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儿童游戏集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儿童游戏集萃
郑文杰
另外一种弹磁块儿,玩儿法与上面基本相同,但是在规则要求上有所不同。游戏双方先各自用石笔在地上画一个拳头大小的“家”,然后双方通过暗自出磁块儿,谁出的多谁先弹,而双方所出的磁块儿即为这次的赌注。弹磁块儿时,先将磁块儿从“家”弹出,连续弹四下——边弹边说“一弹弹”(第一下)、“二百年”(第二下)、“三击子儿”(第三下)、“四要本儿”,但无论怎么弹,第四下一定要弹进“家”中,并将弹走的路线用石笔相连、扩大自己“家”的范围。如果最后一下没有弹进“家”中或压线,都要轮到对方进行上述过程,最后谁“家”的范围大即为赢家。
扔磁块儿:又叫“扔墙根儿”,就是几个人站在距离墙根一米多远的地方,向墙根扔磁块儿,距离墙根近者为赢,扔的这些磁块儿归赢家。
欻“嘎拉哈”:多为女孩子玩的游戏,也有少数男孩儿玩。“嘎拉哈”是满语后蹄骨的意思,游戏所用多为猪、羊的“嘎拉哈”。
“嘎拉哈”(又称“骨子”),仰卧倒翻都有一面朝上,只要着地即可落稳,分别称为珍儿、背儿、坑儿、驴儿,玩时用口袋(用6块3寸多宽的方布缝制成口袋,里面装上玉米或各种豆类)做补助工具,边扔口袋,边完成弹、抓、搬、泼、赶等动作,再接住口袋。
搬珍儿:这是一种分伙玩“嘎拉哈”游戏。玩时少则两人,多可分成几伙。先争出游戏的先后顺序,然后依次进行。玩法是搬珍儿者将所有“嘎拉哈”泼在炕上,将珍儿全部检出归搬者,再找出相同骨面的,坑儿对坑儿、背儿对背儿、驴儿对驴儿,就近用手指搬之使其相碰,又不碰着别的骨子为成功了,取下其中一个归搬者,然后接搬下一对。如果搬后其中一个是珍儿的,俩子儿一同取下,这叫“珍儿拐”,是搬珍儿时都希望的。在搬对时碰了别的骨子叫“坏了”,让给下家搬。有时搬对成功了,可是又找不到邻居适合的对了,可牺牲一个骨子,用来砸炕上密集的骨子,砸出对来再接着搬,到“坏了”或者炕上没子为止。多是几伙周而复始的搬几个回合,才能把所有骨子搬没。胜负以得“嘎拉哈”多少而定,多者为胜。
分伙时如果剩下一人,不能归到某伙中,这个人可以帮各伙的忙,称之为“烧火儿的”。帮哪伙搬,得子归哪伙,玩起来就没有闲人了。
抓对儿:分伙后,争出先后顺序,开始抓对儿。抓者先泼骨子,找出同样面的两个骨子或数个骨子,用“口袋”做补助工具来抓。方法是一只手抛起口袋,后用一只手迅速地抓预定的同样面的骨子,最少是两个,多者不限,这要看玩的技巧了。抓住预定骨子之后翻手再接着口袋而不碰别的骨子,算成功一次,得子归己。如果炕上没有邻近的同面的骨子了,可以隔子抓,实在没有可抓的子时,可以用一个骨子抛砸炕上骨子。方法是用一只手把手中的一只骨子抛起来,用手背的中间三指稍接住,然后甩手抛砸骨子,砸出对来再抓。在抓骨子时接不住口袋或抓骨子时碰了别的骨子都为“坏了”,让给下家抓,抓法同前。直到炕上没子为止。看得骨子多少决定胜负,多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