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一个低碳 环保的“两节”
本报记者 王茵
“爆竹声中辞旧岁,烟火花里迎新春”。对于中国人而言,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辞旧迎新、增添节日气氛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爆竹响过之后,空气污染、环境受损、安全事故上升……让我们不得不在良好环境与喜庆气氛之间做出取舍。
“弘扬新风,文明过节”。1月20日,市创建办与市文明办针对即将来临的新春佳节联合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市人民为减少空气污染,消除雾霾天气,春节期间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提倡使用电子烟花爆竹、喜庆音乐、时尚鲜花;尽量燃放安全系数高、低噪音的小型烟花爆竹;燃放地点选择安全空旷区域,不在禁止的场所燃放,不在夜深人静时燃放,共同维护宁静家园,共同呵护清新空气。”
“少放鞭炮,清新空气”。在雾霾天气不断增加的今天,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对于保持空气清新,降低环境污染,让城市拥有更多蓝天白云至关重要。提起年三十儿晚上的爆竹,一位在市环卫处工作了十几年的环卫工人说:“那些燃放过的纸屑铺天盖地,最多时一个小区就能推出几车。更要命的是有一些还没有彻底燃尽,一不小心蹦个正着。每年春节,我们这儿都有受伤的”。
“每年都有受伤的。”这绝不是环卫工人的危言耸听。据市消防支队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除夕至大年初一不足48小时内,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较大火灾事故多达十几起。而市妇婴医院门诊记录则显示,每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儿童更是不在少数。
烟花爆竹固然是节日里一项烘托气氛的重要点缀,可相对于其带来的危害,还是建议广大市民,特别是机关企业单位,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少放烟花爆竹,减少雾霾危害,享受低碳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