深入仙城二手车交易市场,实地探访了他们的理念和做法。
瞄准汽车后市场“蓝海”,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投入力量
陈影是仙城物流园区董事长,2016年,有感于我市二手车交易分散、鱼龙混杂,旧车评估大多靠经验,没有具体的评估标准,而且很多二手车行在大街上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陈影决定,建一家具备规模、提供一条龙服务的标准化二手车交易市场。
在她看来,汽车后市场,特别是二手车交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重要的是,要整合资源,规模经营,规范管理。
为学习先进地区的经营理念,陈影与丈夫驱车几千公里,调研南方多家二手车交易网点,了解市场现状,探讨管理运营模式。
陈影背水一战,投资1000余万元,在仙城物流园区南侧建设目前我市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备、服务功能最齐全的仙城二手车交易市场。
该市场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一期内设创业孵化办公用房67间,机动车展示交易位1000余个,可同时容纳车辆2000台,车辆交易展示厅棚近6000平方米、车辆检测外检棚400平方米,成立了辽源市仙城物流园区二手车交易服务中心(车管所分所),仙城驾校、驾考中心也相继在市场周边择址落户。
深耕服务,打造服务型、网络型、品牌型、平台型有形市场
陈影认为,要把街头上“散兵游勇”的二手车店纳入正规的二手车市场进行规范经营,首要一点就是市场要有活力,有吸附力。商家的目的是为了卖车,卖车的前提是有“人气儿”,有“人气儿”的关键是服务跟得上,诚信有保障。
为此,陈影变以往每周一天的交易惯例为天天都是交易日,并实行二手车交易、评估、验证、转移登记、新车上牌、车辆检测等“一站式”服务,令广大购车者和经销商更加方便、快捷、舒适、周到。同时,他们还坚持诚信为本,立足全省中低端二手车交易,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公开、合法交易环境,引领全市二手车发展,打造辽源自己的二手车品牌。
据陈影介绍,到2018年,仙城二手车市场已引入商户31家,常驻车辆500多台,并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我市唯一集驾驶员培训学校、二手车交易、购销调剂、经纪中介、信息咨询、车辆保险、美容维修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的二手车市场。该市场不仅解决一直存在的中介机构分散经营、经营管理不同步以及占道经营问题,还引导二手车经营商户规范交易,快速带动辽源市汽车交易良性发展。
释放集群效应,培育核心竞争力
规模经营方可释放集群效应。陈影说,经过近三年的运营,截至目前,全市二手面包车及中、大型车辆已实现了市场内交易,轿车、城市SUV、越野车等车型市场内交易量占辽源地区三分之二,以市场为龙头,周边形成了辽源地区最大的二手车市场销售群,占整个辽源市二手车年交易量的80%以上,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下一步,陈影计划在未来2年内,建立我市首个“二手车交易诚信区”,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市场还将进一步完善车辆鉴定评估、拍卖租赁、互联网线上线下交易等服务功能。她希望未来五年,可以把仙城二手车市场打造成能够容纳100户二手车行入驻规模,带动就业500人。同时,围绕打造全省中低端二手车市场品牌,系统规划和延伸汽车后产业发展链条,更好地为家乡人民服务,创建辽源汽车行业自己的品牌。为经营业户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带动附近区域工业、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建设成为辽源市乃至吉林省的二手车及零部件集散地和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为地方经济增长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