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人不闲 秸秆变“金蛋”

农闲人不闲 秸秆变“金蛋”
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影报道

 

 

秸秆捡拾打包农机在田地里打包。

 

    银装素裹的大地上,四台铁牛呼啸着奔跑着。眨眼间,一棵棵被铁牛吃进肚子里的秸秆变成一个个硕大的金蛋,从铁牛的肚子里滚落在黑土地上。这是11月17日,记者在凌云乡启富村看到的情景。
    田野里奔驰的铁牛,是凌云乡关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秸秆捡拾打包大型农机。据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关建介绍,每台打包机每天能打包秸秆300余亩。一部分送往生物发电厂做燃料,另一部分卖给周边的养殖户做饲料,最远的地方卖到白山市的养殖场。关建告诉记者,照眼下的进度,今年能打包秸秆3万余亩2万吨左右。合作社从事秸秆打包,减轻了政府秸秆禁烧的压力,为家乡的蓝天白云作出了贡献。另外,农闲时节,村民不用出村,到合作社打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自己是这些人的领头人,感觉挺自豪。
    邹金泉是鹿角村一组村民,他已连续在合作社干了4年打包秸秆的活儿,每年都能为家里增收2万多元。邹金泉对记者说:“如果要是有技术,当上农机手,一年能比现在多挣一万多块呢。”现在像他一样的村民,有10多个人在合作社里干活儿挣“外快”。
    东辽县农机推广站工程师张金辉是负责合作社农机安装监控、后续服务、技术指导和解决一些车辆常见故障的“大管家”。据他介绍,目前,东辽县有80家左右农机合作社从事秸秆打包项目,这些合作社是秸秆禁烧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合作社将秸秆转化成燃料、饲料等,不仅为秸秆找到了出路,更是给自己多找了一条“来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