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耕“小道”到善治“大道”

从机耕“小道”到善治“大道”
——沙河村修复机耕道的调查
 高 兰

 

  “机耕道”,又称“田间作业道”,属农村公共用地。近些年来,我市农田“拱地头”现象普遍,机耕道被严重蚕食,狭窄的路面长年无人管护和修缮,每年都有多起农用机械侧翻导致的伤亡事故。机耕道作为最基础的农业设施,长期被侵占而得不到恢复一度成为困扰基层工作的难题之一。
  然而东丰县三合乡沙河村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组织村民利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23条、30延长公里的机耕道整修改造,累计使用资金10.6万元,将路宽由原来不足2米扩宽至6米,清收违规占地120亩,挖掘土石方48万立方米,清理占道垃圾场20个,更换涵管260多根。机耕道两侧挖出0.8米深、1米宽的排水边沟,在路肩上栽植云杉、竹柳等道路绿化树种4000多株,播撒了四叶草、蒲公英等中药材进行美化加固。整个过程没用上级拨一分钱,清收回这么多土地也没有发生一起矛盾和纠纷。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村书记动真碰硬、敢抓“烫手山芋”。
  沙河村共有村民2078人、515户,耕地7170亩,人均耕地面积3.5亩,由于没有村级产业,一部分村民选择去邻近的梅河口市打短工增加收入。由于地处与梅河口城乡结合区域,一些企业垃圾乱堆乱放无人管护,村容环境卫生十分恶劣。特别是全村30余条机耕道年久失修,路损十分严重,还有多处垃圾场就在机耕道上,导致时常有农用机械就翻在垃圾墟或臭水坑里。村书记钟立才现年52岁,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本村带富创业的典型。2017年上任以来,他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为头等大事。为了尽快改善生产作业条件,更好地向土地资源要效益,他顶着压力,下定决心组织村民集资修路。他走家串户同老百姓讲“要想富先修路”的老理儿,还给村民们算了一笔投入产出账。在他的倡导下,绝大多数村民表示同意出钱修路。在修路过程中,他把自家的铲车无偿给村里使用,对集资时个别农户不理解、不支持的,他就个人垫付,遇到急难险重、脏活累活,他首先组织家人和党员干部带头干,修路所需的人工由党员来出义务工。每天早上天刚亮,他就带着村上几名干部和党员们指挥挖掘机施工,有时喊到喉咙沙哑,跑到汗流夹背……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党员们身先士卒给老百姓“打样儿”,村民们也不再袖手旁观,主动要求找活儿干。村里有几户老人对修路的事置之不理,钟立才大年初一就提着年货去拜年,趁着老人的儿女、亲戚回来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喝几盅小酒,唠唠修路的事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理的儿女表示支持并劝服了父母。村民们渐渐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再到主动参与,着实费了钟立才不少心思。就这样,一个困扰了多年的难题就被一个新上任不到一年的村书记解决了。
  算好了功在后世的长远账和利在当下的眼前账。
  下定了修路的决心,钟立才就和村干部们千方百计想措施。钱出多少?如何分配?活怎么干?占地怎么收?这些问题摆在钟立才面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而修路要占村民现有耕地,钟立才给村民们清清楚楚算了笔账:路修宽了,大型机械能进地,标准化农田入股合作社种植高收益品种,收入会大大增加。但钟立才也不想让顺垅占地较多的农户吃这个“眼前亏”,于是他想到能不能从土地确权前期测量多出的土地里拿出一部分作为补偿?这样既维护了老百姓的眼前利益,又化解了矛盾。于是他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们发言献计,大家研究出了一套集资修路的具体方案,村民大会进行了表决通过。为了避免因出钱不均而产生分歧,他们采取按土地面积多少来分摊出资的办法,以组为单位做出预算,再按工程量算出单位成本,再按各家土地面积累出一笔账,地多的多摊,地少的少摊,没有地的不摊。不搞平均化、一刀切,这个方法村民们认为合理。整修机耕路的工程量,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两台挖掘机将路的两侧挖出1米左右见方的排水沟,这部分土方铺到路面上进行碾压就可以了,人工活儿并不多。于是他们在村里以招标的形式用“亲情价”雇用了2台挖掘机,人工指挥和后期边沟处理就指派村里的34名党员来干,一个组一个组进行施工。修路的全程都有村民代表监督,账目全部公开。对于道路扩宽需要清收土地的问题,他们紧紧抓住土地确权的有利时机,根据土地测量结果和1997年二轮承包合同记录为依据,算出应清收回的土地面积。算清了两笔账,再加上依法办事,照章清收,在村民大会上,村民们签字同意了清收土地协议。此外,对于顺垅占地较多、家庭贫困、地少的农户,村里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从确权测量多出的机动地里给相应做出一定补偿或置换,这使一些占地多的农户心里有了底。
