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文学公益的路上

行走在文学公益的路上
——记我省知名诗人、文学公益者吴耀辉
赵 欣

 

 

  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度的丘陵地带,有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小村子——东辽县甲山乡五龙村,村子不大,五十左右户人家。这里山不高,在村落的西北侧,可以登顶远眺,放飞儿时的憧憬;这里小河套不大,在村前流过,尽管有时还断流,却也蜿蜒西去,流入二龙湖,流入东辽河,欢欣着童真的梦想,流入渤海湾,流向大海。
  这个小村子没有名门贵族,没有走出过值得荣耀的人物,祖辈们一代代耕耘着黑土,过着朴实、平静,也可以说是安居乐业的日子。70年代初,在一个破旧的泥草房里,一个小男孩出生了,出生前没有什么特别的预兆,出生后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父亲看过一本小人书《小洪炸桥》,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小英雄一样,日后有所出息,于是小男孩有了自己的小名;后来,听说地区有个大领导叫丁耀辉的,父亲也希望日后小洪能有大出息,便给他起名吴耀辉。无忧无虑的日子,贫穷并快乐着,小男孩慢慢地长大,上学。
  他就是我的采访对象——吴耀辉,笔名落雪桐,网名吉林吴桐,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新诗学会副会长,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关东诗人》《北斗诗刊》《作家周刊》主编,关东诗人网、作家周刊网主编。

 

惜时如金,种下文学梦想,把牢生命的船帮

 

  小学时光快乐而短暂,却满是艰辛和困苦。当时大队办学条件很差,没有足够的教室,甚至各年级上下午轮流上课,也多是代课老师。教室没有足够的桌椅,老师和学生们就上山弄木杆,回来自己搭起来,当桌子用,用土坯垫起来,当凳子用。秋天同学们去拔豆茬、采松塔,冬天去捡拾干柴,这样才勉勉强强维持冬天上学取暖。在他的记忆中,曾有段时间同学们在大队磨米房上一段时间课,室内到处灰尘,特别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同学们竟托举着塑料布上课。亦苦亦乐的日子维持了三年,十来个小伙伴不得不转到其他小学,继续读书了,因为五龙小学停办了小学高年级。
  接下来,学习环境有所改善,吴耀辉也能专心学习功课了。升入甲山中学后,他的英语成绩很差,后来不得不在初二留级,强化英语学习。
  在小学、初中时间充裕的日子,吴耀辉没有任何课外书籍阅读,偶尔听着爷爷讲的小故事,都能快乐得不得了,若能听到村子里那位说书先生的几个小段子,那就是所谓的奢侈盛宴了。记忆中,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懵懂中开启了他最早的文学梦想……初中时,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同学们到离校不远处的四甲山搞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诗歌比赛。同学们爬上山顶,近处山风习习,树木苍翠,西望辽阔的二龙湖面,波光粼粼,船影点点,好不惬意。于是,吴耀辉写出了人生第一首诗歌,获得了此次活动一等奖,从此,他的人生注定了与文字与诗歌结缘相惜。
  吴耀辉说,他有一个真实的梦,一直在心里萦绕。梦中,拥挤的小船,他意外被挤下水,而他的双手却紧紧的把牢船帮,直到梦醒。这个梦境一直伴着他求学、工作与生活,给他无尽的动力,坚持着自己的努力,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支撑着自己困境前行。他不无认真而又含着微笑地说,自己在求学过程中,不知不觉浪费了四年宝贵时光,生命也就缩短了四年,我要紧紧抓住命运的稻草,把牢生命的船帮,好好珍惜、利用当下,不能延续生命的长度,也要努力拓展生命的厚度。
  上了高中,吴耀辉开始诗歌及其他文本的阅读,接触到了汪国真、席慕容的诗歌,以及从其他渠道弄到的杂诗和手抄本,在同学们大都痴迷香港武侠小说的时候,他却在阅读着有限的文学书籍。高二时,经过同学介绍,他加入了由张俊以(后来的著名词作家、诗人、编导)任主席的辽源东源青年作家协会。
  诗歌的种子,就这样播种在他生命之中,并且不时地发芽,抽叶,生长着。诗歌公益,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还不懂什么诗歌公益,而他就已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公益活动。高二时,吴耀辉把一个大胆的设想就变成了现实。他自发举办了“东辽一高中首届短诗大赛”,自己起草征文启事,在校板报、广播中宣传,并且自己担任评委,在近百份的来稿中进行评选,自己出资给获奖者买奖品买证书。首届短诗大赛取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和校方的好评,第二届短诗大赛顺理成章地由校方主办,吴耀辉负责具体执行工作。两次校园短诗大赛的成功举办,是他诗意人生中不可抹去的色彩之笔。
  他是本村第二个考入县重点高中的学生。在高中,科目增加课业增多,优秀学生聚集,他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经过两次高考失败,第三次高考后,终于走上了吉林大学专科(当时升学率仅百分之三四十,还得包括中专在内),成为了他那个小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当时的大队书记亲自在小车站为他践行。在大学,他起初学习俄语,一年后调转到经济管理专业。
  大学毕业后,吴耀辉被分配到辽源一家大型商场,做过业务员、保卫干事、楼层管理员、楼层经理,下派农村任过村支部副书记,取得过辽源市首批厂长(经理)任职资格,在吉林省电视台2号演播大厅,与队友合作摘取了辽源地区参加省知识竞赛有史以来第一个桂冠。由于种种原因,尽管工作与能力十分出色,却无用武之地,2005年单位改制买断下岗。后来,他考取了公益岗位,在区政府服务。命运给人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关键是你怎样去面对。

