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民心的“幸福专车”

开往民心的“幸福专车”
本报记者 汪琳

 

赵敬刚精心布置车厢。 本报记者 王彦雨 摄

 

    清晨5点半,一道暖暖的阳光洒向路面。车牌号为“吉DGJ001”的1路公交车像往常一样停靠在矿务局始发站点,驾驶员赵师傅提早“开门迎客”,让站在外面的乘客提前上车等候、6点钟准时发车。大家说,我们的“幸福专车”来了。
    这辆“幸福专车”得此封号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车子被擦拭打扫得一尘不染,坐在里面舒适、舒心、舒服;备用雨伞、急救药箱、图书等物品整齐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群众应急、阅读;车内长期悬挂着国旗、党旗以及随时更换的节庆主题装饰,车头前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传习所”“争当先锋”“四讲四有”等微型牌匾让人感受到“劳模精神党员示范岗主题车厢”的别样之处,温馨而不失正能量的气息扑面而来。而这些均出自这辆公交车的专属司机、“市劳模”“四星级驾驶员”“全国爱岗敬业驾驶员楷模”等多种荣誉获得者——赵敬刚之手。
    赵敬刚今年40出头,却已有近30年的驾龄。将所有青春和热情奉献给了公交事业的他,从矿务局到开发区客运站这条途径21个站点的线路上,每天要跑8趟,大约200公里。而这一跑就是7年,每一个拐弯转向、停靠节点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本能反应。“这辆车是我市第一批投放使用的电动大巴车,驾驶操作方法与其他车辆不同,一直由我一个人开,所以保证乘客乘车安全是最重要的前提。”为了保持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驾驶车辆,赵敬刚不玩手机、不与乘客攀谈闲聊,随身备瓶茶水解暑提神;全程驾驶不换人,为了不耽误乘客上下车,赵敬刚只能挤出时间方便如厕,以保持良好状态,安全平稳驾驶。
    一辆公交车、一位驾驶员,无论风雪酷暑、暴雨雷鸣,还是举家团圆的周末佳节,都始终奔跑在路上。用赵敬刚爱人的话说,他陪伴时间最长的不是家人、孩子、朋友,而是素不相识的乘客和那辆“老伙计”。
    每天早上4点多出门、晚上七八点钟回家,已成为赵敬刚的固定作息。每天晚上收车后,赵敬刚没有急着回家,而是抢抓一切时间将车辆提前清扫干净,布置车厢、将物品摆放整齐,为第二天迎接乘客做好准备。“老百姓乘车,就是图个方便、安全、舒心,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温馨、放松和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赵敬刚说。
    这么多年来,赵敬刚给予的是周到的服务、温暖的微笑、及时的帮助,收获的是“零投诉”“零差评”和无数封感谢信、几十面锦旗。其中,有来自突发心脏病、被赵敬刚及时送往医院救治的老人,有来自迷路找不到家、在赵敬刚帮助下找到父母的孩子,有来自晕车不适、服用车上急救药物得到缓解的学生,有来自遭到扒窃、赵敬刚机智出手相助的妇女……
    其实,这些举动全部源于赵敬刚内心融入的党性与使命感。虽然入党刚满5年,但他按照党员标准服务群众却远远超过了5年。2011年,赵敬刚驾驶老式1路车时就自掏腰包,提升车辆颜值、增加服务功能:他协调通讯部门第一个在车上安装了公用电话,方便乘客办事联络;他购买饮水机、备好纸杯,让乘客解渴、解暑;冬天铺设泡沫垫、雨天准备雨伞,车上一角随时备着装满心脏病药、高血压药、晕车药、创可贴等应急药物的医药箱,给乘客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每逢传统佳节,车上都会被各种拉花、小饰品装点得浪漫、温馨,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让人坐在车里心情愉悦、舒畅。不知不觉中,赵敬刚“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服务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在简单平凡的岗位上干好每一天,才是出彩人生。”正是受父亲这种行动影响、精神熏陶,赵敬刚今年21岁的女儿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我爸爸虽然错过了我很多成长的瞬间、也没有过多地参与我的学习生活,但长大之后,我开始理解他,这是一种精神引领、社会责任,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不负党的恩泽、不负女儿的崇拜,赵敬刚驾驶的“幸福专车”再次启动,向着民心出发……