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美丽“蝶变”
农业生产美丽“蝶变”
——我市农业产业化串起农民“致富链”记事
本报记者 李艳红
农民想鼓起自身“钱袋子”的愿望迫切强烈,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就是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基石。
自2001年实施农业产业化以来,辽源不断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从创新组织形式、培育产业主体、完善经营机制入手,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
辽源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丰沛的降水、充足的日照、肥沃的黑土地,造就了高产质优的辽源玉米。2017年,在全市363万亩的耕地面积中,玉米播种面积达291.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3%,玉米平均单产713.93公斤,位于全国前列。
立足“源头活水”,辽源培育了气味清香的辽源大米。2017年,全市水稻面积38.84万亩,产量4.58亿斤。经过认证的绿色水稻标准化原料基地20.9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3.8%,辽源大米进入吉林大米产业联盟。
抓住“特”,打出“名”。辽源种植以金红苹果、鲜食葡萄为代表的东北水果2.8万亩433万株,年产量达3.2万吨。利用丰富的柞林资源,年放养量1372把,产量占全省五分之三。食用菌主要品种有黑木耳、香菇、滑子蘑、平菇等,规模达到6000万袋。东丰梅花鹿、东辽黑猪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东丰、东辽具有肉鸡和蛋鸡、牛羊、梅花鹿等畜禽农副产品产业资源优势,畜禽产品加工、梅花鹿及副产品加工、粮食加工、食品制造等行业已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涵盖谷物加工、畜禽加工、蛋品加工、饮品加工、生物化工等领域,是我市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90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1户,形成了以巨峰生化、华粮生化为代表的120万吨玉米转化,以德春米业、金洲蟹稻米、清龙米业、鑫源米业、吉米飘香为代表的100万吨稻米加工,以御泉生态为代表的20万吨杂粮杂豆加工,以金翼蛋品、麒鸣牧业、鹏翔牧业为代表的畜禽深加工,以睿康生物为代表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开发,以正旭、嘉亿、佰晟源等为代表的食用菌加工,以鑫宏利、周家酸菜等蔬菜加工的产业链条,培育了省级优质特色农产品157个,“马记鹿茸”“东辽黑猪”“龙泉春酒”3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御泉”“金翼”“吉东”“吉羊麒鸣”等中国驰名商标,“六嫂食品”“够够购”“花市”等45个省著名商标。金翼蛋品年鲜蛋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一,蛋鸡养殖规模国内最大,是中国最大的蛋品加工企业。唐豆豆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7月成功上市,年加工松子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位列辽源市创汇企业前三强。
变小生产、小流通与大产业、大市场“惺惺相惜”,辽源找到其中的契合点,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形成农民集团化发展。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584个,专业大户、家庭农场478个,带动农户10.2万户,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8万人。金翼蛋品通过建立500万只国内最大蛋鸡养殖基地,辐射带动3000个养鸡大户。东丰县金红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559户,占全镇果农的52%,2017年合作社营业收入508万元,成员分红54.9万元。东丰县黄河镇黄年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员76户,为成员提供代养、代销、繁育等服务。明乾绿色禽蛋养殖合作社发展会员150余户,安排城乡富余劳动力500多人,带动农户300余户。年产酸菜4000吨的周家酸菜厂带动周边种植无公害白菜101户。东丰博瑞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整村托管耕地5119亩,解放劳动力150人,预计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270万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辽源适时启动了粮食高产核心区、畜牧产业精品区、园艺特产示范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等“五大园区”建设,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养业发展。目前,全市建设现代农业园区210个,正旭食用菌产业园、万平农牧生态园等13个园区被评为市级科技示范园,东辽县被评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金洲生态产业园被评为省级产业示范区。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520个,其中被农业部授牌的5家、省畜牧局授牌的9家,全市规模化饲养率达到80%。重点建设的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布局有机水稻、有机杂粮、有机果蔬、花卉牧草、有机经济林、特色养殖、有机食用菌七个产业板块,流转耕地6.4万亩,带动建设了有机水稻、金盏菊、平欧榛子、青豆、高粱、牧草等产业基地。
创新探索具有辽源特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新路子,“金翼式”全产业链延伸型、“金州式”产城融合型两种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应运而生。“金翼式”全产业链延伸型通过土地流转,打造5000亩安全饲料玉米基地,成立东辽绿谷养殖有限公司和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年存栏蛋鸡500万只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在功能拓展上建立粮食仓储、饲料加工、生物质能源、蛋制熟食等企业,推动了物流、人力资源、农业技术、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目前,产业融合企业达到12家,累计解决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1.5万人,人均增收3.6万元。“金州式”产城融合型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鴜鹭湖”有机农产品,打造万亩有机水稻基地、万亩有机杂粮基地、万亩有机果蔬基地、万亩林下种植基地和万亩有机淡水鱼养殖基地,并结合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和休闲农业,建成了国家4A级的鴜鹭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年均接待游客达到20万人次。同时,大力构建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完善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农民培训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