 

命运垂青,梦想照进现实,双脚踏上诗歌之路

 

  大学期间的一个暑假,是吴耀辉诗歌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由诗人木云组织的一次诗歌沙龙活动,开阔了他的诗歌视野,并且有幸结识了恩师顾联第。顾联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诗歌黄金时代的著名幻象诗代表人物,在他任《关东周末》主编期间,举办了两次全国大型诗赛,使辽源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诗歌活动中心,他不只自己创作的诗歌在《诗刊》《星星》《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顶级刊物大量发表,而且在全国浓郁了诗歌氛围,并培养了很多名气诗人。幸运的是,他参加了顾联第老师主讲的诗歌辅导班,不仅免费提供辅导,还免费提供午餐。在这里,他开始规范地接触诗歌理论和写作技巧,并得到老师当面改稿指点的待遇,更给予了莫大的精神鼓舞。这段培训期间,吴耀辉住在百里之外的乡下,每天坐早班车来听课,晚上再坐驻寨车返回,来回四个小时车程就是为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他还有严重的晕车习惯)。
  经过这次学习,他对诗歌有了新的认识,创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有作品见诸报端。他发表在《辽源日报》的第一首诗歌,虽然没收到样刊,连诗作标题都不清楚,但他收到了这笔稿费邮单,并且一直珍藏着存根。他的第一首获奖诗歌《祭夜》,是写给顾城的短诗,发表在《关东周末·特刊》上。
  九十年代初,诗歌发表载体十分有限,很多诗人的作品淹没在笔记本中,孤芳自赏。笔者在与吴耀辉的交谈中,了解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在大学期间,他写了很多诗歌,虽然公开发表了些,但大多数都被淹没在了笔记本中。一次,他的几个同学帮他把笔记本中的诗歌,誊抄在稿纸上,整整抄了一大本,然后他们几个走上大街,寒风中,向过路的行人分发(那时好像还没有在大街上发小广告的吧)。那个场景现在回想起来,恐怕都让人难以置信。
  参加工作以后,吴耀辉的文字经常出现在当地的报刊上。《辽源日报·副刊》主编赖长虹老师,一次给他出了作品专版——吴耀辉文学作品选,让这位年轻的诗人有了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辽源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德林,也是他的伯乐之一,介绍他加入了作协组织,在《关东文学》上刊发其诗歌作品,并给予了重点培养。后来,吴耀辉在工作之余,成立了辽源市博文文字服务中心,一段时间专为用户提供有偿的文字服务,不仅取得了微薄的收入,使其在文字能力上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在也社会活动方面得到了锻炼,为日后的诗歌公益,做了有益的铺垫。
  人生中,我们不可以否认机缘、机遇的重要性,它至少可以让你少走弯路,至少迷茫中让你看到微弱的光芒在闪耀。哪怕一句礼节性的鼓励,一个期待着的眼神,或者就是分内的一项工作,都有可能成全一个美丽的梦想。


