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项目建设推向新高潮

把项目建设推向新高潮
——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回顾

 

    项目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第一抓手”。抓项目就是抓就业、抓财源、抓城市化,就是抓稳定、抓优势转化、抓发展后劲。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市作为转型升级示范城市,不等不靠,抢抓机遇,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千方百计加强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资,长期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有力地支撑了我市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
    近五年来,我市坚持以经济转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2014—2018年,我市共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99个,总投资2397.4亿元。2016—2018年,我市被纳入省“三早”行动的项目共有24个,总投资91亿元。这些项目均已开工建设,进展情况良好。


    精心谋划布局,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辽源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扩大实体投资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唯一现实选择,必须坚持以项目承载投资增长、以项目引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项目推动经济提质提速,把项目建设作为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精心谋划布局,集中力量攻坚突破。
    提高质量标准,深度谋划储备项目。我市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瞄准国家政策导向,深度谋划储备项目。一是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近五年来,围绕改善基础设施、推动生态恢复与修补、加快整体脱贫等重点领域,深度谋划近百个公益民生项目。在环保、生态、节能等方面,谋划实施水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治理、湿地公园建设等30多个环保项目;在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谋划十余个PPP项目,努力撬动民间资本。二是积极培育新动能。围绕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创新链整合、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方面,谋划一批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产品换代等高科技项目。同时结合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鼓励支持企业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和扩大有效产能,帮助企业谋划一批延伸产业链条的项目。三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从构建大交通体系、园区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布局等方面,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农网改造、新型城镇化、老旧小区宜居改造、宽带吉林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全力以赴,高效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具有突出的竞争性和时效性,必须完善推进机制、强化紧迫意识,和时间赛跑,与进度较真。我市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从市级领导做起,层层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市级包保领导采取现场办公,对重点项目以及开复工速度较慢的单位进行督促。建立项目建设推进组,在对全市项目储备谋划情况进行全面调度和梳理的基础上,组建了由发改、工信、国土、环保、规划和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组成的项目建设推进组,负责全市项目建设集中推进工作,深入到县(区)、部门和项目建设现场,研究解决前期要件办理、征地拆迁、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等具体难题。实行重点项目服务秘书制,在原市领导包保机制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行重大项目服务秘书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健全“三大员”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通知》,进一步落实领导包保、并联审批、全程服务、督查问效等制度,确定了市、县两级60名领导作为“协调员”,实行项目建设前、中、后期全面管理;选派84名优秀干部作为“特派员”即重大项目“服务秘书”,提供从手续办理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服务,并建立全市项目服务秘书微信群,实时掌握服务秘书工作动态;邀请100名社会各界人士作为“监督员”,对政务服务全程监督,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项目建设举措。近年来,我市注重在破解影响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上精准发力,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在项目管理方面,不断强化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加强项目法人代表培训,及时调度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重点企业争取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及时召开项目前期工作协调会,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建项目资金管理实现监检、审计全过程覆盖,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推进融资方面,抓住国家确定我市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的政策机遇,进一步拓宽民营资本注入渠道。积极推动银企对接,放大“助保池”融资功能。创新投融资体制和融资方式,鼓励开展股权融资,支持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建立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城投集团服务功能,努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在吸引培育人才方面,实施“152”人才集聚工程,外引内培,多元破解人才短缺问题。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推行订单式职业技术培训,解决企业结构性招工难问题。在招商引资方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立足本地、瞄准产业、精细谋划,开展务实精准招商活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充分利用“京吉商参与家乡建设总结服务推进会”“北京市国企走进吉林活动”等各类平台载体,先后与中核电、北京市国资委、北控集团和吉林商会辽源商会部分成员等就中核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城市服务投资、污水治理、能源利用、梅花鹿等项目进行深入交流和对接,并邀请企业来辽进行实地考察。同时,按照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加强与浙江省绍兴市定向对口合作,建立健全两市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方案。目前,两地政府已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按照“简政放权要彻底、政务服务要阳光、降本减负要实效、政商关系要亲清”的原则,培育外聚资源、内盘存量的发展环境。创新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大力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扎实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推广电子政务,加快建设贯通省、市(县)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真正让“一张网”网住全部事项。我市的不动产登记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做法得到了省里高度评价,并以经验信息的形式上报国务院协调办。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制定印发《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将项目核准和审批业务全部整合进厅办理,加快推进网上并联审批,力争线下无审批。全力推进软环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将软环境建设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健全完善软环境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开展“涉企四乱”、清理拖欠企业资金、中介机构清理等专项涉软执法检查行动,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出台《辽源市软环境监督员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地区设立100个软环境监测点,聘任500名监督员,加强对全市各部门五大类28种问题进行监督举报。开设“软环境热线”直播节目,全市40多个部门先后两次参加直播活动。着力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列出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向社会公开,推动跨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激励与惩戒,全面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化。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创新转型升级目标,充分运用各类科技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初步建成6大产业链,即:加快建设高精铝加工产业园,打造以麦达斯、利源精制、麦达斯轻合金等企业为主的高精铝产业创新产业链;建设医药产业园,打造以博大伟业、博大制药等企业为主的医药产业创新链;扩大东北袜业产业园规模,打造以东北袜业园等企业为主的针纺产业创新链;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区,打造以中聚新能源、鸿图锂电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链;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打造以金翼集团等企业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链;建设鹿产品开发产业园,打造以东丰药业等企业为主的梅花鹿产业创新链。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引领和推动了辽源创新转型发展,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创新型试点市。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充分享受科技企业优惠政策。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制定出台了认定标准程序扶持办法,认定吉东种业、鑫锐机械等30户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其中华纺静电等15户企业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占全省149户的10.1%。


