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变形记”与城管“变形计”

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系列报道之一
市场“变形记”与城管“变形计”
本报记者 王茵

 

    9月1日,星期六。
    天尚未放亮,西安区仙城东路上便影影绰绰,嘈杂声渐起。六点刚过,整条街路上已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卖菜的、卖水果的、贩鱼的、贩干货的、炸油条的、出早点摊的……各种商贩沿街路一字排开,从坡下绵延至岭上,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就是我市最大的宠物交易市场——老百姓称之为“狗市儿”。
    从2015年至今,三年时间,该市场先后两次迁移、三次变脸,其过程浓缩了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于民、执法为民的一路艰辛。
    所谓“狗市儿”,最初只是宠物贩子的交易场所。后期,随着人气越聚越旺,除宠物交易外,各种土特产、日用小百、瓜果蔬菜摊贩也混杂其间,久而久之,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集”。
    每逢双休日,集市外溢,沿街叫卖,摆摊设点,占道侵街,不但阻塞交通,且安全隐患巨大,群众反响强烈。
    2015年3月,我市启动城市管理提挡升级工作,“狗市儿”作为老百姓意见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堵点和难点之一,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首批整治范畴。
    随后,当时的市城管支队(现城管处)联合辖区政府、公安、交警等部门,对该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
    此次清理后,“狗市儿”实现大变脸,商贩欺街霸道、践踏绿化带、阻塞道路现象明显减少。
    可仅仅几个月过后,市场外溢、摊贩占道现象再次反弹,商贩和城管玩起了猫鼠游戏。
    2015年6月,为彻底消除该隐患,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狗市儿”从仙城西路整体迁至仙城东路,原址改建汽车4S店。
    此次搬迁,经城管人员反复做工作,老“狗市儿”的千余名业户迁入了仙城东路坡下至岭上路段。新市场、新面貌、新气象,这次变脸赢得了附近居民的一致认可。
    然而经过两年时间,人气升温、业户增多,欺街占道现象再次出现,而且有过之无不及。“狗市儿”又一次成了人们出行的堵点、城市管理的难点。
    针对此种情况,今年6月20日,城管处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宠物市场上迁至一环路路口。
    6月28日,城管处组织业户代表、市民代表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大家对市场上迁的意见建议。随后,城管处全处工作人员利用两个周末现场发放宣传单,进一步争取业户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7月14日,宠物市场迁移正式启动并顺利完成。
    9月1日,二次搬迁1个半月后,记者来到“狗市儿”新址。映入眼帘的大市场从西安新苑小区北门向上,一直延伸至一环路口,长度近2公里,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经营品种从吃喝穿用到听唱看玩,五花八门,好不热闹。站在岭上向东西两侧张望,尽管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但摊位规范,秩序井然,道通路畅,并无拥堵。
    西安城管大队队长都吉东告诉记者,这个市场最多的时候有几千人,现在是规范之后的景象,若是两三个月以前,几千人拥在一起,走不动道,迈不动腿,你推我搡,吵闹谩骂响成一片。“那时意见最大的是西安新苑小区居民和西安区医院就医人员,市场堵在路口,每逢周末,居民出行、患者看病都成了最头疼的一件事儿,打车司机嫌堵,不愿意来;自己开车,手法差的进来就出不去。”
    据都吉东介绍,制定迁移方案时,为了避免居民通行受阻,同时确保消防车、救护车出行通畅,他们特别避开了医院和居民小区,将市场向上迁移至一环路口,合理施划宽3米、长4米的经营区域,按报名先后顺序安排经营位置,并且采取了疏堵结合的方式,以绿化隔离带为界,北侧专门摆摊设点,南侧专供车辆通行。
    都吉东说,为了确保业户经营秩序,他和队里的同志早晨四点钟便陆续到岗,沿整个市场不停巡视,占道的说一说,劝回去;占绿化带的伸伸手,帮着挪走;乱丢垃圾的,嘱咐其扔在自备容器里。在亲身经历过几次变脸、迁移过程的都吉东眼中,老“狗市儿”这次终于完成了华丽转身,而且市场活力依旧,摊贩生意火爆,群众出行顺畅。更重要的是,老百姓逛市场的兴趣也没受影响,这样的转身不但群众满意,城管人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
    与“狗市儿”华丽转身异曲同工的是福镇市场的迁移。
    福镇市场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固定经营业户86家,流动地产菜业户50余家。由于形成之初便完全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致使机动车通行严重受阻,加之经营业户流动性大,利益驱动和文明意识差等原因,导致市场周边环境杂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阻塞消防通道、随意占道、卫生脏乱、噪声扰民等问题随处可见,不但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还给城市形象带来较大负面效应。
    为解决这一顽疾,市城管执法局在充分借鉴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以服务百姓为出发点,创新工作思路,积极谋划,并特邀国内知名城市管理专家来辽源实地考察、论证、选址,最终确定了迁移方案:将原福镇市场迁移至福山街北侧长约450米的辅路上,合理施划了120个摊位作为临时疏导点,按照报名先后顺序公开抽号。
    7月19日,城管处对原福镇市场全体业户下达了市场迁址通知,并一对一的向经营业户宣讲迁址的政策,仅仅用了三天时间,成功将原福镇市场的经营业户全部迁移至新设置的福山街农贸市场疏导点。
    9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福镇市场原址,了解周边居民和门店经营者对市场迁移的意见。开蛋糕店的绍莹告诉记者,市场还在的时候,她的门口卖啥的都有,逼得她只好把自家的东西也摆出来卖,可毕竟自己经营的是吃的,摆在室外非但不卫生,被市场各种味道一熏,简直成了垃圾,“现在好了,没了市场干扰,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可以把自己的小店好好打扮一下了。”
    陈燕是市场附近的居民,用她的话说,市场搬走不但干净了,也肃静了,耗子苍蝇少了,吵吵嚷嚷没了,路不堵了,环境看着也眼亮了。
    要说市场迁移,最受益的要算路口的隆都超市了,经理王亮告诉记者,“要是你早些时候来,我们店门口全都是小商小贩,堵得满满的,店里来回送货的大车根本进不来,连员工进进出出都得左拐右绕,躲躲闪闪。因为这,我们没少和摊贩发生口角,也多次和城管人员协商,可没办法,今天清走了明天再来,有时候甚至前脚刚清走,城管一撤转身就回来了,现在好了,整个市场整体迁移,咱这门口亮堂多了,环境也好多了。”
    的确,站在路口望去,这里的环境已经好了许多,百姓满意,业户受益,城市形象有了明显提升,不过在城管处长郑新军心中,他们的工作还只是个开始,“市场培育需要有个过程,为了巩固好不容易取得的整治成果,目前我们采取死看死守的办法,分派人员把守在市场各个入口,防止出现反弹的迹象。”
    郑新军的话说得没错,无论是市场“变形记”还是城管“变形计”,在城市精细化管理道路上,他们的工作永远在路上,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