潜心耕耘,终得收获。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诗歌公益是吴耀辉挥之不去的情结。2008年,由他挑头成立了辽源市作家协会博客圈,利用网易博客的载体发表并展示圈友的诗歌作品,一些文学爱好者凝聚一起交流诗歌,研讨创作心得,为辽源市作家协会发现并推荐文学新秀。2010年由吴耀辉发起,并创建了吉林省第一个作家协会系统的正规网站——辽源作家网,为宣传辽源,推介辽源作家、诗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学道路上,他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迎着晨起的阳光,一步一个脚印儿,坚实地行走在诗歌的王国里。2012年,吴耀辉首先提议并发起成立辽源市诗歌学会,在董继宏、张相、冷雪松、顾联第等发起人的极力推动下,一些诗人及诗歌爱好者的帮助下,在辽源市文联的大力扶持下,6月20日,辽源市诗歌学会正式得到市文联同意成立学会的批复,6月28日,辽源市民政局正式核准并批复辽源市诗歌学会注册成立。在筹备成立诗歌学会的过程中,吴耀辉父亲的病情逐渐加重,并且癌细胞转移到肝脏,他一边带着父亲到各大医院看病,一边跑着学会成立所需的各种手续,他在坚持着,再坚持着,尽管在遇到资金和人为因素阻力时,有过放弃成立学会的念头,但他还是在各种压力和困境中,坚持了下来,最终吉林省第一家地级市诗歌学会——辽源市诗歌学会正式成立,而他的父亲却在之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成为他一个无法逾越的心结。
  没有活动,诗歌学会就是个空架子,为提升名气,凝聚合力,吴耀辉与顾联第一边开始策划“魁星楼杯”全国诗歌大赛,一边又与冷雪松一起着手向吉林省新闻出版局申请刊号,创办《关东诗人》杂志。事在人为,经过不懈努力,辽源市诗歌学会于2013年取得了吉林省连续性内部出版物准印号,8月《关东诗人》正式创刊。
  如今,《关东诗人》杂志、关东诗人网、华语诗歌(关东诗人)微信公众平台三位一体的宣传推介载体,为宣传辽源、提升辽源的域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推介关东诗人,促进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尤其2013年“扎兰芬围杯”全国诗歌大赛,上千人参与征文活动,上百人参加了8月31日举办的隆重颁奖仪式,特别是李小雨、洪烛、宗仁发、钱万成、赵培光等多位著名诗人的参加,让诗歌成为了辽源的另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吴耀辉不善言辞,为人平易谦和,低调且不张扬,执行力却很强,单位和领导交办的工作,都会认真且出色地完成,不时有更多更好的创意,让人惊喜连连。2013年《关东诗人》创刊前他写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之后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辽源市诗歌学会的发展,和《关东诗人》杂志的编辑,以及网站、博客、微信平台等的经营上来,并且多次举办有影响力的诗歌活动。作为多次大型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他从不坐在主席台或者会场前排,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上镜,而是做好一个协调者、服务者,默默在活动的会务人员中跑前跑后,确保活动顺利成功落幕。
  正是由于他公益诗歌的热情、为人处事的实诚,以及超常的执行能力和在诗歌界的影响力,有幸得到了吉林省新诗学会李铁龙会长的赏识和重用,从此,他的诗歌公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一边主持辽源市诗歌学会的工作,主编《关东诗人》,一边又作为省新诗学会会长助理,协助李铁龙会长处理学会日常事务,负责网络媒体的运营和会刊《北斗诗刊》的编辑等工作。2017年8月,在吉林省新诗学会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上,吴耀辉被增选为学会副会长。
  一个胸怀公益之心,胸怀坦荡温暖的人,总是努力把握各种机遇,全力以赴心中的梦想。吴耀辉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由于网络和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报刊首当其冲,订阅者和阅读者锐减,行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16年初,辽源日报总编辛延凯刚上任不久,就在谋划如何创新,突破读者群和影响力锐减的现状。得知消息后,吴耀辉眼睛忽然闪亮起来。于是《辽源日报·关东诗人》在2月底试刊,共出刊五期,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诗人中反映良好。一个更大胆更具影响力的策划在2017年1月破蕾绽放,《辽源日报·作家周刊》(双周刊)出刊,全国党报首家文学专刊正式出版。截止记者采访时,《作家周刊》共出版22期,在全国文学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学习黄大年号召刚刚发布后,由吉林大学诗人李荣茂创作的百余行大型组诗《黄大年,一盏永不熄灭的爱国明灯》,便在3月11日《作家周刊》头版整版首发刊出,后被其他各大报刊网络转载,全国便掀起了学习黄大年活动的热潮。不负众望,《作家周刊》开设了“地方作家”和“特色主题”专版,以及新开设的“校园文学”和“作文选读”专版,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写作者和阅读者的需求。出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作家周刊》在文学界就擎起了一面文学的旗帜,为全国的中青年作家和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刊发作品、展示才华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同时也为宣传辽源,提升辽源域外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心有大我,甘之如饴,在文学公益的大路上执着前行。

