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干担当谱写组织工作新篇章

用实干担当谱写组织工作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述评
组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实干担当,狠抓创新规范落实,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新时代辽源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强化理论武装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立根固本、补钙壮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得到深度唤醒,“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及时解决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形成了推动创新转型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中央巡回督导组先后两次到我市进行指导督导和群众测评,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对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我市作为两个受检地区之一,代表全省接受了中央活动办对教育实践活动后续工作的调研督查。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聚焦四个“关键动作”,坚持从严从实、树立问题导向、推进边学边改。市委常委班子率先垂范,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抓好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在县(区)普遍推行“两进一诉”联系服务群众举措,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进社区形成常态。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了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在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到了实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稳步推进。采取“一主四辅”学习方式推动学习教育向纵深开展,仅2017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12.8万次、上党课7000余次、主题党日14000余次。创新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创建“党员先锋示范岗”6673个、“先锋示范单位”323个,命名表彰44名“市级党员先锋示范岗”、27个“市级党员先锋示范单位”,营造了党员向上、单位争先的良好氛围。推动“新时代e支部”管理使用取得实效,致力打造服务凝聚党员的精神家园,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书记韩丽作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代表,在“新时代e支部”党建高峰论坛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对党忠诚选忠诚于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以扎实作风选作风扎实的人,突出人事相宜、人岗相适,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努力打造一支善于引领和推动辽源创新转型发展的骨干中坚。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注重专业化配备,把懂业务、有专业特长的干部充实到重要部门或关键岗位,为推进项目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持。注重基层导向,优化基层干部成长路径,大力选拔基层和艰苦一线的干部,提拔具有乡(镇)社区、信访维稳及服务“五个一线”经历的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注重推动能上能下,先后有61名市管领导干部因受到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或身体原因退出领导岗位,初步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全面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积极与浙江绍兴等发达地区开展干部互派挂职,合理使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全面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切实发挥管理监督干部的关键作用、前置功能。坚持教育在先、关爱提醒,采取“三书三函”方式对领导干部进行关爱提示,共为市管干部发送书籍259本、发送关心提示函68封,使“治病于未发”成为了常态;坚持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共对领导干部开展提醒、函询、诫勉235人,使抓早抓小抓苗头成为了常态;坚持从严查处、震慑警示,通过“四位一体”举报平台受理群众举报165件,对存在问题的干部及时作出了组织处理,使果断采取组织处理措施成为了常态。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先后整改超职数配备干部99人、清理在企业违规兼职干部83人。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落实信访举报澄清保护、函询问询回复采信等制度,有效释放了事业为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强烈信号。
    ——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开展集中轮训。服务大局开展专业化培训,先后举办了现代农业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多个专题培训班。拓展培训渠道,以抓网络学习为重点,带动党员领导干部在职自学整体推进,依托国家行政学院、中浦院网络培训学院、吉林省领导干部网培培训学苑等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干部在线学习培训,培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3052人次。强化培训实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深挖掘”相结合,组织本地教师赴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学习深造180余人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辽讲学200余人次、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各级领导干部担任客座教授100余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全市有两个党性教育基地被评为全省“优秀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圆满完成市县换届工作。突出党的领导,扎实做好换届考察和人事安排工作,确保了换届选举风清气正。从严把好人选政治素质关、道德品行关、能力素质关、廉洁自律关、资格条件关,坚持“凡提四必”,防止“带病提拔”。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思路,强化分析研判,实现了岗位需求和干部资源、班子功能和结构需要、干部调整和事业发展“三个统筹”。加大换届纪律宣传力度,及时刊发播发严肃换届纪律“九严禁”等要求,成立四个督查组开展多轮督导检查,整个换届期间未发现问题举报、未发生负面舆情。
    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分领域、分类别施策,分层次、分责任落实,切实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施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集中攻坚计划”,实现5万元以上收入的村占98.8%。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占67%,比2014年分别提高50个和45个百分点;全面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成立辽源市脱贫攻坚驻村干部临时党委,通过“六个一”平台扎实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突出政治素质,选优配强“三大书记”;通过“集中+订单”“域内+域外”形式,市级举办各类示范专题培训11期;通过返乡创业回引创业人员100人、确定村级后备人才209人;制定备案管理、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最大限度压缩村干部违纪违法的空间。按照“三室一厅一广场”要求,先后投入1.2亿元对518个村部全部进行“社区式”改造升级,村部平均面积达到230平方米;制定出台党支部标准化建设“1个意见、1个办法”,扎实开展农村党建星级评定工作;全面保障村党组织活动经费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实现了农村党组织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管事、有钱办事。
    ——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推进行动和示范引领行动,全面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一核多元”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若干意见》,坚持“五维并进”,实行“九建联动”,实施“六大工程”,在各领域集中打造示范典型55个;打造“幸福社区”,全面推广“一委一居一中心”组织架构,推行代理代办、延时错时服务制度,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及“两委”成员轮训,全市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达到100名;注重品牌打造,扎实推进“两进一诉”“智慧社区”建设,打造形成了龙山区“五老”群体、任桂梅爱心工作室等志愿服务和东丰县“一区一品一特色”等社区服务品牌;突出联建共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抱团发展3种联建模式形成了推广效应。全国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现场观摩考察、中组部分管副部长暗访时,均对我市社区党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机关、学校、国有企业、医疗机构等各领域党建工作也取得长足进展。
