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力量绽放绚丽风采

龙山区
巾帼力量绽放绚丽风采

 

    作为首善之区的“大美龙山”,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的进程中,龙山区涌现并评选出一批具有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创先争优时代精神的“十大杰出女性”“十大优秀女性”“巾帼卫士”“优秀女性社会组织”,她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值得全区广大妇女学习。
    3月7日,龙山区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9周年暨首届十大杰出女性表彰大会,激励全区妇女学习她们默默无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学习她们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在建设美丽和谐龙山的实践中建功立业、更上一层楼。
    表彰大会上,“十大优秀女性”“巾帼卫士”“优秀女性社会组织”代表作了精彩的事迹报告。


雷锋精神在福民社区闪光
——记龙山区福民社区居民孙荣

 

 

    孙荣和年近八旬的姜秀峰老人是邻居。姜秀峰老人无儿无女,行动不便,老人因为生活磨难,情绪总是很激动,经常泪水涟涟。孙荣看在眼里,主动肩负起照顾老人的重任,不管刮风下雨、烈日严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照顾十几年。每天为姜秀峰老人穿衣喂饭,端屎端尿,不怕脏不怕累,陪老人唠家常,把老人的冷暖记在心上。孙荣的举动感动了家人,其丈夫在闲时也来照顾老人。
    孙荣每天要跑十几趟去看姜秀峰老人。一个冬天的夜晚,孙荣进门发现老人蜷缩在床上,表情痛苦,原来老人心脏病发作了。孙荣赶紧找来救心丸塞进老人嘴里,然后给丈夫打电话。小区不好打车,孙荣的丈夫冒着严寒跑了很远才找到出租车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在医院住了一夜后,给老人开了药回家治疗。连续挂吊瓶半个月,夫妻俩便日夜轮流照看老人,后来孙荣还干脆住到老人家里。
    有人问孙荣:“你图的是啥?”她只说一句话:“她可怜、孤单,我同情她,人都有老的时候。”这朴实的语言,铸就着大爱。孙荣是当今时代的榜样、和谐社会的典范,她让中华美德在社区发扬光大,尊老爱幼蔚然成风,雷锋精神在社区闪光。


初心如一 不同岗位作出同样不凡贡献
——记龙山区区直机关党工委党员活动室主任吴艳新

 

 

    甘做社区居民的“贴心人”。“社区工作像箩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这句顺口溜充分说明了社区工作的复杂。但社区也是最贴近百姓的地方,同时更是百姓最信任的地方。从一个大学毕业的新人到成为一位母亲,在社区工作的几年里,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是1200余户居民的“贴心人”。2015年,她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获得社区“优秀工作者”称号。
    愿当党建堡垒的“筑基石”。2017年,因工作需要,吴艳新被调入区直机关党工委工作。新时代“e支部”平台建立初期,为了做好平台建设和日常管理维护,去组织部学习、经常加班到深夜、周末无休……终于,由她一个人完成了42个部门的平台建设。她不断探索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沟通工作、发送新闻,两年多的600多天,没有一天间断过。在工委工作两年多里,吴艳新把机关党建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牢筑党建工作堡垒让机关党组织“强起来”,真正发挥基石作用。
    勇为机关工作的“先锋者”。由于工委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开展各项工作既要把上级工作全面部署,又要与各基层支部全面协调、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吴艳新每次都能组织好各项活动,使工委基层党建和机关支部建设工作得到很大提升。吴艳新虽然在机关工委工作时间不长,但得到所属支部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未来,她将更加勤勉奋进,争做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首善之区”的“先锋者”。


不辞艰辛显巾帼 满腔热忱助脱贫
——记龙山区脱贫办科员莫莉

 

 

    争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精准识贫工作不仅量大繁琐,且要求严格,特别是在建档立卡和大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她采取“一对一培训、一对一辅导”的办法,对全区两个乡镇25个行政村人员进行高强度指导,高质量率先完成信息系统录入工作,精准率实现100%,在2018年全省信息库比对排名中,单项获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甘当脱贫攻坚的“螺丝钉”。“白加黑、5+2”对她来讲是常态、是习惯。2018年冬,在国家、省级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工作启动以来,作为当时还处于哺乳期的母亲,她常常因为到农村指导工作而错过了给孩子哺乳,面对电话中传来孩子的哭闹和家人的埋怨,她只能说声对不起。收起电话,又投身到忙碌的工作当中。
    勇当脱贫攻坚的“急先锋”。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同志都“退避三舍”,但是莫莉却主动要求承担此项工作,成长在农村、有着17年农村基层工作经历的她,深深地了解农村、敬爱农民、心系贫困。她说:“在精准识贫工作中,看到在政策的帮助下,我区的贫困人口在不断减少,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心里很欣慰。”
    莫莉相信,只有脚踏实地去做好脱贫攻坚的每一件事,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才是对自己脱贫工作坚守的最好诠释,才是自己人生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心中有梦 鼎力前行
——记吉林省逸德民间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英杰