 

  吴耀辉是位重情重义的诗人。2017年1月10日,著名诗人顾联第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抢救。家人因巨额手术费、治疗费一筹莫展,迟疑不决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得知消息后,吉林著名作家、诗人于德北、吴耀辉、纪洪平以个人名义发起《关于为著名诗人顾联第捐款的倡议》。消息一经网络发布,就引起全国范围的作家、诗人、爱心人士的积极关注与支持,纷纷解囊相助,一周多的时间,共收到各地捐款387笔,总金额112571.1元,虽然没有挽留住诗人的生命,却为贫困悲怜的家庭送去了一份温暖大爱。
  在与诗人交谈中,得知吴耀辉在自己本职的政府公益岗位上,也工作得非常勤恳出色,近期,被推荐为“辽源市五一劳动奖章”人选。他从事文学公益更多是利用自己平时下班和双休日时间,不辞辛苦,勤奋付出。当问及累不累、苦不苦时,他微笑着说,“累并快乐着,苦并欣慰着……”他说,他是从文学爱好者一步步走过来的,深知草根写作族在纸刊发表作品的困难,知道文字变成铅字时的那份喜悦的珍贵……他说,他的付出不仅赢得了作者和读者的认可和尊重,更赢得了省作协、新诗学会和市文联、作家协会的肯定与支持。2013年他参加了吉林省作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后来多次被邀参加省作协组织的各项活动,进入鲁迅文学院吉林中青年作家班学习,被推选为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获得省作协专项作品创作扶持资金等。
  至今,吴耀辉已经成功组织策划了“扎兰芬围杯”全国诗歌大赛等5次全国诗歌大赛和多次省市级文学赛事活动,多次举办了较有影响力的诗歌社会公益活动。他个人也多次参加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浙江、四川等地举办的全国性诗歌活动,其作品在《星星》《诗选刊》《作家》《诗歌月刊》《诗潮》《中国新诗》《中国诗歌》《中国建工》《今天》《关东诗人》《关东文学》《吉林日报》等近百种刊物大量发表,并多次入选各种文学作品集,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吴耀辉主编的《关东诗人》《作家周刊》,已经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文学刊物,他不仅在个人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还在不断努力回报社会,不断扶持、培养、推出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青年作家、诗人,为辽源、为吉林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采访中,笔者问他是否有过困惑、苦闷,甚至抱怨,是否也追求过虚荣和名利。他毫不掩饰地说,有过,并且还在有。他说在诗歌、在文学公益的路上,自己多次遭遇困惑、苦闷,那种不被理解,被风言冷语,被污蔑诽谤,甚至被中伤的事儿都曾有过,但自己仍在坚持着,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文学公益的意义。他说,自己做的事很普通,就是唤起更多人对文字的喜爱,就是为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搭建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号召,让美好灵动的文字涵养心灵,愉悦精神生活。他说,自己也追求过虚名,但不沽名钓誉,自己也想出作品集,也想加入中国作协,但不为此所累,而是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赢得尊重,赢得认可。
  吴耀辉多次表示,文学路上他首先要感谢已故著名诗人、恩师顾联第,给予自己的启蒙指导和培养;感谢李小雨、李铁龙、张顺富、孙伟、辛延凯、王德林、冷雪松、赖长虹、宋岩等给予亦师亦友般的扶持和鼓励;感谢文联、作协的领导,感谢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公益者、自愿者,以及全国各地文朋诗友们的友情帮助;特别要感谢妻子王淑军女士的理解和默默支持,让自己无家庭后顾之忧,安心从事文学公益活动。
  梦想已经起航,灯塔就在前方。吴耀辉将在文学公益的大路上不忘初心,执着前行,努力创造人生和诗歌事业的更大辉煌。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作者简介:赵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吉林省作协小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