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吴兰在辽源军分区党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强调
要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1月17日下午,市委书记吴兰出席中共辽源军分区全委扩大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报讯(记者 李艳红)1月17日下午,辽源军分区召开党委全委扩大会议,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吴兰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领导薛金安、吴宏韬、孙庆安,辽源军分区司令员马卫东、辽源军分区政委马德国、辽源军分区参谋长冯玉福、辽源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王维银、辽源军分区后勤部部长杨鸿宝参加会议。
  吴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辽源军分区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她说,刚刚过去的一年,辽源军分区党委在省军区党委和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官兵和全体民兵,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和辽源转型发展大局,举旗铸魂,真抓实备,务实进取,思想政治建设成效明显,应急行动准备扎实细致,依法治军能力持续提升,基层建设基础不断巩固,双拥参建工作成果丰硕。
  就抓好今年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吴兰指出,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切实增强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必须站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切实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工作措施落实。一要把握大局,主动担负使命责任。必须充分认识国防后备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全局和加快辽源转型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扎实抓好应急行动各项准备。二要正视现实,充分看到工作差距。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继续按照战斗力建设标准,强化措施,固强补弱,加快把各项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三要吃透上情,牢牢抓住难得机遇。要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国防动员工作机制、强化民兵预备役应急力量建设等重点任务,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改革,努力实现协调发展、军地共赢。
  吴兰强调,要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重要方向,要结合辽源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把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持续抓好理论武装、形势战备和职能使命教育,打牢驻辽部队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着力把驻辽部队培养成拥护支持改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二要提高军地联合应急能力。要坚持以应急需求为导向,以抢险救灾任务为重点,提高军地联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要加强民兵基层组织建设。 要把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武装部建设结合起来、把乡镇(社区)党政干部培养与专武干部培养结合起来。四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载体,把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作为用兵练兵的主战场,坚持在参建中自建、在用兵中练兵,组织驻辽部队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帮建、省十七运安保等重点工作,为辽源转型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吴兰要求,要深入履行党管武装职责,加强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领导。必须始终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全市武装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要凝聚工作合力。各级党委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工作全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要加强统筹谋划。要按照强军目标要求,结合辽源实际,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规范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制度机制建设,切实把发展路径规划好、军地资源统筹好、任务措施明确好、矛盾解决对接好。要完善工作制度。把握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坚持议大事、把方向、给政策、解难题,探索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双重领导、党建指导、综合考评等配套制度。要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强化政策保障,加大物力财力支持,切实做好复转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教育、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等各项工作。
  会议宣读了表彰通令,马德国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