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变财富 一“秸”多用有出路

“吞”废料、“吐”宝贝,困扰辽源多年的秸秆焚烧老大难问题,如今拨云见日、有了新的发展转机。2018年4月,在全省挂名的“三早”项目之一——年产12万立方米无醛秸秆生态板项目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吉林稼源秸秆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抢抓施工黄金期搭建厂房,争取早日投产,利用“科技+农业”构建绿色产业链,朝着社会、经济、生态多方受益的目标持续加力——

 

“包袱”变财富 一“秸”多用有出路
本报记者 汪琳

 

    金秋十月,农民秋收接近尾声。大量的玉米秸秆何去何从,再次被提上议程。“东丰县玉米秸秆的年产量多达180万吨,光我们镇就能有7万吨,难以消耗。以前农民没办法解决,图省事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来年生产。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禁烧令’越来越严格,秸秆收储处理问题急需借助好企业、好项目来承接。”东丰县拉拉河镇镇长王铁峰说。
    与以往不同,今年王铁峰不再为此发愁,心中充满了盼头。他指着位于拉拉河镇增福村一组、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的年产12万立方米无醛秸秆生态板项目一期工程,告诉记者:“这就是玉米秸秆的最佳出路。”
    究竟该项目有什么样的魔力,能令王铁峰态度如此坚定、有信心?据了解,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均为年产6万立方米无醛秸秆生态板项目,计划总投资6.03亿元。项目一期建筑面积57808平方米,计划投入3.08亿元,现已投入近8000万元,厂房建设基本完成构架工作,宿舍楼即将封顶。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引入制板线和饲料线两条生产线,年可处理玉米秸秆30万吨,让“污染源”回归资源价值,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我们不是单纯地将秸秆压块做颗粒燃料,而是引进上海康拜公司的制板设备,采用三分离技术方法,将秸秆的皮、叶、瓤中的不同成分和功效综合利用起来,用玉米秸秆皮做无醛生态板材,应用于家居装修、建筑设计等领域,将叶和瓤加工成有机生物饲料,用于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形成绿色产业链条。”吉林稼源秸秆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胜拿出几块无醛秸秆生态板样品,向记者介绍道:“这些板材的主要成分是玉米秸秆和绿色环保生态胶MDI胶,经过反复测试检验,其坚固、耐用、零甲醛。该项目不仅可以缓解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森林砍伐量,还能辐射周边乡(镇)村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带动农民创业就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李志胜认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当前辽源乃至吉林省对生态环保板材的需求量较大,呈现市场缺口,需要有人去完成、去填补,将玉米秸秆资源的“绿色效应”放至最大化。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流转土地、统一种植,联合合作社、提高生产力,与市、县企业合作,实现资源整合。“目前,我们正在考核评估拉拉河、大阳、黄河等村镇的合作社,并与东丰县华粮生化有限公司、国能辽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准备大规模收储秸秆。”李志胜说。
    “螃蟹”壳硬不好啃,万事开头难平顺。由于天气变化等客观因素,预计工期被迫延后。虽然前期困难重重,但李志胜仍然志在必得、信心满满:“在东丰县委、县政府和拉拉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帮助下,我们完成了场地平整、引水送电,现在正在进行收储运项目银企担贷款对接。接下来,我们将全力以赴,克服困难,抢抓工期,争取于明年5月之前投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