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停车位的大石头为何走了又回来?

沿街停车位的大石头为何走了又回来?
本报记者 张莹莹

 

商家圈占停车位现象尤为严重。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专用车位”“请勿泊车”“门前禁止停车后果自负”……驾车或步行在城市街头,类似这样的“花式占位”并不少见:水桶、拖把、铁板凳、小黄帽、大石头、三轮车……使得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公共停车位更加捉襟见肘,停车难成为“有车一族”面临的大难题,更是有关部门一管再管,却又反复出现的“城市牛皮癣”。
    面对停车难,我们能听到来自多方声音。有车一族:“现在市区内停车位如此紧张,商家还圈占寸土寸金的停车位资源,实在不应该。”占位商家:“门口想给自家车和到店消费者预留,本来就是小门小店,其他车辆在门口一停就是一天,我们的生意很受影响。”市民:“有的商家在公共车位上放两块大石头,老百姓走路磕绊不说,这也太影响市容了。”交管部门:“商家无权私设禁停牌和圈占,划定的公共停车位是社会公共资源,不能成为商家自留地。”
    众所周知,市中心停车资源有限,公共免费停车位相对数量更少,沿街商家如此“鸠占鹊巢”,着实有些自私。这些商家在交管部门管制时言听计从,可是“风声一过”,“大石头”又会卷土重来,如此周而复始,也是让相关部门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本报在此呼吁,希望店家与停车车主相互之间能够多一分理解,店家不擅自占用车位,市民不长时间占用公共停车位。同时加大宣传引导,提升全民素质,文明城市,还需要你我共建,让“大石头”不再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