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无创意不写作第五届“北大培文杯”获奖发布暨新语文教育论坛举办

新媒体时代,无创意不写作第五届“北大培文杯”获奖发布暨新语文教育论坛举办

 

  近日,第五届“北大培文杯”获奖发布暨新语文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来自全国重点学校代表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第五届“北大培文杯”获奖发布仪式,并就“新媒体时代青春文学的现实和未来”“创意写作与青少年写作能力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几位嘉宾都谈到,现在的青少年阅读量巨大又失于庞杂,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所创作的作品正在努力拓宽汉语言表达内容及方法的疆域,引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阅读与写作显得极为必要。破土而出的创意新苗如何成为未来的文学文创中坚力量,应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重读经典
  在新技术不断更迭的时代,机器人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类完成工作,然而,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类的文章写作,但是却不可能写出独属于它的感受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认为,人类和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能力建设它与外部世界的感受通道,而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就是它自身的“感受力”,经典文学作品一定都有其经久不衰的现实意义。新媒体时代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但也可能损害我们的感受力。在谈到对于年轻一代写作者的寄予时,张莉建议大家重读经典,“越是在新媒体时代,越应该意识到刻在丰碑上文字的重要性,因为它会让你认识到世界还有另外一面,另外一面是活泼、郑重、复杂,还是灰暗,都是文学应有之意。”张莉认为,文学不但不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反而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而今天保持写作的习惯,会让人感受到思想的自由、情感的自由,让人类更加自由地感受世界。
  网络时代文学带来新的价值观
  身为《人民文学》编辑,著名作家徐则臣每天会阅读大量投稿,起初他会拿着公认的文学经典标准去判断作品的好坏,而慢慢地他发现一些作品远超出他的接受能力,于是他会将这些作品拿给90后编辑,让他们用更加年轻化的审美去取舍文章。也因此,他逐渐意识到“合理性”和“可能性”比所谓的公认审美标准更为重要。“更多未知的领域,需要靠新的写作者、新的眼光去呈现,才能创作出具有革新意义的作品。”徐则臣表示,今天出现了一种代表新世界观的文学——网络时代文学,“这些孩子看世界的眼光会有变化,会看到我们过去看不见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基本人性也更加的丰富。”作为一个写作上的“老同志”,徐则臣鼓励大家跟随年轻人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并不是说所有新鲜的事物都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该急着给新生事物盖棺定论,而是跟随他们发现探索文学的未知领域。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当代文学真的会在某一天发生巨大的变化。”
  写作创意来自内心的自由和有章法的表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尖则谈到了如何才能让写作更有创意,他认为,写作的根本在于自由的思维,而创意恰恰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我说‘无创意,不写作’,然而,创意也没有那么神秘,真正的创意应该来自于内心的自由和有章法的表达。”北大培文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高秀芹博士表示,当代青少年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艺术感知力和丰富创作力,这是一个时代值得发掘、培育的精神财富。“北大培文杯”积极鼓励青少年阅读与创意写作,进行自由地、个性地、有想象力地、独特地表达生活和心灵。 (转自 《北京晨报》 张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