  尊重村民的意愿,更依靠村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把最难解决的问题交给群众就能找到答案”钟书记的话道出了基层工作的要领。整修机耕道,单靠乡、村两级干部是办不成的。在这个事件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主体都是群众。事由群众定、钱由群众出、活由群众干,乡村两级干部发挥了牵头、引导、组织、协调、保障等作用,这项工作才得以有效落实。在倡导修路初期,钟立才就牢牢抓住党员、种养大户、致富能人、头脑灵活的青年乡贤、以及知书识理的家族长者这些重要群体,第一时间与他们达成共识。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时,充分尊重这些人群的意见,虚心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过去村民们认为修路那是政府的事、村上的事,老百姓没有发言权,而这次村里在研究方案、办法的时候,钟立才秉承“大家的事应该由大家办”的原则,首先向群众提问,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开诚布公、知无不言的参与讨论,在一次次“民主议事”中转换了思维,认识到这些事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也逐步激发了农民作为村集体一员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在施工中,一些身强力壮的村民主动要求承担任务,带上锹、镐等工具配合施工。遇到清理占地的事情,还主动替村干部做思想工作。
  就这样,去年十月一日,机车轰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沙河村机耕路整治开工了。施工两个月后进入冻土期,他们又于今年开春后施工两个月,于春耕前完成了30公里的机耕路改造。路面铺上了吸水性强的工业炉灰,还清理了20余处占道垃圾场,重新规划了垃圾清运点,向上争取了大容量双筒垃圾箱,在路肩种植了绿化树种,村容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今年春耕期间,村民们踏上了深灰色宽敞平坦的机耕大道……
  趁热打铁,打出村民发家致富的组合拳。
  处理好机耕道这个棘手的问题,钟立才带领村民致富便开始顺风顺水,村民们跟着钟书记也是一呼百应。去年冬闲时期,钟书记与域外一家中草药种植收购企业达成合作,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由“企业+党支部(村集体)+党员+贫困户”模式的中草药种植合作社,流转了256亩土地种植白鲜皮、药用牡丹等中草药和速生竹柳等绿化树种,钟书记带领6名党员率先投资做了股东,合作社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设计了科学的分红比例:净利润70%作为股东分红(含村集体分红);20%作为公积金,用于人工费和下一年再生产投入;10%分给贫困户。他还预留出了一些股份准备见到效益之后再吸收更多村民加入,让党员们先试先行,给村民们规避投资风险。早上5点,我们就看到钟书记在地里指挥机械扣膜,上午10点,合作社的中药材育苗基地,农民正在往蓝色的透气地膜上人工浇水;沟塘里,一伙伙村民正在栽种“竹柳”树苗。中午11点,钟书记还两手泥,和村民们一起在沟塘里栽树。看书记辛苦,养老院身体较好的老人也扛起锄头和铁锹去帮忙栽树了。通过与干活的村民攀谈了解到,合作社用工每人每天工钱100元,以贫困户优先,鼓励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妇女参加一些简单劳动,中午村民们就在地里吃些早上带的干粮,下午继续干活直到天黑。在钟书记的带领下,村民们都忙碌的不亦乐乎。合作社预计三年实现2.5倍净收益,贫困户将在两年内全部脱贫,三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5月中旬起,钟立才已经开始实施了他的另一个工作计划,就是和村民们一道改造位于六组的“通天沟”,清理河边柴草垛、苞米楼、厕所等,利用护坡种植树苗、中草药进行河道绿化,将河边安装围栏等设施,把村民门前的一条小河打造成一道原生态自然景观带,让农民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在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下,沙河村勤劳致富、守望相助、崇德向善、敢为人先的民风正在形成,沙河村也正在向美丽乡村迈进。
  小小机耕道,揭示乡村治理大问题。沙河村整修机耕道的案例反映了其在基层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选对乡村带头人,要顺应形势用足用活好政策,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的获得感。一条机耕道为乡村振兴铺好了基石,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村民打造了一个美丽整洁的乡村环境。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从“看不见”到“看得见”,从“看得见”到“给意见”,从“给意见”到“有主见”,从“有主见”到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乡村善治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