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遇到的那些事儿

孩子学习遇到的那些事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重视孩子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从广义上讲,孩子的学习教育含义很广、形式多样。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话题中,孩子的学习教育主要是指孩子知识方面的学习。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习知识的途径尽管很多,但是,系统地学习知识还是要通过学校教育。那么,孩子在学习的路上会遇到哪些事儿呢?这就是专刊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放学后谁去接孩子?

    随着减负的推进,很多地方的小学下午放学的时间提前了。这时间一提前就给很多家长,尤其是双职工的家长,带来不小的烦恼。这烦恼就是:孩子提前放学,家长在学生放学的时间还在上班,谁去接孩子成了问题。
    谁去接孩子放学是很多家庭都面临的问题。市民王金华自从孩子上小学后就一直为下午接孩子放学这事儿犯愁。他说:“我和孩子的妈妈都是上班族,下班时间一般在下午4点半和5点之间。可是,这个时间段孩子早已经放学了。孩子那么小,路上车辆又那么多,放学不去接不放心。因此,我俩到了那个时间,就得商量谁去接孩子放学,谁去接谁就得提前请假早退。请假早退次数多了,就算别人不说,自己也会感觉不好意思。”相对于王金华,李浩然夫妇似乎幸运不少。李浩然的儿子今年九岁,正上小学。李浩然的父母和岳父母都已经退休,因此,李浩然的儿子放学就由这四位老人轮流接,谁方便谁去。这样的话,李浩然夫妇的负担就减轻不少。像李浩然这样由于自己无暇接孩子放学而求助于家里老人的情况,在现实中比较普遍。但是,长时间把这一个看似不太费力的任务全部交给老人,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负担。有些老人身体不太好,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已经有所困难,再去接自己的晚辈放学,显得有点儿力不从心;有些老人则认为自己步入老年就该好好地享受一下晚年的生活,每天接孩子放学则打乱了自己的生活步骤,让自己的生活一下子紧张起来。
    谁来接孩子放学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可是对很多家长来说妥善解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全国范围来看,孩子因放学早而让家长犯愁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不单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在致力解决的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这样的现象之所以会成为年轻父母们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一个产物。它有什么特点呢?就是关心这个问题的年轻父母们,他们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孩子宝贝抚育的关键阶段,这个现象表现在大、中城市,他们没有时间校后去接孩子,这个时间是这样。就是这个时间之前孩子是在校学习时间,这个责任是学校的。这个时间之后孩子是在家生活的时间,这个责任是家长的。但是由于分工、作息时间的不匹配,他们没有办法去接孩子,所以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带来了一种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去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知,一年来应当讲,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据我掌握的情况,有25个省已经下发了通知,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政策措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地方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有的地方规定中小学校后服务要做到百分之百全覆盖。服务的时间是15时30分到17时,参与这项服务的老师,在校育工资方面给予倾斜。有的地方规定15时到17时这个期间是校后服务的时间,主要内容是开展课外活动;有的地方探索了一种弹性离校时间,就是说到了放学时间,孩子可以弹性离校,学校作出安排,进行托管;有的地方探索利用社区资源来解决托管问题的路子。这几种探索和尝试不管效果如何,都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从时间上来看不能一蹴而就,从参与力量上来说,也不是一个或是两个部门的力量就足够的,而是需要长时间一步步探索,需要除教育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放学后谁去接孩子?这个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不再是令家长犯愁的一件事儿。


    早上孩子去学校什么时间最好?

    有家长还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上学的时间有点儿早,家长送完孩子上学离自己上班时间早着呢。这送完孩子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有这样抱怨的家长认为,孩子早上去学校的时间有点儿太早,希望让孩子上学的时间适当推迟。可是,相对于这个观点,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如果把孩子上学的时间推迟了,部分家长送完孩子上学后再去上班十有八九就得迟到。近期,有新闻报道说,有两个省都宣布从新学期开学起,推迟中小学生的早晨到校时间,以保证孩子们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早餐时间,这一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早上突然多出来一段时间,孩子们自然是欢欣鼓舞的,多睡一会儿懒觉,悠闲地在家吃好早餐,有谁会不乐意呢?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好,对此不少网友也是鼓掌叫好。可是,对于这个消息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推迟到校,那谁来送孩子上学?很多网友表示,孩子们早起上学辛苦,家长们更不容易,不仅要接送孩子,还要赶去上班。按照原本的到校时间,家长们送完孩子再赶去上班,时间基本够用。可到校时间一推迟,有的家长上班时间比较早,就无暇送孩子上学。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推迟孩子上学时间,会与许多家长的作息时间发生冲突,引发新的问题。如果家长让孩子多睡一会儿,自己则可能迟到。每位家长情况不一样,则对待何时让孩子去学校比较合适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希望适当推迟点儿,有的家长则希望相对早点儿。一般来说,孩子上学的时间是按照教育规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是符合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作息习惯的。尽管如此,依然有部分家长和孩子会遇到一些具体的特殊情况。那么,早上孩子去学校是什么时间最好?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就在于在遵循教育规律和相关政策的条件下,找出一个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时间节点。


    课后托管能否让人放心?