    ——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顶层设计,2013年9月,市委成立非公党工委,市县(区)两级全面保障机构、人员、制度、经费,有效统筹了部门资源、整合了各方力量、实现了实体运作。先后开展“百日攻坚”“集中排查”“六个同步”等行动,采取独立组建、推进联合组建、创新派驻组建等多种方式,全市建立党建工作台账的2569户非公企业和448个社会组织全部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建立党组织897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和组建率分别达到98.1%和63.4%,均位列全省第一。市县(区)两级全面保障非公党组织党建经费、党组织书记“红色津贴”和典型非公党组织活动经费,开展各类培训辅导活动67场次、培训3000余人次;建设党建指导服务中心14个,面积最大的超过1400平方米。
    抓好第一资源,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全面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强力推进人才工作,让人才活力在辽源大地上充分迸发。
    ——着力构建党管人才格局。坚持高位统筹,始终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战略性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重要责任。坚持合力推进,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达到33个,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架构,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坚持强化保障,市县财政每年列支人才工作专项资金300余万元,专门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坚持摸清底数,建立硕博人才、辽源籍人才,以及重点企业急需技能人才等各类数据库13个,有效掌握全市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全面推进人才体制改革。坚持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围绕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省委“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结合实际制定《辽源市关于柔性引进人才的若干政策规定》,为流动人才提供创业就业的便利条件、优质服务和优越环境。坚持待遇留人、做大总量,出台《辽源市服务创新转型发展“152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等“1+3”引才政策,全面打造覆盖广、措施实、见效快的引才、留才、用才体系,持续加强与域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实地对接,共引进各类专家、高端人才1000余人,人才总量达到13.35万。坚持返乡回引、盘活存量,制定出台《域外辽源籍人才关爱回引工程实施方案》和《辽源籍高校学子关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促进域外人才资源更好地转化为本土发展优势;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致域外辽源籍英才的一封公开信》和《关于发动社会各界集中举荐域外辽源籍英才的公告》,得到了域外辽源籍人才的积极响应。
    ——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开发。依托事业单位人才专项招聘,切实将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凝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开展“人才推荐人才、专家推荐专家,人才引进人才、专家引进专家”的“双推双引”活动,有效补充了急需紧缺高端人才;依托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发挥人才流动优势和园区承载功能,积极发挥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吸引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来辽发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各级党校、培训机构,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为各类人才开展“订单式”培训20余万人次,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舞台;依托“三点一网”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平台,组织各类现场招聘活动100余场、网络招聘活动16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达成意向性协议近万人。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开展“院士专家辽源行”“省高级专家服务辽源产业发展”等活动。全市共建立院士工作站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研发中心89个,86户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搭建重点企业与中科院长春“一院三所”合作平台,促成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全省唯一一家“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创新设计了校企对接、“淘宝5000”计划、中试中心建设、纺织学院创办、“二园区”建设等五大载体,园区产能达到30亿双,产值百亿元,国内181所高校3000余名大学生到园区创业,累计带动近万人就业,创业成功率达70%,在全国同类示范区中遥遥领先。开展辽源市“市管专家”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评选、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评选出各类优秀人才200余名;全市共有39名“省首席技师”、3名全国技术能手,1人入选国家级“万人计划”。制定具体政策和服务措施30余条,落实了人才走访慰问、培训培养等相关举措,深入实施优秀人才“一卡通”,让优秀人才在子女就学、家属安置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
    党的事业永远在路上,组织保证永远在路上。坚持政治建部、业务强部、从严治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为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把讲政治摆在首位。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个组织工作第一属性,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自觉。持续开展部机关“六个一”活动,强化日常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制度,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抓实抓好党性教育,分期分批组织组工干部到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轮训,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学习研讨会等方式深入学习焦裕禄、黄大年、杨汉军、郑德荣等先进典型,组工干部党员意识、党性观念显著增强。
    ——把强素质作为履责担当根本。聚焦主责主业,制定并下发了《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实施办法》,开展组织系统“大学习、大调研、大培训、大访谈、大落实”活动,全面促进机关干部练内功、提素质。坚持选派部机关干部到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和省、市委党校,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市委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组织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促进组工干部接受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开展“组工干部讲坛”,制定实施“传帮带”培养计划,努力使部机关干部成为组织工作的“多面手”和“政策通”。注重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仅2017年春节期间,全市各级组工干部通过调研形成成果性报告100余篇,5篇被“新时代e支部”刊发。
    ——把严要求贯穿自身建设始终。始终对组工干部在要求上更严一层、在标准上更高一筹。加强作风建设,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照着规矩做、按照要求办,多接地气、防止官气,严于律己、严格履职、严谨办事。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事管人,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组织部门督促检查工作的实施办法》,不断完善并严格督促落实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每周重点工作汇报制度、部领导批示文件落实调度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内部管理,实施机关干部休假审批登记制度、部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出行管理办法、部机关政务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等,形成“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的良好风气。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力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全市组织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整理行装再出发,努力开创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