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社区事 道不完的邻里情

说不完的社区事 道不完的邻里情
本报记者 陈博琳

 

    上班的路上,离你不远处的一个小学生正背着书包去上学;出租车司机看见你按了声喇叭,示意你要不要打车;环卫工人正拿着扫帚奋力追赶被风吹跑的落叶……每一天,辽源人民都会在各自的岗位上追逐梦想,为建设这片热土,尽情挥洒着汗水与热情。而东艺社区的工作者们就是这幅群像图的一幅缩影,他们穿梭在学校、广场、居民楼,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的“责任田”,用行动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幸福梦。

    用我真心换你真情
    穿梭在小区楼栋之间,编织着社区居民的幸福之网。一个本、一支笔,记录着关于34栋楼2475户居民发生的社情民意。孙丽伟是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的工作者——网格长,辖区内有几家超市、几所幼儿园,分布在哪里,她都了然于心。
    作为东艺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长,孙丽伟除了正常的社区工作,又多了一份走楼串户的工作。网格长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网格走访、居民信息的采集、社情民意收集、政策的宣传、矛盾的化解、便民的服务都是她工作的内容,特别是在与居民关系的建立上,更要花一番心思。
    前几天,某居民楼5楼的一位大姐来找孙丽伟,说自己家的房子被楼上的邻居漏水给淹了,可邻居态度强硬,拒不赔偿。孙丽伟得知情况后,协同司法人员一同前往现场帮忙调解。到现场后,楼上邻居声称自家也不想漏水,如果楼下有人早发现的话也不会淹那么严重。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气氛一度陷入僵局。最终,在孙丽伟耐心地劝导下,楼上邻居终于松口,说等水都干了,他们找人帮楼下的邻居刮大白、修补地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孙丽伟说,干社区工作这一路走来有苦也有泪,但更多的是让她收获了很多幸福与快乐,因为她深深地体会到,社区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在百姓眼里鸡毛蒜皮无小事。所以,只要用心对待百姓,你就会发现,一分真心可以换十分真情。

    “志愿者”就是“奉献着”
    她,慈祥的笑容、矫健的步伐、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辖区街道间…… 在东艺社区的居民,没有一个不认识杨艳珍的。今年68岁的杨艳珍,作为东艺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她组建了东艺郦园小区党员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去年开春的时候,杨艳珍发现,小区和楼道里粘贴了好多小广告,非常影响居民生活环境。杨艳珍就立即组织志愿者开展清理小广告活动,志愿者们一层楼一层楼地爬,没有工具就用手指甲直接扣,一忙就是一天。等杨艳珍回到家里的时候才发现手指甲已经破了,有的还流了血,腿也肿得老高。虽然志愿者的工作普通而平凡,但他们的“不普通”之处就在于坚持。杨艳珍说:“我所理解的‘志愿者’就是‘奉献着’。奉献一次两次容易,不容易的是奉献一年、两年,乃至更长。”
    清理小广告、粉刷楼道、帮忙拆除违章建筑物、随手捡拾垃圾……每一个社区现场都有志愿者守护。杨艳珍亦是如此。上了年纪的她,即便是腰累得直不起来,也依然会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现场,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身兼数职的刘大爷
    花甲之年,儿孙绕膝,龙山区东艺社区67岁的老党员刘书军却总是闲不住。他扎根社区发挥余热,在活跃文化氛围、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宣讲等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从2008年第一次参与社区活动,刘书军至今已经坚持了11年……
    每周7天,刘书军把一半以上的时间献给了社区。周一上午组织广场舞演出,周二上午给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下午排练合唱团,周三上午为辖区内幼儿园教师宣讲十九大精神,周五下午为贫困儿童捐书捐物……这些活动中,刘书军的角色各不相同,有的是队长,有的是学员,有的是讲师。“我是东艺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也是社区文体协会的会长,而且还是社区老年协会会长,有人给我统计过,我一共有12个身份。”
    “我这老哥哥厉害,脑子里有想法,而且还肯干。我总和他一起参加活动,我俩还经常互相提意见,做啥事不都得争取做到最好嘛。”说话的这位大爷名叫刘道政,也是东艺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两位老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就把对社区的热爱全都表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