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偏见与执着

放下偏见与执着
——《白鹿原》读后感
李明飞

  读经典名著和读普通书籍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可以学习、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并学以致用,使自己变得更成熟、更强大。《白鹿原》是一本人性与欲望之书,这本书里没有至纯至善的天使,也没有恶贯满盈的魔鬼,只有性格和抱负不同的普通百姓。全书以陕西关中平原为舞台、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化为道具、人物之间的关系与纠葛为剧情,上演了白鹿原在旧社会与新时代接替过程中,因观念、追求、信仰不同而产生的恩怨情仇大戏。在这部戏中,形形色色的人性和欲望相互交织,推动着戏中的情节一次次到达高潮、再一次次坠入低谷,真可谓跌宕起伏,大开大阖。这部戏落幕时,不断显现、暴露的人性经过抵触、挣扎到接受的过程,最终归于平淡,不断滋生、蔓延的欲望从压制、爆发到偃旗息鼓,终究拗不过现实,一念及此,唏嘘不已。
  白鹿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各种矛盾和抉择的结合体,而这些矛盾和抉择与道德无关,只是最本真性情的流露。田小娥是一个落魄秀才的女儿,因家中贫寒,生活无以为继,就把她卖给郭举人作妾,遭受了许多蔑视和侮辱,她不甘就这样窝囊地过一辈子,于是,她主动勾引黑娃,与他缠绵于床笫之欢,并与之私奔;为了得到救黑娃性命的方法,违心地与鹿子霖上床;为了报复族长白嘉轩,她诱惑白孝文与自己交欢,最终被自己岳父鹿三杀死。在传统道德观念里,田小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婊子”、“荡妇”,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她敢于对不公平封建制度作斗争,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是遭人唾弃的,这份勇敢不是一般女子能有的。白嘉轩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仁义礼智信”,他重新修建宗族祠堂、周济穷困的农民;他狠狠地惩罚违反了乡约的儿子、在所有人都妥协的情况下坚持不为田小娥建庙;他视长工鹿三为亲兄弟、为曾经派人打断他的腰的黑娃作保,他是一个称职的族长、正直的硬汉、忠厚的长者。但他为了家业兴旺,不惜利用自己在原上的天字号水田地与鹿子霖的人字号地对换,而且不惜背上“败家子”的恶名,也要把他父亲的尸骸就埋在这块有神圣迹象的土地上。他种植罂粟积累财富,后又配合姐夫朱先生禁烟毁了大烟苗让自己树立起了威望。这两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心机重、城府深的另一面;鹿子霖的先祖马勺娃本是一个帮厨,为了向炉头学艺,对炉头对他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凌辱选择隐忍,一举成名后,对炉头和所有得罪过他的人进行报复。他认为,只要别人比你强并且有求于人,受欺负、挨打骂、甚至践踏的都得忍着,但不能一直这么窝囊,等到有权有势的时候加倍奉还。这种观念来源于人性阴暗的一面,但就是这种阴暗,成为了他成功的催化剂。黑娃从小顽劣成性、倔强叛逆,一场“风搅雪”把整个白鹿原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失去革命党的支持后投奔军队,成为旅长身边的贴身警卫。在革命暴动中,他所在的军队全军覆没,不得不沦为土匪。为了给田小娥报仇,血洗白鹿村,还派人打断了白嘉轩的腰,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生死存亡之后,幡然醒悟,拜在朱先生的门下,一心一意地学习四书五经、孔孟老庄,变得温文尔雅、尊师重道,成为了一个儒雅的君子。他的改变是如此彻底,从黑娃到鹿兆谦,不仅是个人名称的改变,更是在善与恶激烈交锋后,回归心灵本真归宿的过程。人性是复杂的,再卑鄙的人也有值得尊重的一面,再刚正的人也难免自私,再邪恶的人也有令人心酸的过往,再放荡不羁的人也会期望安稳的生活,单纯以“好人”或“坏人”来给人定性是肤浅、不负责任的!
  只要是人,就难免有欲望。田小娥的欲望是找一个爱她、疼她、怜她的男人朝夕相伴;白灵的欲望是打破封建统治,打造一个开放民主的新社会;鹿子霖的欲望是替代白嘉轩成为族长,在白鹿原上大权在握;朱先生的欲望是国泰民安,天下大同。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欲望都是合情合理的,之所以使人或厌恶、或惋惜、或鄙视、或钦佩,是因为他们在面对欲望和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反应和采取的行为方式。田小娥为了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需求,肆意放纵情欲,以自己的肉体作为筹码,享受肌肤之亲,以自己的尊严为交换,博得廉价的施舍,不自立自强,总是依附于他人,只能越来越卑微,被人踩在脚下。白灵为了孜孜以求的理想,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与青梅竹马但信念相悖的爱人鹿兆海分手,为了革命胜利,与鹿兆鹏假扮夫妇,传递重要情报,虽然最终被活埋,但她把自己的信仰坚守到了最后。鹿子霖为了打倒白嘉轩、打压白家的地位不择手段,投靠反动派田福贤,阻挠白嘉轩等人率众交农,利用田小娥勾引白孝文,在白孝文堕落、被赶出家门之后,又接二连三地买走他仅有的田地和房屋,原本出人头地的欲望变成了损人利己的邪念。但天道昭彰,凄惨的死去就是他这一世的报应。朱先生为了西安百姓能过上太平的生活,只身进入军营阻止战争,组织团队编纂县志,投笔从戎,与其余的几位老先生发表抗击倭寇的宣言,他做的这些事是出于悲天悯人的胸怀、教化人心的责任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精神。他身体力行,面对强权不妥协、面对重任肯承担、明知后果凶险却无所畏惧,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虽死犹荣。欲望不能分为对与错、高级与低级,只能分为正常和不正常、能控制和不能控制。
  不能正确的疏解和控制欲望,人性就会扭曲变形,直至陷入泥沼,不能自拔。白嘉轩为了把儿子白孝文培养成族长,对白孝文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切不符合传统道德的事都不让他做,他的一言一行必须按照“仁义礼智信”标准进行,一点儿也不能逾越。白嘉轩的这种做法是强制性的,而非引导性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白孝文为了得到父亲的肯定、乡邻的赞扬、族人的青睐,压抑了太多的欲望。这些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囤积在他心中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当他面对美色、金钱、权利诱惑的时候,那些欲望就如涛涛洪水一样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把他淹没。白孝文的堕落与白嘉轩的“禁欲”教导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欲望是人性的体现,只能对部分不合理的欲望进行监督调整,不能强行杜绝。
  不能辩证地看待和理解人性,欲望就会变得面目可憎,甚至能够置人于死地。土匪的“大拇指”芒儿的二师兄在芒儿当学徒的时候就嫉妒他比自己更优秀、更受师傅宠爱,当他发现芒儿和小翠单独相处,举止亲密时,更是妒火中烧,于是,他添油加醋地向小翠的父亲打小报告,挑唆新郎污蔑小翠清白,导致小翠自杀,芒儿前途尽毁,可谓用心狠毒。其实,如果他能够明白人性除了占有欲和控制欲,还有包容和成全,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人性与欲望是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对人性不可全然肯定、也不必全盘否定,对欲望既不要放纵,也不要刻意克制。我非常佩服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就像天平那样永远端正,虽然很难做到,但我愿见贤思齐,成为一个看破不说破、知世故而不世故、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