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做奉献 争当先锋做表率

立足岗位做奉献 争当先锋做表率

 

    7月30日,我市召开了“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会议。会上,对44个市级党员先锋示范岗、27个市级党员先锋示范单位进行了命名表彰。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等3个单位和市水务集团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等3名党员交流了经验,现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营养红色细胞  打造坚强堡垒
    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

    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让党员“亮身份”受监督,“树形象”当先锋,让组织的细胞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滋养,也让我们的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只有每一个“细胞”都健康,组织的“肌体”才能更有力。村里的各项建设好比爬坡的一辆大车,上级党委和领导只能在前面帮我们拉一把,能不能爬上去,还得靠我们这些党员在后面推。这几年,村里取得一些成绩,有些党员有了自己的产业、致富的门道,生活富裕了,开始盘算自己的事儿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跟党员说,别忘了咱们当年的口号“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主题实践活动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班子成员带头戴上了党徽,带头把自己的承诺张贴在村里的“党员公示栏”里,继续动员党员响应党中央习总书记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义务开展村屯绿化、开展环境整治。就在前不久,就有个党员问我:韩书记,你看咱支部啥时候组织一下党员把村桥头的垃圾点清理一下啊?垃圾在桥边放着太影响咱村的形象了,摆在那儿也不好看啊!我问他,你咋想到的?他说:咱党员不就得事事都想到前面、为群众服务好吗?看着党员纷纷亮明身份、公开承诺,我感到我们的党员依然是先锋,我们的组织依然坚强有力。
    滋养“细胞”的方式有很多,规范组织管理最有“营养”。这些年我们的感悟是:党组织只有教育管理好党员,才是对党员的最大负责、才是对党员的最好“滋养”。比如说,我们村有很多在外务工、出国打工的党员,每当逢年过节他们工休回来,支部都要把他们召集起来,听他们说一说在外遇到的人和事儿,一块唠一唠村里的大事小情,把村里党员开展的活动、成果跟他们一起分享。特别是把上级党委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些要求传达给他们。每逢这个时候,村里党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组织还没有忘记我”,这句话在我心里的分量很重。这些年,我们就是因为一直没有忘了党员,党员才没有脱离组织,凡事最先想到党员,凡事党员才能冲到最前面。
    一个“细胞”都不能缺少的理念,能让党员个个充满激情。“一个成功的领导,就是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到自己不可或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搞了一个承诺践诺活动,有的党员就问我说:“韩书记,我身体也不太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你看我能干点儿啥啊?”我说:“你能想起来作为党员要为群众干点儿啥,这就是合格的党员。”所以,在我们党员的承诺里面,有“不乱倒垃圾,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有“在自家院子里种几颗柳树,绿化村里的环境”,有“按时缴纳党费,积极参加组织活动”等等,每一名党员都有自己的事情做,都感受到自己在为组织工作,这样的群体有激情、有热情,这样的组织才更有战斗力。


    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打造“红色堡垒、活力仙城”品牌
    西安区仙城社区党委

    西安区仙城社区党委以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完善服务功能,突出实践特色,积极打造“红色堡垒、活力仙城”特色社区品牌。
    突出“一个主体”,完善班子功能。我们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突出党支部主体作用的发挥。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学习研讨10次。下发“三会一课”记录细则,明确各类会议记录方式方法;建立经常性督导检查机制,安排部署工作,推动困难解决;建立组织生活纪实制度,对网格党支部工作材料进行备案管理,严防虚空偏、打折扣;分层分级召开专题议党会议、综合议党会议、支部工作调度会议24次,有效推动上级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及时落地生根。
    建好“两个平台”,创新活动方式。一方面,坚持以“三会一课”为主渠道,利用集中研讨平台,每次支部集中学习时至少确定一个题目,有学习、有讨论;利用主题党日平台,相继开展了“满足微心愿——仙城社区党员志愿者在行动”“缅怀先烈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使学习形式更接地气,学习效果更入脑入心。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新时代e支部”,为无职和外出务工党员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平台,力争做到学习全覆盖。利用“新时代传习所”,社区草根宣讲团成员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已为辖区党员讲党课两次。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实践平台,严格落实佩戴党员徽章制度;在居民住宅区和活动聚集区域设立“党员爱心驿站”,在偏僻路段和治安复杂区域设立“党员应急救助点”和“党员巡更点”,用实践要求推动党员在履行岗位职责、服务民生中走在前列、干在前头。
    依托“三个载体”,打造服务品牌。依托社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棋牌室、爱心驿站、养生堂、洗衣房,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和生活服务场所,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以“微心愿、微实事、微行动”为主题,组织开展洗衣捐衣活动,问计问需于民,点点滴滴的行动使2000多居民受益;开展“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活动,慰问困难群众52人,发放慰问金2.7万元。
    整合“四项资源”,推进联建共建。整合离退休老干部、辖区内群众艺术团体和群众组织,成立仙城社区老年大学,组织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整合驻区单位党组织,建立大党委工作体系,为辖区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品、提供学习场地,组织居民免费义诊;整合建立非公企业派驻党支部,完善太极拳队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有效覆盖;整合辖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建商圈党组织联合体,发挥整体合力干事创业,努力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筑牢坚强堡垒推动公安交管事业创新发展
    辽源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龙山大队党支部

