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情可待成追忆
南仁东同志是辽源籍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中国天眼”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为进一步学习弘扬南仁东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市委宣传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南仁东精神”征文活动。活动期间共征集近200余篇文章,通过层层筛选,精心选出优秀稿件,今日起在本报刊发,以飨读者。
此情可待成追忆
——学习南仁东精神有感
任学峻
“此情可待成追忆”出自李商隐的一首诗。而现在,对于被科学家南仁东先进事迹感染的我来说,更是此情可待,成追忆!
我要追忆的是:他那炽热的执著之情。南仁东从小就热爱天文学,喜欢看天上的星星,这也激发了他对宇宙的好奇心。从此他开始努力学习,小学、初中、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63年,他以高考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开始了他刻苦学习钻研的探究历程,一直迎难而上,从壮年到暮年,从不放弃。凭着他在追梦路上披荆斩棘的坚定与执著,最终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FAST。
我要追忆的是:他那崇高的赤子之情。他一直忠于祖国,心系祖国。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听到这些,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的祖国,于是对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就这样,“中国天眼”FAST工程从提出构想到建设完成历经22年,先后攻克十余项世界级难题,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天文学家探索宇宙和天外文明提供了科学利器。
我要追忆的是:他那无私的奉献之情。为了中国能走在探索太空大军的前列,他用了23年的时间,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的科研事业。在“天眼”FAST启用前,检查出自己患有肺癌。病重手术后,他强忍着身体不适,依旧坚持着自己未竟的事业。他所承受的一切,是常人无法体会和想象的,更是无法忍受的。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科研,奉献给了对太空的探索。
作为辽源市第五中学的一名学子,能成为南仁东的校友让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一次次在校园里徜徉,循着英雄的足迹,仿佛看到少年时的南仁东在课堂、在树荫下孜孜不倦学习的身影,那股奋发昂扬、砥砺前进的奋斗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如果说我们青少年曾经追过一些当红娱乐明星,但作为人生学习的榜样,南仁东才应该是我们真正的偶像!追星当追南仁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南仁东精神”!前几天去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更是让我心潮澎湃:中国船、中国车、中国桥、大飞机……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彰显国家实力的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同心同德、坚持不懈、开拓进取、从不退缩的心血和汗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激情。我们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青少年为之奋斗的目标!
斯人已逝,成追忆;精神永存,情可待!行胜于言。南仁东精神指引我们把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实际行动。藐昆仑、笑吕梁,磨剑三载,让我们携起手来,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奋斗,做最出色的自己,为“厉害了,我的国”再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