 

 

    土音凝心,以惠民为第一梦想。习主席上任后提出了中国梦:有梦想,才有更美好的明天。许英杰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要种好粮,让更多的人吃上绿色无公害的粮食,实惠家乡父老。于是,她在寿山镇山湾村租地50亩,成立了吉林省达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种植水稻、小米、高粱、粘玉米等农作物,注册了五粮香五谷杂粮品牌,并在2018年成功走入农博会,深受百姓的喜爱。
    土里淘金,以富民为第一目标。习主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5岁的她梦想又开始了。许英杰带领村民做户外草坪婚礼,做逸德湖水上婚礼,这一创新一炮打响。2016年,建成占地3万平方米的辽源婚庆产业基地,后来又引进中国婚庆产业道具,提高了婚礼品质,降低了成本,为辽源人办高端大气的新颖婚礼提供场地。
    土情不改,以利民为第一追求。为了回报社会,现在企业的400多名员工中多数都是本地农民,为了让他们都能有更好的发展,许英杰带领他们学习管理、礼仪、演讲,提高自身素质。原来刷碗的女工现在成了前厅主管,原来的服务生变成了客户经理……逸德的团队成了凝心聚力的团队。
    许英杰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引领下,我将带领我的员工和当地的农民为实现更大的梦想而奋斗终生。”2019年,许英杰申报了占地面积2万亩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将带动福山村、禄山村、寿山村、山湾村的村民做民宿、旅游、绿色养种植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家致富。


生鲜行业的“引领者”
——记辽源市天成平价生鲜超市总经理侯艳凤

 

 

    从100多平米的小店到16家连锁超市,从一人身兼数职到400多名员工,12年来,候艳凤从白手起家创立辽源第一个本土生鲜品牌“天成超市”,到现在成为辽源生鲜行业的“引领者”。
    12年来,侯艳凤经营的超市以实惠公道的价格、干净整洁的购物环境、质优价廉的商品、耐心周到的服务赢得广泛赞誉。到2018年末,总店数达到16家,由单一的水果超市发展到以水果、蔬菜为重点,多元化商品为辅的经营模式,成为辽源生鲜超市行业的引领者,获得辽源市“商品流通先进企业”、辽源市“消费者满意商场”等称号。
    秉承“诚信为本”理念,赢得消费者和供应商的信赖。有的供应商对账时拿不出票据,但是只要天成超市账上有,她会如数付款给供应商。2015年,一名采购人员私吞供应商货款200多万元,她挨家拜访统计欠款,只要供应商说出欠款金额,就算没有任何手续也全部认账,用一年多的时间付清全部款项,在批发市场传为佳话。
    回馈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多年来,她一方面做大做强企业,另一方面她也随时关注社会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开展培训。她视每位员工为家人,数次为家庭有困难的员工提供经济援助。
    候艳凤说:“干事创业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坚持、勇敢,还有一颗为别人服务的心。”


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巾帼风采
——记辽源市龙山区信访局综合科长郭新

 

 

    她,以坚强的毅力勇挑重担;她,在小巧的键盘上践行使命;她,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她,就是龙山区信访局的一名基层干部——郭新。
    小干部大担当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2018年,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经区领导研究讨论、组织考察筛选,区环保办抽调郭新同志到材料组工作。她克服了左臂骨折、20个月大的女儿高烧不退的困难,拆下石膏,立即上岗。
    小键盘大舞台
    文字综合工作,既辛苦又清苦。主动向书本学,研读了《人民日报》《人民信访》《吉林信访》等报刊杂志;向老同志学,研读他们撰写的各类优秀材料,迅速掌握了上情、下情、内情,全面扛起了信访局各类材料的撰写工作,每年各类材料数量总和不下千余篇。
    小岗位大奉献
    2017年,由于科室人员变动,综合科仅有1名同志在岗,工作运转难度很大。郭新主动放弃了剩余的2个多月产假,回到岗位上班。2018年“两节”“两会”期间,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她将刚满周岁的女儿断了奶;老母亲生病住院近20天,都没有回老家看望过一次。她说,在工作需要和家庭责任两者不能兼顾时,只能舍小家、为大家。
    郭新始终不忘初心,将赋予她的所有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她认真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必将在新时代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巾帼支书一心为民
——记龙山区寿山镇山湾村党支部书记王红霞

 

 