    打造拳头优势,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要形成有效的竞争力,还要有足够分量的重点项目支撑。我市坚持把工作重心向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倾斜,抢时间、抢进度,全力打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战。
    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辽源鹿、牛、羊、蛋鸡、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养殖业资源优势,深度开发绿色、有机、无公害中高端农产品,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安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已成为全国最大蛋品生产企业;中国北方农畜产品综合产业园、金州生态产业园等项目也已投入运营。目前,总投资2.3亿元的吉林省腾祥牧业科技有限公司40万头优质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已建设完成3栋猪舍,另有2栋猪舍设备安装结束;总投资2.5亿元的东丰县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项目已完成50栋大棚骨架及罩膜安装及30栋大棚墙体建设,正在进行大棚保温及种植工作;总投资2.5亿元的吉林晟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年出栏3万只大型优质羊育肥基地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15栋羊舍和门卫室、资料室、配电室、围墙等。
    加快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全力谋划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车体材料深加工项目、美罗国际药业总部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宁波均胜汽车零部件项目、元隆达模具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套高强度汽车扭力梁总成生产线等项目已经投产。目前,总投资3.2亿元的辽源鸿图锂电隔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隔膜三期工程项目已经完成车间、库房、辅助厂房的土建和钢结构施工,第一条年产4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设备正在陆续进厂,即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总投资3.1亿元的吉林稼源秸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立方米无醛秸秆环保生态板项目1、2号厂房正在进行发酵间建设,2600平方米的宿舍楼主体已完成,正在准备外墙的施工,设备用房正在进行土建施工,锅炉房已完成基础建设;总投资2.2亿元的吉林诺德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隔热性中间膜建设项目开始进行试生产。
    积极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谋划包装一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辽源至西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四平至白山天然气管道建设辽源段工程、辽源市北部新区集中供热工程、东丰县白云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辽源市仙人河老工业区供热改造工程等项目投入使用。目前,总投资4.9亿元的东辽河干流辽源市段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85%;总投资0.55亿元的中共辽源市纪委廉政建设基地项目已投入使用;总投资0.86亿元的西安区东、西孟工业园区孵化器项目正在建设研发中心;总投资2.5亿元的辽源市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完成污水管网1.64公里;总投资2.5亿元的辽源市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总投资10.5亿元的辽源市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检查井及工作井87个,顶管完成2205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项目。为解决辽源服务业总量小、占比低的“短板”问题,重点谋划实施一批商贸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凯旋王国创意园项目、智慧辽源项目、东丰奇乐水上游乐园建设项目、御峰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项目、袜业园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目前,总投资20亿元的互联网+袜业工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智能化生产袜厂区3栋(含A1、A2、A6),数字化生产内衣区1栋(A5)施工已完成,一厂一品厂房1栋(一厂一品)基础工程已完成,已入驻企业59户;总投资3亿元的辽源市同城医药药材连锁有限公司大型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库房设备安装及厂区绿化、硬覆盖施工基本结束;总投资12.8亿元的辽源现代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建设项目土建及装饰装修部分进行收尾工程,“智慧校园”、亮化工程、园区道路、桥梁及绿化景观工程施工交叉推进,一期续建工程学生公寓四、餐饮中心二主体封闭,正在进行内部砌筑、管网配套等施工;总投资0.59亿元的辽源市金都蓝福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建成一栋养老院公寓,正在试营业。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围绕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青岛昌盛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及电站(一期)项目、中聚新能源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建设项目、辽源鸿图锂离子电池隔膜二期工程等项目全部投产;总投资0.6亿元的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无油剂附有静电功能PP短纤维产业化建设项目厂房主体冷封闭结束,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安装配套设备工程;总投资1.44亿元的吉林省云动力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高端元件项目开始试生产;总投资3.3亿元的吉林天焱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日产10万立方米生物质燃气项目设备正在安装调试;总投资1亿元的希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微藻多不饱合脂肪酸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试生产。


