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安全“三张牌” 筑牢百姓幸福梦

打好安全“三张牌” 筑牢百姓幸福梦
——市水利局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侧记

 

 

 

    近年来,市水利局按照全市部署,实施“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个全面提升、实现三个确保安全、实施四项重点工程、落实五项保障措施”的水利工作目标,努力打好生态安全、水利安全、防洪安全“三张牌”,促进全市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强化源头治理 保障“生态安全”

    7月25日,记者来到杨木水库水源地,只见一汪碧水在青山环绕下分外美丽。记者注意到,水库周围每隔不远便有“保护水源、从我做起”“敬畏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等警示标牌,水库的外围全部搭起了1米多高的围网。
    饮用水源地保护事关民生安全。据了解,为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让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市水利局在2015年末启动水源地隔离工程,主要以建设围栏封闭工程,设置界碑、界桩和统一警示牌标志为主。目前,已完成沿水库周边建设围栏封闭工程29公里。从整体上看,杨木水库水源地形成了全封闭;从运行效果上看,防止了游人、附近居民及畜禽对水源的污染,达到了保护水源的目的。同时,积极推进2018年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使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水源水质进一步提升,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供不竭的源头活水。
    “下一步,将在水库上游采用人工种植有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植物,进一步提高入库水质。同时,准备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监管部门对水源地生态区的图像、声音、报警数据的远程监视、监测、控制功能。”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市水利局启动了渔政“亮剑行动”,对偷捕鱼和私拆围栏等现象予以打击,建立了水库围栏和卫生进行周巡查和不定期的排查制度,并同团市委、市青联联合开展了“保护母亲河、青年在行动”活动,组织全市各行业600余名青年志愿者到杨木水库周边参加保护水生态公益活动。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市水利局按照“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的总体目标,相继开展了水源地的达标建设与综合治理工作。在水量安全建设方面,建立水量、水位双控制指标,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有效管理,并建有备用水源大良水库、八一水库、老龙头水库,实现多水源互补与调剂,确保供水安全可靠。同时,为强化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加快水源地达标建设,市水利局还编制了《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特殊情况下区域和流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现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上报市政府批复。在水质安全建设方面,环保、水文部门定期对杨木水库一级保护区进行水质监测,并设立路标、警示标志,实现库区的封闭式管理。同时,对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解决生活垃圾污染水体问题。目前,全市各主要供水水源及饮用水源供水设施完备,能够满足正常情况下向城市安全供水。特别是杨木水库,建成杨木水库复线工程,与原有供水管线一用一备,能够保证特殊状况下向市区供水。
    在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的同时,在生态安全保障中,市水利局还积极实施河道垃圾清理、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清理非法采砂行动、开展河道插柳栽植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保洁“一体化”、仙人河污水拦蓄提升工程、水源地保护整改措施等“七大工程”,空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逐步得到控制,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成为惠及百姓的最大民生。
    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河道垃圾17万余吨、拆除沿河直排厕所3141个、沿河新建标准化垃圾池(箱)1804个、建防护网(桥涵护栏)5620米;新建化粪池等粪污处理设施454座;共清理非法采砂点56处、依法取缔两处大规模非法采砂场、处理非法采砂案件1件;共插柳527.65万株,进一步加强了东辽河及其他河流河道生态修复能力。