    王红霞今年56岁,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里工作31年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和崇高风范,获得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王红霞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班子成员积极谋求发展,争取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从2011年开始,她先后筹资1500余万元,实施了村主路两侧4公里混凝土排水沟工程、主街路亮化工程、电灌站扩大维修工程,水泥路户户通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6公里田间路硬化工程,实现农用机耕道路全覆盖;打造千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安装太阳能路灯43盏,更换大型供水设施5套,修混凝土供水灌渠6公里,实现节能灌溉,增产增收;修建45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将老旧村部进行扩大维修……在她的带领下,山湾村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得首届“农信杯”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省级优秀示范项目村、“六五”普法省级先进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王红霞热爱农村、心系农民,在农村一线认真履职尽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了贡献。2016年,被龙山区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2017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2018年,被龙山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追梦教育人 展示“她风采” 绽放“她力量”
——记谦宁街小学校长宋俊玉

 

 

    宋俊玉,龙山区基础教育领域的优秀女性代表。她用心对待生活、真诚对待他人、忠诚对待事业,以“四自”精神书写着踏实的人生足迹,绽放着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她力量”。
    孝女——她出生在一个三代从教、有着优良传统的大家庭。29年前,父亲患肺癌晚期住院期间,还在读师范的她就骑着二八自行车往返于辽师和市二院之间送饭、陪护。已是耄耋之年的公婆,她常去看望陪伴,给老人洗澡、看病就医、贴身照顾……
    书女——她爱书,常被同学、同事、朋友称为“书”女,就连24岁的女儿都把爱读书、有底蕴作为择偶标准之一。她也是龙山区教育系统“萤火虫”读书联盟和辽源市全民阅读促进协会的会员。她坚持以读书节、分享会、阅读晋级、竞赛展示、课题研究为载体,引导全校师生家长浸润书香——“市阅读能手”“省书香家庭”“全国书香家庭”的殊荣实至名归。
    才女——她编创教材、发表文章、提炼成果、开展培训、交流经验,在几十项业务大赛中获奖。作为谦宁街小学的校长,她在以人为本、魅力感召、智能激发和个性化关怀方面形成独特的管理特色,通过“幸福园丁”和“多元育人”两项工程,使谦宁校园更精彩、学子更快乐、教师更尽心、家长更放心、社会更满意。
    她就是这样一个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朴实的行者,带着独特的“她力量”,怀揣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谱写着新时代的华章。


为民健康永不休
——记龙山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宫慧娟

 

 

    28年来,她从普通护士到护士长,再到一名基层医疗机构的负责人,一步一个脚印,以一名普通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打造一流的服务中心,服务社区居民健康”这是她内心深处的信念,也是无声的誓言。2011年7月,通过公开竞聘,宫慧娟成为一名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当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刚刚起步,南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是刚刚成立,工作人员没有社区卫生工作经验,没有房屋、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一切从“零”开始。为提升服务功能和质量,她认真研读国家政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要求、服务目标。
    中心刚建成,就迎来了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这项重要工作,带领中心20名员工“5+2、白加黑”,利用120个日日夜夜,完成了辖区4万多人50%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电子档案的录入工作。2011年,被评为“辽源市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先进个人”,在历次绩效考核中都名列全市前茅。
    在她的领导下,中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通过省级示范社区验收,多次代表龙山区迎接省、市各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并取得优异成绩。


鸡窝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记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合作社总经理高艳玲

 

 

    顺应经济大潮,毅然创业。1992年,高艳玲夫妇仅凭2000元钱便开始了养殖之路。2009年7月,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棵春苗破土而出,是一家集饲料、养殖、储运、包装、销售为一体的蛋鸡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诚信第一,利益第二。”2005年,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和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鸡蛋价格暴跌,高艳玲夫妇仍按照签订价格,126户养殖户减少损失20余万元。由于始终坚持诚信,高艳玲的事业迅速发展,每年销售鸡蛋4000多吨,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年平均帮助养殖户增收12000余元。
    紧跟时代步阀,创立自己的品牌。几年来,“够够购”牌鲜鸡蛋从商标正式注册,到荣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并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实践证明:把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放在首位,是顺应市场、符合需求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大,把品牌做强。2016年7月,辽源市明乾绿色禽蛋养殖专业合作社鸡蛋养殖基地正式破土动工,场地面积达8万平方米,带动养殖户200户,年增收3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基地的建成,标志着“够够购”鲜鸡蛋向更高、更新方向迈进,企业将肩负着功能性鸡蛋这一使命继续向前,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高艳玲说:“自从我创业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禽蛋行业里的人。党和政府及乡亲们给予我很多支持和鼓励,我能做到的就是拿出最好的产品回报社会。我要为‘够够购’的品牌负责,更要为企业的产品负责!”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付晓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彦雨 张建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