    孩子放学早,有些家长没办法去接孩子放学回家,只能花钱买服务,让孩子去一些由社会力量承办的课后托管班。让社会培训机构托管学生,成为很多家长“没有选择的选择”。孩子去培训机构或托管班的好处是孩子放学后有人及时来接。托管班问题对城市普通群众日常生活产生影响,需要予以重视。上网一搜,有非常多的家长焦急询问和求推荐靠谱托管班的帖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让孩子们放学后得到妥善照看,是千万家长所关心的事儿。托管班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市场条件。家长与孩子的“时间差”为这些“托管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托管班的出现,一来解决了孩子放学,家长却还在工作,无法接送孩子回家的难题;二来托管班有专职的老师指导孩子做作业,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帮助,实实在在为家长解决了不少的困难,但是很多机构并没有取得相关资质,食品卫生条件、老师辅导水平也令人担忧,价格却往往不菲,这就成了很多家长担忧的问题。有些托管班都是私人直接在住宅小区里租用居民房屋进行营业,不在教育部门注册,不接受教育局的监管。托管班房屋内的环境卫生条件也是良莠不齐,消防安全没有相应的监管,许多托管班负责人安全意识也令人担忧。
    很多家长对一些托管班的现状不免有些担心,也属于正常的事情。托管行业存在诸多隐患,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此行业的规范管理。部门出台统一的学生托管行业管理规范和准入标准,明确托管机构审批程序及相关标准,明确管理主体和部门监管职责,为多部门联合执法提供依据。各部门联动加强对托管班的监管。托管机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小学生托管企业、个体工商户作全面摸查、清理整治,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对课后托管机构只有加强监管,课后托管的条件才会达到相关标准,才会减少家长的担忧。


    孩子的课外作业家长能够代劳吗?

    有位家长曾抱怨:“自己孩子的一些课外功课需要自己帮助完成,甚至自己全程参与完成,这不但让孩子产生依赖性,而且还让自己感到很疲惫。”诸如这位家长遇到的事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学校里经常会布置一些手工制作、手抄报、用照片记录生活等动手能力较强的课外作业,还有不少作业是明确要求与家长合作完成的。不少家长表示,以前小学生课外作业都是识字、算数之类简单的知识,家长辅导孩子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小学低年级的作业多为动手能力作业,这些作业难倒了不少家长。孩子们的课外作业是教育的一种辅助形式,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对孩子的成长有良好的作用。但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并不是简单地陪孩子完成课外作业,更不是需要家长直接代劳。课外作业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尽量让其独立完成,家长只要适当督促,或者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即可。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是一面抱怨“代劳”孩子功课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一面又忍不住或是不得已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课外作业。那些忍不住帮助孩子去完成课外作业的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靠自己是做不好或完不成的,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提供最大的帮助,甚至是家长“代劳”。有些家长去“代劳”孩子的功课则完全是出于无奈之举。据某权威媒体报道:在春暖花开的四、五月份,有所学校要求小学生和家长一起养蚕宝宝、写观察日记,但孩子兴奋期短、课程学习任务重,于是许多家庭都采取孩子只管“观察”和“写”,而按时供养、清理的劳作事务由家长承担的分工模式。随着城市化加速,乡村越退越远,过去随处可见的桑树、桑园如今成了稀缺资源,为蚕宝宝提供足够的桑叶资源,成了让家长们头痛的事儿。好在,足够大的消费需求自会创造市场供给,如今相当一部分蚕宝宝的“口粮”都来自网店。这也意味着,许多小朋友完成了养蚕项目,依然对桑树长什么模样一无所知。像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很多教师给学生留的看似很有意义的课外作业,从找原材料到创意、制作完成,整个过程家长“深度参与”,孩子倒成了“打酱油”的,这样就失去了给孩子留课外作业的意义。
    如果非要进一步追究产生家长“代劳”孩子功课背后原因的话,用一个“急”字就是再合适不过了。很多家长之所以会这样做就是对孩子成长、成才的一种急切渴望,甚至是焦虑,他们生怕孩子在做这些课外作业的时候由于自己的摸索而浪费过多的时间。殊不知,过程的重要性。没有过程而只要结果,那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李锋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