    坚持攻坚克难,深化细化重点项目发展

    在项目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我市仍然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投资动力不足。国家严控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受限,政府主导投资能力下降,棚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等进展缓慢。同时因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投资效益低,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和动力,大多数企业家目前持观望态度。再加上连续多年的投资高速增长,我市大部分续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上半年我市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呈下滑趋势。二是融资难度较大。在国家防控金融风险、融资环境紧缩和我市部分企业自身有效资产不足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企业融资难度较大。三是征地拆迁难度大周期长。受拆迁户期望值过高、征地拆迁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一些项目进展缓慢甚至难以动工。稳妥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统筹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我市的重点项目工作目前进展良好,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建设期,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针对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合力攻坚,努力做到“四个切实”。
    切实提升服务重点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聚焦年初计划实施的127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强服务和管理,强化领导包扶责任落实,特别是对省、市“三早”行动项目,未开工、未入统项目,要全面准确掌握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投资进度。依托吉林省企业投资项目监管平台,依法规范审批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加强“三大员”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协调员”“特派员”(项目秘书)和“监督员”的作用,强化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切实加强重点项目的推进力度。指导和帮助前期手续尚未完善的重点项目尽快完善前期工作,争取个别手续尽快得到批复,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宝贵时间。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基地、梅花鹿精品养殖基地等七大工程,全力推进技改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经济总量扩大和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及时掌握国家信贷政策措施,引导规范企业发展行为,提升企业信贷准入条件,通过多种筹资方式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问题。进一步深度对接国家和省的新一轮东北振兴各项政策措施,尽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
    切实加快重点工业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牢牢抓住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一有利契机,在壮大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方面创造题材、包装项目。突出落实好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紧紧围绕技术和管理创新等发展路径,加快东北袜业、鸿图锂电、利源精制、金翼蛋品等重点企业率先转型升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提升企业内生动力上下功夫,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与中科院长春“三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院校研发合作,围绕重点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攻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
    切实提高项目谋划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紧紧围绕我市经济转型、“双元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等30多个国家和省级示范试点以及国家支持实体经济振兴的政策举措,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力度,着眼项目成长性,力争引进更多辐射广、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严把环境资源准入关,引进一批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项目。滚动谋划重点产业和技改项目,对我市支柱特色产业的重点企业和辽矿集团等传统骨干企业用心用力做好服务保障。抢抓我市与浙江省绍兴市对口合作政策机遇,积极谋划项目,吸引浙江资本落地。 
    重点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撬动辽源经济创新转型升级的强力杠杆。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让我们感受到辽源急切奋进的足音。展望未来,这些项目必将转化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助推辽源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


    本版稿件由市发改委 提供 本报记者 刘红娇 整理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