    去年以来,我们以“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强化党支部建设,打造坚强有力执法队伍,促进了辖区交通安全工作水平不断跃升。
    强化制度落实,打牢党建工作基础。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一岗双责”、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去年以来,党支部集中学习15次,召开党建工作会议5次;制定下发党的建设、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党支部标准化三个意见,将“做实基层党建”与各项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健全党支部组织架构,建好“四个名册”,用好“四个记录”,规范“四个档案”,建设“八有”标准党员活动室。
    坚持“三会一课”,创新学习载体。利用网络引领学。开辟了微党课学习专栏,先后制发专题学习资料汇编24期10余万字。全员覆盖互助学。安排5名模范党员与积极分子“一对一”结对,深学细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了全员覆盖、不留死角。开辟微党课督促学。充分利用微课堂,安排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民警一起听课,提建议、讲感受,增强了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凝聚了警心、汇集了警力。去年以来,支部书记讲授微党课23次,党员通过微信发表意见和建议15条,撰写“微体会”90余条、“微故事”6篇。
    突出实践引领,发挥党员作用。建立“党员服务示范先锋岗”,派出党员骨干疏导交通、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确保重要路段交通畅通无阻;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利用“五四”“六一”“七一”等时间节点,深入敬老院、市儿童福利院以及贫困学生、社区困难群众中开展“送温暖、送欢乐、送平安”活动;积极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在重大行动中扛重担、当尖兵、打头阵。去年党的十九大安保期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党员的带领下,全体干部始终坚守在安保工作第一线,圆满完成了各项安保工作。


    让党徽在担当作为中熠熠生辉
    辽源市水务集团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 白玉晶

    2017年,“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我有幸被确定为党员先锋示范岗。从那一刻起,我就誓言要倍加珍惜荣誉、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教育培养。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生命。我始终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平时工作中无论自己多忙,都坚持参加支部学习,在经年累月、持之以恒的学习积累中,逐步明晰了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明确了工作目标,想事干事成事的思想更加浓烈了。
    我市现有排水管线227公里,雨水井7000多座,排水检查井4000多座,保证排水管线畅通无阻和雨水排污设施排放功能就是我的主要职责。我带领队员们,每天掀井盖、钻地沟、排脏水、清淤泥、修管线……近两年维修维护的排水检查井、雨水井达到9万余座次,疏通排水管线3万余米。面对这些周而复始、又脏又重的工作,我们没有一个叫苦的、喊累的,较圆满地完成了日常维护、阶段性抢修任务,我市排水畅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市里开展了仙人河黑臭水体改造,我积极参与,夜以继日的对市政管网及小区住宅、工厂、商铺等排水汇入情况进行收集,为打赢这场环境治理攻坚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工作中被树枝刮伤多少次,被石头绊倒多少回,我连自己都记不清了,有时被狗撵着跑,让蚊虫叮咬也成了家常便饭,但我的想法只有一个,不管多苦多难,为了我们辽源的绿水青山,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所做的工作更是党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始终以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党的群众纪律,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的群众心存感激送来钱、物,我都委婉谢绝。面对群众我只有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在我的影响下,我的队员也都时刻以勤廉为本,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自身净、自身正、自身硬”,有力维护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争做农业科普战线上的时代先锋
    东丰县南屯基镇生态农业科普协会党支部书记 张崇安