    强化工程建设 保障“水利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杨木水库一级保护区作为我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辽源市民的饮用水安全。长期以来,我市把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来抓,一直致力于水源地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区内畜禽养殖户的搬迁只是其中的一件寻常事。
    为保护好我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杨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快了杨木水库一级保护区隔离湿地保护、土地流转、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进度,保证了饮用水源地及水质的安全。同时,市水利局重点实施了工程隔离、生态治理、智能监测“三网同筑”生态保护项目工程。隔离工程于2015年12月完成立项设计批复,计划建设围栏封闭工程32.6公里。目前,已完成29公里长围栏封闭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沿杨木水库隔离工程进行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完成场地平整98685平方米,灌木栽植5022墩、山杏种植3740株、柳树灌丛12830株、连翘2970株、紫丁香721株、紫穗槐9366株,以及草皮种植13734平方米。在杨木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智能监测工程,实施全天候24小时监控,结合气象、水文监测,整合水资源监控系统,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和水质安全。同时,沿水库周边32.6公里设置64个监控杆、设置4个无线信号塔,均匀分布水库周边,监测整个水面,配套建设监控中心一处。
    “工程安全是水利建设的主线和永恒话题,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以及整个工程使用寿命期。‘三网同筑’项目的建设关系我市城区50万人的健康福祉,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惠民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环境和美化水源地环境,社会效益显著。”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快水利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为优化我市水资源配置、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水利局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为提高城市整体形象,保障居民生活及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投资及人居环境,市水利局实施了东辽河干流防洪工程。据介绍,东辽河干流防洪工程(杨木水库至高丽墓子桥段及财富大桥至西孟大桥段)位于我市境内,堤防上段保护对象是我市郊区,堤防下段保护对象是我市城区。该工程项目的建成,形成了我市完整的防洪体系,不仅提高了我市市区的整体防洪能力,也使得我市郊区上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下段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洪水标准。“今后工程的防洪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将明显提升,为辽源经济快速、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防洪保障和基础支撑。”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市水利局还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2016年,实施了云顶镇东沟村(贫困村)和安石镇增产村4组饮水安全工程,打井4眼,解决农村居民1162人;2017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展顺利,两县共新建水源井49眼,配套建设了管理房和供水管网等,完成工程投资1772万元,解决农村居民9015人。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由东辽县水利局汇同水质检测部门对新建水源井水质进行检测,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安装了水质消毒净化设备,使水质达到饮用水安全标准。
    此外,为按时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确保各项水利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市水利局积极谋划,做到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开工项目抓前期。根据年度目标计划,今年,市水利局启动了东辽河城防续建工程,即东辽河闭合工程,主要建设浆砌石挡土墙护岸、堤防填筑和涵洞等工程,现已完成投资450万元。其中,新开工项目二道河工程,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待完善设计报告获得批复后即可招标施工;渭津河龙山区段治理工程,已下达建设资金3043万元,并于3月23日完成公开招标工作,4月20日开工建设。


    强化防汛措施 确保“防洪安全”

    为切实做好今年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市水利局按照早部署、早行动的原则,立足于“防”,突出于“早”,着眼于“细”,致力于“实”,采取多举措加强汛期防汛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防”字当头,绷紧防汛这根“弦”,将防汛抗灾责任落实到每一段堤坝、每一座工程、每一个隐患点,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6月1日,我市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克服麻痹思想,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以临战的准备、务实的举措,全面抓好在建工程、水库工程、河道堤防工程和城区的安全度汛,突出抓好科学调度决策和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确保标准内洪水不溃堤、不垮坝、不决口、不死人;超标准洪水全力抢险,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有效应对面临的严峻汛情,确保全市今年安全度汛,从3月下旬至今,市水利局先后对全市中小型水库、河道堤防、险工险段、在建工程、低洼易涝、山洪灾害等防洪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隐患、不留死角。通过汛前对东辽河、仙人河、渭津河、大梨树河、莲河、伊通河东丰段的检查情况来看,我市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东辽河、仙人河河道存在险工险段、在建工程跨河道路影响安全度汛的问题,市区仙人河及大梨树河部分堤防浆砌石墙脱落、局部坍塌、堤防标准低及无观测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为保护防洪工程安全,市水利局积极实施了仙人河、大梨树河险段应急度汛及山洪灾害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分别将仙人河、大梨树河河道堤防原破损浆砌石墙拆除,重新修建浆砌石挡土墙、帽梁栏杆,土方填筑加固堤防等措施,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保证了度汛安全。其中,市区段仙人河、大梨树河山洪灾害视频监测系统项目在重点低洼易涝部位如四百桥、仙人桥等处新设置五处视频监控点,并整合原有杨木水库、东辽河等视频监控点,形成了市区防洪视频监控体系,创新了防洪监测手段,强化了防洪监测能力。
    为提高我市防汛抗旱决策能力,确保全市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市水利局还专门印发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东辽河防洪预案》《辽源市城市防洪规划》《水库防汛应急抢险预案》《防汛通讯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从汛前检查、防汛物资落实、队伍建设、强化河道管理、城市防洪排涝、修订完善预案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此外,为了应对今年汛期可能出现的隐患险情,提高防汛减灾意识和应对灾情的应急反应能力,市水利局会同市应急办、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活动,确保安全度汛。同时,抓好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的落实。市防汛物资库储存的编织袋、铁线、木桩、救生衣、冲锋舟、救生船、升降照明灯等防汛物资在满足国家规定的最低储备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应急照明灯、发电机组、叉车、大绳、帐篷等,满足防汛抢险要求,增强了我市防汛物资的储备和调运能力。截至目前,全市落实防汛抢险队伍人数33382人。“只要汛情不停,人就不能离岗;哪里有险情,哪里就要有水利人的身影。关键时刻必须豁得出、靠得住、冲得上!”市水利局局长董维良说。
    在防汛抗灾的每一个阵地,都有水利人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水利人在防汛面前应有的责任担当。“下一步,市水利局将把握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特点,研判全市水利建设发展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需求,进一步思考谋划今后的工作,为我市水利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强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 
    本版策划 李一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