    作为党支部书记,我深知党的工作重要性;多年的群众工作,更知晓党务工作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我依托生态农业科普协会和张家文化大院两个平台,把党员教育管理、乡村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打造出集党内活动、科技普及、志愿服务、群众娱乐等“四位一体”综合性载体平台,党的工作与乡村科普工作齐头并进、相得益章,深受农民欢迎。去年以来,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18次,开展农技科普、志愿服务、群众业余文化活动50余场次。今年1月,县委书记郑一明把全县第一块新时代传习所牌子挂在了南屯基镇生态农业科普协会党支部。在那一刻,我深受鼓舞,更倍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我把压力转化为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探索尝试“两请进、一走出”2+1工作模式,努力做到“五传”“五有”“五助”,带动了全镇各村新时代传习所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靠科学技术作保障,我们农业科普协会大有作为。我着手建立农业科普图书室,将自己几十年来收集的700多册农业技术图书登记造册、建立目录,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连同县文体局扶持赠送的900多册各类科普书籍一并分类装架,免费向农民开放。我们村的吴春生、吴春福哥俩年纪都是40多岁,接受新鲜事物快,头脑灵活、有魄力,经常在茶余饭后来我这儿看书,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养殖技术,了解到了市场信息,相继办起了养鸡场和养猪场,目前鸡和猪的存栏规模分别达到4000只和200余头,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
    我们的文化大院和科普协会不仅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和促进创业带富方面有追求,而且在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公益行动方面有作为。每年,我都组织党员到镇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演出,为他们送去慰问品,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乐享晚年、安度晚年。我还多次带领科普协会党员志愿服务队到镇福利中心、机关、学校、贫困家庭开展义务劳动,协助镇委镇政府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近两年,我出资5000多元无偿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组织义务捡垃圾、清扫道路,植树造林8次,用我的微薄之力和点滴行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


    用爱点亮孩子心灵的灯塔
    辽源市灯塔中学校体音美组长 李辉芳

    人们总爱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无疑是对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肯定和褒奖。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愿意把“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作为我从事教学工作的座右铭。
    前些年,我们学校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条件比较差。初中阶段正是孩子们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每每看着学校孩子上体育课就靠几件破旧的器材撑着,心里真是急得慌。于是,我和学生一道收集器物,因陋就简,动手制作简易的教学器材,带着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训练,风雨无阻、雷打不动。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学校的教学条件大为改观,教学领域也不断扩展,我带领学校体育教师致力于武术社团的组建和训练工作,创编的武术操《少年中国说》参加了全省文艺表演并受到广泛好评。
    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从地垅沟儿爬出来的农村孩子,我深深懂得,上学读书才是他们改变贫穷命运的唯一出路。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我踏过崎岖的山路,趟过刺骨的河水,走遍了九个村的田间地头、沟沟岔岔,甚至是孩子们打工的工地,做每一户有辍学孩子和存有辍学思想家庭的思想工作。我承诺家长:只要能让孩子重返课堂,书本和中午饭我都管了。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在“控辍”这条路我一走就是28个年头,虽然没有照顾好孩子和家庭,但近百名花季少年在我的苦口婆心劝说下重返校园。
    现如今,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仍然有一些特殊家庭,需要全社会去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业和心理健康。在我们那儿就有这样一个孩子:母亲智障,父亲外出打零工,出生后一直由年迈的姥姥抚育。一次排球比赛中,孩子毫无预兆地突然晕倒了。事后,孩子姥姥跟我说:“家里太困难了,这孩子从小到现在都没吃过肉。”从那时开始,我每月都给孩子送去100元生活费,资助他直到升入高中;我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树立强大自信心。多年来,留守儿童、贫困孩子、单亲生、学困生、服刑家长遗留子女……都是我扶助的对象,总共捐款8000多元,有4名学生顺利考上高中。我偶尔也思考过,是什么驱使我做这些事情?答案很简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坐在课堂安心读书是我的天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艳红 整理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